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外国语学院middot风里雨

01外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简称“外院”),原名“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年,下设四个专业:

1、英语(翻译)专业:培养英汉口笔译人才。年开始招生。

2、商务英语专业:于年招生,培养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商务类外语人才。

3、西班牙语专业:于年招生。

4、葡萄牙语专业:于年开始招生,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生共人(其中,英语专业级人,级人,级人,级人;商务英语专业级人)。

02师资队伍

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约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外籍专家7名。

黄国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讲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兼职教授。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会长,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主编、国际期刊FunctionalLinguistics联合主编、国际期刊JournalofWorldLanguages联合主编,TheM.A.K.HallidayLibraryFunctionalLinguisticsSeries丛书联合主编;担任国内外22家期刊的编委或顾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编撰出版了专著、教材20多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3部;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省部级科研项目。

黄国文教授

廖益清

教授,博士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研外部主任。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教师。国际韩礼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外国语协会常务理事。《东亚学术研究》编委。广州市天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会会员。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于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译著和编著14本,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课题多项。研究兴趣: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社会性别、比较文化。开设课程:英语国家文化、多维视野下的女性与性别研究、英语批评性阅读、英语学术写作、现代语言学。

廖忆清教授(执行院长)

王东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曾先后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及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会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国内外累计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3部、论文集1部、文学译著11部,主编词典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次,现正主持一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获省社科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王东风教授

许德金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兼任全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长(.12-.12)、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项目组组长、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12-.12)、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05-.05)等;兼任国内外十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AHCI索引期刊论文2篇),专著4部,主编教材20余部(其中10部/册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8项。教学和研究成果包括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集体)、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1项。

许德金教授

常福良

教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学科带头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教授、院长、研究生导师。曾任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内知名西班牙语专家和多种评估专家,《西班牙语论丛》主编。代表专著有:《西班牙语基础语法与练习》、《西班牙语语法新编》、《西班牙语文学精要》、《西班牙语和汉语中的形象用法及其翻译》、《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八考试真题与解析》,《现代西班牙语听力教程》1-2册等。研究兴趣包括: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修辞、西班牙语翻译。

常福良教授

王锁瑛

语言学博士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首席教授。目前在葡萄牙阿威罗大学任教,所授科目为中国语言文化及汉葡/葡汉翻译,并任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葡萄牙科技高教部下属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负责人及教师、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汉葡/葡汉翻译课教师、葡萄牙茉莉花合唱团行政团长、葡萄牙中华文化之友协会会长、葡萄牙欧维治基金会咨询委员会成员等职。年获澳门政府授予专业功绩勋章;年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在中国和葡萄牙的杂志报刊中发表多篇文章。

王锁瑛教授

鲁晏宾

教授

鲁晏宾,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学科带头人。目前担任葡萄牙科学高教部下属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教师;担任葡萄牙茉莉花文化交流中心顾问,协助组织多种语言文化课程(如葡语、汉语、英语、法语及书法课)并担任葡语教师。主要奖项:《简明汉葡词典》(合著)获上海市优秀图书评选二等奖()及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年)。年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为葡萄牙茉莉花合唱团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副团长兼语言指导。为葡萄牙中华文化之友协会发起人之一(成立于年),并任大会主席团主席。

鲁晏宾教授

年轻教师多有海外留学、商务英语、口笔译等教育背景,主要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商务和口笔译职场经验,属双师型人才。同时外院聘请了诸多企业领导、精英为我们的校外指导老师,定期前来讲座,或与专任教师同台授课,或进行实习指导。双师型人才和校外指导老师为外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外院全体教师合照

03人才培养特色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就业优势突出的稳健发展局面。外国语学院旨在培养有品德、有内涵、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语音标准、写作流畅”是外国语学院的品牌要求。人才培养特色如下:

