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大创伤。没有人愿意看见历史重演,那么,深入研究那段历史,理清它是怎样发生、为何发生,对现世及未来的和平发展具有非常强的警示作用。
我是文史撰稿人袁载誉,也是新华社瞭望智库的特约历史观察员。我多年专注世界历史研究,以做好历史的书记官为人生格言。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细枝末节,欢迎向我提问。
没人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回事
新华小王哥:二战是以德国入侵波兰为开端,是不是苏联也同时入侵波兰?历史书上是不是在回避这一问题,而且二战结束后苏联还占了部分波兰领土?
袁载誉:历史书没有回避,它说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大家没把它当回事。
至于苏联进军波兰算什么性质?首先我们看看苏联当时的说辞,年9月17日,苏联政府在波兰四处寻找救援之时,冷酷无情的给当时的波兰驻苏联大使送去了一封声明“波兰政府已经崩溃!”。无情的给当时的波兰政府下了“死亡通知书”,而苏联为什么要下这个声明,因为波兰和苏联曾在年3月18日签署过一个里加条约,根据条约精神苏联和波兰是处在和平状态。
假如苏联不拿出这个声明再去做出兵波兰的事,那苏联将在重视契约精神的欧洲社会将背负“出尔反尔”的“罪名”。相对的苏联只要出了这个声明,将波兰政府已经不存在的事给坐实。
那苏联就可以以签约主体已消失为由,将里加条约直接废除掉,进而为自己出兵波兰扫清舆论上的障碍,做到出师有名!即德国的进攻严重威胁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了以后能够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对抗德国。
苏联不得不出兵波兰,它的出兵行为是完全自卫。与此同时除了自卫,苏联当时还喊出了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口号,保护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根据之前的“里加条约”波兰是从苏联手中拿到了原俄罗斯帝国势力范围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所以波兰在苏联出兵之前确实是有大批苏联“同胞”。
苏联官方给出的性质定义,晃眼一看都是能够说通的,但无奈一个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约曝光了,该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年8月23日,早于德国闪击波兰的日子年9月1日。
而根据条约的详细内容来看,苏联不但间接承诺德国进攻波兰时,苏联不会援助波兰丝毫,还很严谨的跟德国一起商量了一条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界的分割线。
确定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苏联人也能在波兰身上吃到一口汤。通过条约可见苏联说自己出兵是自卫、是保护同胞,可能都只是借口,为的就是掩盖自己参与出兵波兰是“侵略”的性质。
波兰民兵
任伟:昨天看了一本石油战争,都是关于一战、二战、中东的能源争夺。说是这些战争主要原因就是石油吗?
袁载誉:一战、二战的本质原本就是为了资源再分配的战争,而资源这项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但是说一战、二战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个人观点认为很不恰当,因为那时的石油并不是最重要的能源,国际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依旧是煤炭。直到年才有数据显示,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才以40.4%占比超过煤炭的38.8%。
二战中各国的真真假假
言疯疯:请评价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
袁载誉:用游戏英雄联盟里的比喻,我们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坦克”,虽然杀伤力不强,但是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血量”够厚。
且还自带控制技能“人民泥潭”,完美做到了将法西斯输出主力日本“拖死”的战略任务,是反法西斯同盟不可或缺的大功臣。
Kixdubbed:英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袁载誉:主力中的主力,前期一己之力抗住了德国巅峰一击,反攻时它的士兵也不比同行的美国少,只不过战后美国当了老大,舆论选择性的弱化它,歌颂美军,显得二战只有美国打一样。(美国年12月7日参战,年9月1日二战开打,英国人扛了2年)
澎友:二战中德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袁载誉:从它提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利统治世界”理论将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放在“奴隶面”就注定失败,没有人愿意自己天生低人一等。
多个国家指控希特勒和纳粹核心领导人犯下战争罪
九幽之幽:二战中,南斯拉夫是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的吗?
袁载誉:整体上是南斯拉夫自己“独立”,苏联成编制的在南斯拉夫行动,仅有贝尔格莱德战役中曾出动一个坦克军支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联红军没有严格执行军纪,出现了很多“强奸”、“抢劫”案件,苏联的那次军事行动为日后苏南决裂埋下了“定时炸弹”。
Leo:您怎么评价巴顿将军?
袁载誉:美版张飞,智勇双全,性情中人,有国士之风。
不属于我的关新政:有没有关于纳粹德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文献书籍,特别是描述纳粹德国为战争提供物资的举国体制的详细介绍一类的书籍?
袁载誉:同济大学教授邓白桦写的《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不错,可能会解决你的问题。
凌退思:苏军的纪律在二战反攻阶段纪律真的很差吗?
袁载誉:至少在进入它国领土时很差,有一本叫《柏林的女人》的畅销书将一些“暴行”描写的淋淋尽致,那时的女人避免被“轮奸”的直接手段竟然需要用身体去勾引苏联军官。
一字一句:龙骑兵行动真的被低估了吗?
袁载誉:确实被低估了,正是由于该行动打通了马赛港,进而恢复了法国南部的铁路系统,当盟军和德国对峙的时候,才有源源不断的弹药。那时盟军的枪弹消耗完全依赖海外“进口”。
二战中的“养虎护院”
澎友:英法为何会纵容德国崛起?
