蒙古音乐小日记渗透到日常生活里,不是刻意

我是因为爱自己

所以才爱上草原和马头琴吧

□.7广州

在城市里的游牧音乐爱好者,资源是有限的。虽现在网络盛行,可以很容易欣赏到专业曲目,欣赏耳熟能详的《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但专业领域之外,寻找母语演唱的游牧音乐,或者Tatlag、阿斯尔这样传统形式的内容少之又少。

□.9内蒙古锡林郭勒宝力根陶海

几乎每一场来广东(广州)的蒙古音乐演出,我都尽可能去看,原因很简单,只有不断地去欣赏,才有可能完善理解。其次,你在城市里苦苦追寻的“远方”都已经来了,有什么不是装逼的理由不去呢?当然,那片土地,有些人去了很多次,但都只是在“能歌善舞”、“把酒言欢”的表面中。其实,回过头来,就像自我修炼,不是通过多次突如其来的爆发,而是沉稳扎实的日积月累。

□.7新疆巴音布鲁克

越来越觉得语言对于音乐理解的重要性。以《蒙古人》这首音乐来讲,那句“洁白的毡房炊烟”,蒙语版是“argaliinutaborgilsan”,直译的意思就是“牛粪烧起的炊烟的牧人家”,其实如果有去过牧区深处的人,立马大脑里就会浮现这个特别细致和生动的画面,而汉语略显笨拙,已经把这句话表达得过于直白清楚。游牧民族的语言和音乐都非常细腻,感情丰富到我根本想象不到。

□.7新疆巴音布鲁克

听了敖登托雅录制的一首来源于玛丽亚·索老人的歌曲《森林的求助》,短短56秒,感人至深。只能借用敖登托雅一段特别好的语言,来表达心情:“它包含了一切远古歌谣中讲述的草原故事,这些故事与人和自然一脉相承,歌声里有来自旷野之风的欢喜与悲悯,有大自然节律之下的人的生活。”

□.10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

大家往往听到“民族音乐”或者“传统”,就容易被众所周知的“民族就是世界的”、“最炫民族风”或者“古典民风”洗脑。实际上,真正的原生态、民间的音乐形式,是归根结底的本心。如果它仅仅是为我们描绘草原、描绘一种为了解脱、离开城市的辽阔,应该还不足以吸引我们这么长久,也许你回到城市里在灯红酒绿之中就遗忘了。其实,这些音乐给我们呈现的不是“别人的文化”,而是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气质。

□.9内蒙古锡林郭勒

因为南方汉族马头琴这样的组合,无数次被问,你是爱上马头琴后才爱上草原,还是爱上草原后才爱上马头琴?很多人都觉得正常的剧情是这样的:去了草原——喜欢游牧文化——学习马头琴——痴迷得不行?我想,去了草原就喜欢蒙古文化?就喜欢马头琴?这些都很不实在,很可能只是好奇后遗症,是一种很虚无的状态。我在接触马头琴之前的五年,就听了大量的蒙古音乐,那时候我没有去过一次草原。至于之后,真的走进牧区,实际上是增加了自己对游牧文化的理解、不被影视节目蒙蔽,而不是去到了才喜欢。

□.7新疆巴音布鲁克

疲于徒劳的解释,我只能用一个让对方一头雾水的回答,我是因为爱自己,所以才爱上草原和马头琴吧。很合适咖啡厅的民谣,很有节奏的摇滚,这些都很喜欢,但是,只有游牧音乐,能靠近我的内心。所以它是逐渐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里,而不是刻意地把人带去远方。

我从来不会给攻略,我不是旅行达人,去草原次数也不多。其次,我觉得心就是自己的攻略。如果没有认识自我,永远去不到草原。它本来就是如此。

广州马头琴部落游牧沙龙

第一场0304

城市里的你奇葩地喜欢马头琴,然后遇到了一群奇葩

第二场0313:

沙龙现场:没有到过牧区深处,永远不会理解草原

第三场0409:

远离了城市,我们静下心聆听马头琴

第四场0625:

这一天,我们在广州天河一栋大厦里听到马头琴

■音乐推荐

■马头琴相关采访

■发布关于在广东地区的马头琴、蒙古音乐、西域音乐资讯

■不定期马头琴线下沙龙活动

■加广州马头琴部落小助手可申请进大群沟通,当然最好是广东以及周边城市的爱好者,方便交流

■这里不是教学机构,这是一个去除logo的平台,在无标签化群体的新式传播方式中,得到沟通和撞击

游牧音乐,遵于自我。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