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什么
今天要介绍的杨璐佳,是我为毕设写的一个有意思的角色。
我在创作时,三个男角色的背景故事都想了很多。唯独戏里唯一出现的这个女性角色,我没有思考太深。
最初的想法很草率。一是觉得,她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仅仅起到一个调节不同性别的平衡的作用。二是这个角色原本的设计也是男角,当时在想,实拍时要是都没人来演的话,干脆交给大哥算了,虽然大哥的拙劣演技实在是有待提高。哈哈。
后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调和阿诚与天贺的紧张关系是这个角色蕴含的巨大功能——她的存在是二人决裂后首次对谈的契机,而她同时又是给阿诚提供新搭档的伯乐。
所以,设计这样一个女性角色,并不只是为了画面的协调与美感,更是为了在戏中人物关系里占据不可或缺的一角。
在本片两个不同的关系网中(阿诚——天贺——璐佳、阿诚——郭小四——璐佳),杨璐佳扮演的角色是长期存在的。尽管全片五场戏里她只出现两场,但在她的时空里,她陪伴阿诚的时间是最久的,比出现了三场戏的天贺还要重要。
我想起战舰波将金的第一个成品《奖学金》,讲述的正好也是一对姐妹为了个人发展而反目的故事。当时在玥总和芬仔的关系之外,多了一个静静,虽然静静演技很棒,但我承认这个角色设计略显鸡肋。因此我决定要在这部片子里加一个不仅仅是一般同学含义的异性。
在那些兄弟反目成仇的片子里,一位美丽温柔的女性往往不经意间就成了导火索。我特别反感这种设计——你们不能有点追求吗?为了一个女人争来夺去互不相让,你们不low鸡吗?(我个人远没有到那么高的境界,我可是绝对的重色轻友的类型,一旦见到漂亮姑娘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我设计出璐佳,就是想反这种老掉牙的桥段。撰写人物小传时,我有意避开一些感情因素(当然,如果交情过深的话,他们不可能不产生感情,顶多是有深有浅,就如“哈利·波特”的铁三角一样),而专注于兄弟理想不同与性格矛盾上。这大概是我在本片虽然稚嫩却比较得意的设计之一。
只可惜,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片子里多加一点她的戏份了,否则一定是个很有故事的女主角,而非只有推进剧情作用的女配角了。
杨璐佳,20岁。北京人。
当年全区的高考语文状元,凭借智商优势考入某知名艺术院校的文学系,和阿诚成为同窗,是文学系1班班长。
她的外祖父是军人,年轻时在西部历练,吃苦耐劳,政治过硬,因此提拔得很快,官至原某地方军区上校,调入北京后过几年退休。所以,她从小的家庭条件就很好,两边父母老人都把她当宝贝宠着。
璐佳本有一个妹妹璐明,然而小妹有先天疾病,在出生六个月时就不幸夭折了。当时璐佳不过3岁,对此事几乎一点没有印象。唯一能唤醒她模糊记忆的,只有一张小小的璐佳在床上抱着刚出生的小妹开心大笑的照片。
虽然家庭有军队背景,但她本人并不高冷。相反地,热心助人是大家对她的一致好评。她不仅是阿诚班的班长,还在校学生会里担任副主席的职务,日常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经常获得老师赞赏。
某次校级活动中,璐佳手下的一名部员没有按时完成拍摄宣传片的工作。在焦急之余,她想起同班的阿诚经常与朋友搭档拍摄短片,便求助于阿诚和天贺。不满一天后,天贺与阿诚就将宣传片做了出来。
此后几年的大学生活里,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全国所有艺术类比赛的报名工作,都要学生会负责组织、动员等事宜。一般在正式公布的前几天,璐佳就会偷偷提前通知徐、王二人,让他们可以早做准备。
结识天贺后,璐佳常被对方约出去逛街吃饭看电影。天贺的主动使璐佳稍显不自在。她并不是觉得天贺不好,而是她依然挂念着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的前男友。所以最近天贺几次想约她出去玩,她都婉拒了。
璐佳看似神经大条,其实心思细腻,周围朋友心情不好时总把她当树洞倾诉一番。而神奇的是,她每次开导别人时都会做一番预言,本来都是些安慰朋友随口一说的话,大部分竟一一应验。由此她在她的朋友中间得了一个外号,叫“先知”。
即将面临毕业的璐佳也略显迷茫,不知工作、出国和考研该选择哪条道路。她对于未来生活有着自己的打算。好在父母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思想眼界也都比较开阔,很支持她的自由选择。
今天很紧张
没有学好美术就画分镜
是个难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