袁载誉:总结起来无非三个要点。
一:选票
希特勒上位前,德国战后经济处于大萧条阶段,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出生求生的本能,民众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惨。
而由于凡尔赛和约直接目的就是“弱德”,执行中有大量“压榨”德国民众利益的手段,譬如德国主要工业区·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约亿英镑且还要以黄金支付的巨额赔款,所以德国民众开始滋生反凡尔赛和约的情绪,将德国的“贫瘠”完全怪罪“万恶”的凡尔赛和约。
希特勒则很是“聪明”的抓住了这个情绪,煽动民族复仇情绪,赢得数不清的选票。相对的英法的执政党同样面对怎样赢选票的“困境”。
只不过它面对的民众情绪不是“复仇”,而是“厌战”情绪,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阵亡约90万,法国阵亡约万,近乎打光了一代年轻人,老百姓从死亡中感受到了战争的冷酷与无情。
因而一战后几乎所有的协约国都充斥着 “厌战”情绪,所以那时英法政党想要获取执政地位,对于“战争”这个字可能提都不能提,整个政治气氛为好战者是“恶魔”,所以为了选票和自己不是好战者的形象,对于德国的“挑衅”,英法选择忍一忍海阔天空。
二:经济
一战虽然没有二战打的悲惨,但是也直接造成了万人丧生,欧洲法德交战区可谓是被打成废墟一片,所以当一战结束,加上群众的“厌战情绪”,那时英法主要精力是在怎样战后重建。
且比德国扩张更棘手的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年大萧条”爆发了,原本还在重建中的英法工业瞬间陷入困局,根据年的数据英国失业人数达到了万、德国则更是高达万。
在危机中希特勒依靠军备扩张、修建基建设施创造就业岗位走出了困境,其声望也由此达到了顶峰。而相对的英法就要尴尬多了,就在希特勒走出困境开始扩张之时。
英法依旧被困扰在经济危机之中,那时的政府面对的第一问题不是德国扩张带来的潜在威胁,而是若没有把经济搞好,减少失业率,而以俄罗斯帝国经验来看,长期下去英法很有可能会彻底内乱。所以由于有更迫切的事要做,对于德国英法选择性的“无视”。
三:意识形态
年11月7日,由于俄罗斯帝国在对德国的战斗中发力“过猛”,让国内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俄罗斯沙皇在一声枪响中被“抓捕”,俄罗斯帝国摇身一变为苏联。
由于苏联所奉行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是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且苏联还有意识的扶持它国的工人阶级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因而苏联从成立那一刻就不受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欢迎,这不在成立之初英法美日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就曾联手扼杀它,“扼杀”行动一直持续到年苏联彻底清除国内的前俄罗斯帝国势力。
所以当希特勒崛起,并表现出强烈的“反苏”情结之后,英法是有一个小心思的,想着要不就让德国去打苏联,这样可以做到“祸水东引”,加上若英法自己强势介入德国,在经济不稳,人民“厌战”的情况,参考俄罗斯帝国的下场,很有可能亡在内战中。因而当面对德国崛起之时,英法选择“养虎护院”。
纳粹在月台上对犹太人进行筛选,分成两队。IC资料
张云龙:莫斯科保卫战,如果日本关东军配合德军,入侵西伯利亚,德国闪击战成功几率是否会大幅提高,进而影响整个战局?
袁载誉:从兵力上看日本配合德国就很不现实,以莫斯科保卫战最激烈的年年底为例子,那时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常备师团在15个上下,配上其他兵种人数约85万左右。
与此同时根据《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的记载,年12月1日,苏联的西伯利亚驻军高达。
而那时日本参谋部参考“诺门罕战役”的战损比,对打赢苏联所需的兵力参考是2个日军对1个苏军。
因而就算日本入侵西伯利亚,并不会对苏联造成太大的牵制,毕竟既有兵力完全够对抗日本。
后来:国社党是德国民主选举出来的吗?
袁载誉:从选票数据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步一步选出来的:
年5月20日 选票:,;得票率:2.6%;议会席位:12
年9月14日(爆发大萧条)选票:6,,;得票率:18.3%;议会席位:
年7月31日(希特勒成为总统候选人)选票:13,,;得票率:37.3%;议会席位:
年11月6日 选票:11,,;得票率:33.1% ;议会席位:
年3月5日(希特勒成为总理)选票:17,,;得票率:43.9%;议会席位:
至于这些票带不代表当事人的真实意图,目前没有权威资料佐证
博文强识:我想请教你一个小问题: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国空军为什么不对莫斯科进行轰炸,那样做会有效打击苏联人抵抗的信念,但德军显然没这么做,你怎么看呢?
袁载誉:我给个我看到的数据,年11月14日~12月5日,德军战机空袭莫斯科41次,其中昼间17次,夜间24次,共出动轰炸机架次。
但突入城市上空的仅26架次,占出动架次的1.4%,苏歼击机和高炮共击落德军战机架。嘿嘿。
点击阅读原文↓↓来澎湃问吧提问吧!
问吧君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