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德国笔记丨我的134块绊脚石

柏林住处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它们。到达当晚,班志远送我到塞贝尓街25号(Sybelstra?e25)。他说钱老师你看,说着蹲下身,打开手机电筒。我看到门前地下闪着光亮的两块铜牌。

在德国被叫做Stolperstein(“绊脚石”)的这种铜牌,我曾在上海的电视片里见过。记得这是标识,每块铜牌代表一位在纳粹时期被抓走的犹太人,而安放处,是这位被害者曾经的居所门前。

现在,就在住处,我亲眼看到了两位被害邻居的“绊脚石”。其中一位死于奥斯维辛;另一位不堪侮辱自杀。

触碰到活生生的历史,和从书本上屏幕上见到相关记述的感觉非常不同。为期数月的客居,我天天经过这两块“绊脚石”,出入这幢六层建筑,搭乘年的老式电梯上下;天天看到主人书架上诸多犹太作家的著作、有关以色列的书籍和童屋门上粘贴的希伯来文识字彩木;早晨、傍晚在塞贝尓街上散步,走过街角玲珑精致的二手服装店,走过社区学校的红砖钟楼……;这条小街,街上的“绊脚石”,让探究心日增。

塞贝尔街概况

我的住处,在柏林市区西部,选帝侯大街以北,夏洛滕堡火车站以南:

塞贝尔街,长约1公里,以德国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冯·塞贝尔(HeinrichvonSybel)的名字命名。这显然是二战前的老地名。以学者名字命名的街道,在夏洛滕火车站附近有康德大街,在塞贝尔街东侧有莱布尼茨大街,再东一点,还有萨维尼广场。这些名字从未消失。或许可说,20世纪的一幕幕疯狂,是在众多德意志先哲的凝视中上演的。

这条街35号,曾住过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他是最早遭到迫害的犹太人,在纳粹上台的年流亡法国,和他的好友,另一位遭迫害的犹太学者本雅明(WalterBenjamin)一起。克拉考尔逃过劫难,年移居美国,本雅明却在年自杀。今天的塞贝尔街,东西两端有两个小广场,一个是克拉考尔广场,一个是本雅明广场。

名人的故事会载入史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如当年居住在塞贝尔街上的普通犹太人呢?

塞贝尔街上的“绊脚石”有块。下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绊脚石”之检索

我发现每一块“绊脚石”的资料都可以查询,虽然详略不一。第一个途径是“绊脚石”网站(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2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