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的年度大片,前25分钟我连一秒钟

西木

这个周末,有《星际特工》《极盗车神》《海边的曼彻斯特》《赛车总动员3》四部进口片可以看,尽管不是每一部都那么理想,但吃了两个月窝窝头之后,还有什么好挑食的呢!?

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是这里面最「大片」的。在中国资本的加持下,贝松花了2.1亿,打造了个外星种族,种星际语言,万居民的阿尔法城,个特效镜头,估计是整个欧洲最贵的独立制作了。

这部影片获得的评价应该说参差不齐,烂番茄上的新鲜度现在是51%,但即便是给出「rotten」的评论者,也在评语中认可了影片宏大绚丽的视觉效果。

《星际特工》的特效得到了一致好评

《好莱坞报道》讽刺说,「金酸莓奖不需要再等到年底才确认获奖者了。」法国的《电视娱乐报》却给出了「让人疯狂的星际奥德赛」的评价,更有媒体拿其和《星球大战》做对比。

要理解吕克·贝松的创作,得先了解他一直以来和好莱坞的紧张关系——时而对抗,时而合作。这,一方面使他被视为欧洲最好莱坞的导演,另一方面,他却经常怒斥好莱坞的文化霸权。

贝松在法国也非常「体制外」,他从来没有上过电影学校,因为他在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最喜欢的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拍第一部长片《最后决战》的时候被50多个制片人拒绝,最后钱还是几个朋友用继承的遗产和车祸赔偿款给凑的。

体制外的吕克·贝松

这样的贝松,对制度和体系自然很失望,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在后来创办了欧罗巴公司,从创作者转为制作者的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都是从自由出发的」。

他一直在尝试着挑战权威的某些条条框框,即便是开始转身去拍英语片,因此被评论界批评,他也仍旧在自己那些包装了商业化的作品里加入了对类型的背反元素。

这种背反可以是《超体》只有89分钟的片长和小格局;也可以是《第五元素》中飙高音和打斗的来回剪辑;甚至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加里·奥德曼杀人时候听的贝多芬。

《超体》()

有了自己商业帝国的贝松,在技术获得成熟之后,终于能够拍摄自己的这部童年梦想之作。「我必须等待技术的成熟,直到它能够赶得上我的想象力」。

而《星际特工》最后的呈现效果也就如贝松自己所说的一般,是想象力爆炸的一次盛宴,也是当今电影特效的集大成者。

在长达分钟的时间里,贝松为我们奉上了一场太空异域的极致体验。看电影的我们,就好像影片中那些去太空城旅游的观光客;看电影的本身,就是一次星际旅行。

纷繁的都市景象

而贝松关于反叛好莱坞的那一些心思,也被巧妙地安插在影片的各个角落里。

比如,开场时刻人类在不同时间点和外星人会晤的段落,尽管这些外星人没有手,或者肢体上充满黏液,但整体的氛围却是和谐的。贝松在一开始就用「握手」的仪式告诉我们,这并非是一个常规的外星灾难片,它脱离了好莱坞从五六十年代的冷战幻想和异族惧怕症中梳理出来的太空片叙事模式。外星人不再是假想敌,种族之间的二元对立不再是影片的首要冲突,和平才是基调。

唯美的珍珠人和缪星

而聚集了万共融种族的阿尔法城,堪称影片中视觉最复杂的一个段落,整个城市分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在里面各司其职,维护着城市的运行。

贝松对阿尔法城的展现,选择了一种浸没式的体现,让男主人公韦勒瑞恩穿着战衣,以科幻时代的「跑酷」方式穿过各个种族的居住区,遍历阿尔法城的生活场景。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那个只会说「哒~」的圆圆脸种族。

各司其职的都市构架

但即便是在这个看起来非常好莱坞的化的场景中,贝松也埋藏了自己不少的私心。那高度聚合的空间站城市,以复杂感营造未来气息的都市架构;专门为城市制造分子细胞、编写数码程序的不同种族;近乎机械化运转的完美城市和森严规则,实在没有办法不让人想到弗里茨·朗的《大都会》。

在对科幻的极致表现背后,贝松或许也用这种极致表现了某种批判。

让人想到《大都会》的城市设计

在这之外,蕾哈娜饰演的魅惑者泡泡的那场变装秀,是好莱坞视效大片中常见的,完全服务于视觉体验的桥段。但当我们把将泡泡的身份放回到故事中来时,我们又能切实地发现她作为一个夜场秀者被消费、被商品化、同时也色情化的部分。

而泡泡自己,却一直追求着成为一个艺术家,与电影本身多么相似。

蕾哈娜饰演的魅惑者泡泡

作为系列漫画改编中的一部,《星际特工》采用了一种插入式的叙述。人们在提到《星际特工》时总是会说到《阿凡达》,后者用杰克·萨利的视角,以外来人的理解进入阿凡达星球,这样的视角是必然带有世界观的建立的。

与《星际特工》叙事策略不同的《阿凡达》

但《星际特工》的操作方法却与之不同,它从一开始使用的就是韦勒瑞恩和洛瑞林的视角,他们是这个世界中的原住民,对其有着天然的理解,观众们也随之被空降到这个世界里,极其迅速地跟随他们两人的任务进入了叙事中,支撑故事的是行动的发展和解谜,而非世界观的构建。

这使得《星际特工》能够凭借任务的机动性进入到这个世界的角落,展示贝松关于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制造出像是能够读取记忆的水母,活吃人脑的外星人,能够复制一切事物的转换兽等奇观。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叙事策略的确也让两位特工执行任务的故事线变成了单线而缺乏可变性的模式,人物本身也没有我们所期待的好莱坞式主人公成长线,韦勒瑞恩和洛瑞林从一开始就在一起,两人情感亦没有出现危机与变化,遇上危难的拯救与被救,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小两口的拌嘴而已。

不过,这也就是原漫画的初始设定,也很符合法式幽默中插科打诨没正形的那些特点,换句话说,就是话唠。要找一个近期类似作品的话,大概是《银河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2》()

《星际特工》的特效,毫无疑问是年度最佳表现,就像Indiewire评价的那样,「影片前25分钟应该被裱起来放在卢浮宫里当展品」,但,这同时是《星际特工》最大的问题。

可爱的转换兽

技术只有在被恰当地使用之时,才能最大化它的魔力,成为艺术本身。可惜的是,《星际特工》里的技术,很多时刻只止步于技术的「展示」而已。

对于贝松来说,《星际特工》作为他圆梦童年的壮举还不够完美,但对于我们这个平庸、狗血的暑期档来说,《星际特工》已经够看了。

合作邮箱:irisfilm

qq.







































娌荤櫧鐧滈鏈変粈涔堝亸鏂?
涓尰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浠锋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dl/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