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常熟一座有味道的老城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代管县级市。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这一次我们不光欣赏常熟的园林景色,更来品尝一番常熟的美食。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这种面的“浇头”是正宗的产自虞山的松树蕈(xùn),这是一种附生在松树根部的野生食用菌类。虞山多松林,每到春秋季节,特别在雨后,就会长出许多蕈来。这蕈的颜色一如松树皮,呈淡棕色;形似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比菜场里卖的蘑菇更富含纤维素;其味也更胜一筹虞山松蕈这里自古以来自然环境使然,适者生存,松林的空气中就含有蕈的胞子,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会长出蕈来。至今已经能用人工的方法培育出多种食用菌,但未见有人工的松树蕈。松树蕈的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衣膜,清洗掉杂质,用油锅爆炒调味后,才成“蕈油”。如今在绿色产品的专买店里也有瓶子封装的成品卖,但风味与鲜品现炒的毕竟还是不同。松树蕈口感比较实,仿佛嫩肉,又似野味,较有“嚼头”。~纯正自然的鲜味,甚至还能品味出丝丝松树特有的芬芳。其中还有有桂皮、八角、香叶等几样。传统做功:面汤要用蹄骨旁、油爆鱼头和多种香料熬成,这样的汤料与“奥灶面”有几分相似,观其色,品尝其味,感觉兼有“奥灶”和“苏式”的风格,兼收并蓄,也许是源于常熟既邻昆山又近苏州的地缘关系吧。茶是常熟人每天的必需品。吃饭的时候,小哥一直在推销自己的推拿功夫。渡口饭店,是一家苏帮菜为主的餐厅,也提供一些海鲜。环境很美,都是大自然的美,因为是在农村,但是这家餐厅很有名的,许多人都特地来这里吃饭,可见这家餐厅的生意是多么好了。也有露天位,外面的风景更美丽,吹着微风,聆听大自然的心声,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家的特色菜很多,主打的有刀鱼、河豚,都恨受欢迎的。渡口饭店的创始人是两位姐妹花,姐姐叫彩芬,妹妹叫月芬,用心经营三十多年,以前的饭店在老渡口边,因面临拆迁,因此有了这家风格别致的新店,店面靠江以时令江鲜为主,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做鱼“食鱼者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渡口饭店的经营者深知江鲜美味之道,多年来一直对品质以及味道要求极高,鱼的种类较多,很多野生水产都是渔民们捕到以后就直接送来,赢得了食客们多年的垂爱,渡口饭店且极为低调,从不打广告,靠的是口口相传。~有客为其做《渡口铭》:浩瀚长江,亘古炎黄,滋润沃野,天惠虞扬。今有渡口,白茆古塘;西望虞山,东连太仓。江左海门,隔水相望。渔人渡客,晨昏劳忙。疲劳饥渴,梦求饭庄。王家有女,赴渡经商。姐曰翠芬,妹唤咪郎。店无字号,笑脸两张。茅屋一间,木桌三张。烹饪江鲜,土菜土粮。窨酒江虾,跳面鱼汤。江上八仙,渠通三港。无奈潮汐,水患难挡。潮来水淹,潮落重炀。蝇头毛利,诚信至上。贤人建闸,惠爱八方。姐妹同心,生意兴旺。远客浙沪来,近悦苏锡常。文人欣雅集,嘉宾皆贤良。席上品江鲜,把酒话沧桑。感恩开放潮,繁荣农工商。新楼通江路,规模臻辉煌。环境恬优雅,烟雨稻花香。后浪推潮兮,王科勇担当;与时俱进兮,“双芬”美名扬。可见其在食客心里的地位。这里屡次获奖的虾仁馄饨两吃,油煎和汤煮,用鲜河虾仁做馅的馄饨虾仁吃起来是Q的,美味鲜嫩,煎得金黄外酥里韧,口齿留香,煮的嫩滑爽口,回味悠长。在参观完新渡口饭店后大家又到老渡口饭店参观,并不打眼的店旁停满了车辆,厨房里的厨师们正在忙碌,一盘盘刚出笼的鱼冒着热气,一位大姐熟练的端鱼浇汁,据店主介绍,这位大姐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了,经营之道里为人也是最重要的,留得住人心的才是好老板。在渡口饭店,还可以带上几罐店里出品的鱼干、虾干做手信或自己吃。渡口饭店的老店址。这位师傅在渡口饭店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每一条新鲜的鱼何时蒸好她都了如指掌,一人可管八个蒸箱。可以当做手信的鱼干。梅林酒家位于常熟市的梅李镇的梅林布厂处。中国的蒸菜之乡有三个,即湖北天门蒸菜,湖南浏阳蒸菜和江苏常熟的蒸菜。天门的蒸菜都是一小碗一小碗的,一个蒸箱里面能放十几样,湖南人嗜辣,湖南的蒸菜也多重口,常熟蒸菜与之不同,“注重汤水,江南这边的饮食习惯都很类似,喜欢清淡,不过你别看它清淡的跟白开水一样,其实蒸菜里加的是高汤,是用老母鸡、火腿和蔬菜一起熬制几个小时熬出来的,注重是刀工,因此做出的蒸菜要精细”。旧时,农耕经济时代,家家户户都是以灶台做饭,在做饭时为了节约柴火和时间,总在锅内加上架子,将菜肴利用蒸汽的热度蒸熟,饭好,菜也好了。后来至今,常熟乡间婚丧嫁娶的宴席上,总会请民间大厨用大锅蒸屉一次性蒸出多个菜来,(似乎这样在全国很多地方)至今都保留,方便快捷,适合人多时食用,也就形成了蒸菜系列。在常熟的蒸菜发展至今,又细化出干蒸、清蒸、扣蒸、粉蒸、糟蒸、荷叶蒸、纸包蒸,呀呀呀,一听这么多的蒸法,那天在梅林酒家所见的一大桌各式蒸菜傻眼也就不为过了。蒸菜中的状元当属东乡一品锅,而梅李镇就是东乡一品锅的发源地。关于这道菜的来源有一种说法,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派了梅世忠、李开山两位将军镇守此地,拒敌于江北,梅将军和李将军所带部下军纪严明,深得百姓的爱戴,当两位将军接到调令准备奔赴前线时,得到消息的百姓自发设宴为梅、李二将军践行,这样每家都拿出一道菜,放到一起就成了一品锅,“一品锅”是寓意着两位将军早日成为一品的大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wh/11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