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青春是诗

这个春节将与众不同,因为这首歌,我们遇到了对中国青年志愿者二十多年坚守最好的诠释。我们不是一群孤独坚守的少年,我们传承和传播着一种精神。这首歌是天籁之音,是对这种精神最响亮的回声,最美好的共鸣。

年,我们发起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年,我们扛起支教的大旗,组建了“研究生支教团”,迄今已有近两万名莘莘学子“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二十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一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苔米,却以青春之花装点着孩子们的梦想。

苔花如米,不减其美。

青春是诗,终将绽放。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亿万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

身边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

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

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

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

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

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

读古诗

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

一首一首把它记录下来

“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些事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

在我心中

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

找到生命的价值,

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

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

不能教他们一辈子

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

能够唱出这首诗”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

为大山中的孩子们

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

正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所说

因为有了梁俊老师

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

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也深受触动

“平凡而卓越

才是教育的根本

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

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

听到梁俊的故事

《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曾宝仪为之动容

“花开得不大,但光彩一点都不比牡丹弱

梁老师能选中这首诗给孩子们唱

是用心、用情的。”

除了《苔》

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

为孩子们带来了多首诗词

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唱着诗歌的梁老师和孩子们

其实并没有音乐基础

却唱出最动人的旋律

让专业歌手庾澄庆热泪盈眶

让亿万中国人成为知音

曲虽扬,声不息

《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在短短数分钟内

让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年总和

乘着音乐的翅膀

它还将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

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它会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

还有很多很多的“梁老师”

也有很多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

像歌里唱的那样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

却听的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

因为

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它也是写给你我

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

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快一年了

我们曾泪流满面地写下过他们的故事

而今,这首孤独了年的小诗

终于与他们一起在一夜之间

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

你听说过乌蒙山吗?

没有的话

我们换个方式提问

还记得毛主席《长征》里的这句诗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80年前

贺龙带领一支红军

在这里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回旋战

而除了这个传说

此前和此后

少有人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2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