一、回归人文教育,以文学文化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推动内涵式发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专业特色,发挥个人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实施“多维渗透、课程分段、方向分流”的课程体系,本科四年采用“4个1”的培养模式,即1年定角色、1年重基础、1年抓方向、1年抓特长,4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程设置是,第一、第二学年,主要进行外语语言能力的基本功训练,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四个学期循序渐进持续提升,狠抓语音、口语和写作;第三、第四学年,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商务、口笔译两个模块课程。鼓励学生在重视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训练及应用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选修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博雅学习;敦促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以创新驱动,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坚持全人培养。外语专业的学科思维,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敏感性,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外国语学院一直注重培养的。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对外院毕业生的评价是“懂礼貌,很自信”。外院不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开展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学者风范,感受国内外前沿思想与研究,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以实践为检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外国语学院的“大实践教学观”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交际为主线的“三主一体”外语教学框架中,交际的主线既由外语语言输出支撑,更由相关的专业内容所支持,将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外国语学院有国内一流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拥有中国日报社广东分社、香港德永佳集团有限公司、美国诺特公司等一批国内外优秀实习基地。

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教学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英文报纸、第二课堂、学子讲坛等方面。由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办的院报YoungExplorers自年创刊以来,面向全院征稿并发行,为广大新华学子提供了锻炼与展示英文写作、稿件采编与排版设计等能力的良好平台。外国语学院的第二课堂自创系以来,发展了几大品牌赛事,如一年级的语音语调大赛、电影配音比赛,二年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三年级的英文话剧之夜、英文写作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与英汉口译大赛。优秀人才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佳绩不断。如我校届“卓越英语创新班”的王楚茵同学在广东省“TalkShow”英语朗读大赛中以92.93分排名全省第一,“卓越班”学子共有7名同学喜获佳绩。我校学子荣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阅读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年外国语学院商英实践队伍荣获“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三等奖。我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荣获全国百强团队“优秀实践团队”、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等称号。在年广东省第六届“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中英语口语测评大赛中,关梓键同学荣获英语专业组一等奖,曾玥华同学荣获英语专业组二等奖,曾晓霖、温晓琳荣获英语专业组三等奖,曾雯菲、林苑柔、胡婉玲同学荣获非英语专业组三等奖。年我校在全国首届“图书馆杯”英语口语比赛中的参赛人数居全国首位,其中周泳君同学荣获B类特等奖,赖雨晴、陈诗雅同学荣获C类一等奖。外院第二课堂建设的目标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带动提升全院乃至全校的外语学习氛围。

湖畔作家交流会合影

04专业介绍

1.英语(翻译、教育)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能满足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具体培养英汉翻译和英语教育方向的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英汉翻译方向的学生掌握英汉口、笔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合从事英汉口笔译、外事、新闻、出版、教学、研究、公共关系、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英语教育方向的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在中小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适合从事英汉口笔译、外事、新闻、出版、研究、公共关系、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选修商务英语类课程,了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商务活动,并能胜任经贸、商务管理工作。毕业生也能从事公司及行政部门的公共关系、涉外管理、涉外事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素质要求

1.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中国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1.2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1.3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1.4专业素质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汉翻译、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知识要求

2.1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言知识。

2.2熟识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史,了解文献批评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3熟识西方文明史、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了解我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了解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4了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5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力要求

3.1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

3.2具备文学赏析能力。

3.3具有从事经贸、商务工作的能力。

3.4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英汉翻译实际工作能力。

3.5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有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3.6具备第二外国语的基本运用能力。

3.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3.8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逻辑思辨和创新的能力。

3.9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三、授予学位

学制4年。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程87.8学分,实践教学课程72.7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9.5学分。实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45.3%。

五、实践教学环节

1.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仿真训练和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2周。

2.社会实践调查

为促进我校大学生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为将来毕业后融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总体安排在1-5学期的第二十周进行。

3.“创新、创业、创意”课程

主要包括学生选修创新训练课程、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4.在第6学期暑假至第7学期第五周进行专业实习,共2个学分。

5.采取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6.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共4个学分。

2.商务英语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宽阔的国际视野、专业的国际商务知识与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的双语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选修翻译类课程和第二外语。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专业基础课课程+商务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完善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商务实践能力。开设商务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管理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和国际商法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熟悉国际商务活动规则。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自主学习,精于应用,为国为民;

2、系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4、熟悉我国在国际商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

5、掌握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具备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6、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备创新思维,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7、具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学制:4年;毕业总学分:学分;课内总学时:学时。

必修课: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32学分,占总学分20.6%;

专业必修课:75学分,占总学分48.4%。

选修课:48学分,;其中

专业限选课:24学分,占总学分15.5%;

专业任选课:14学分,占总学分9%;

公共选修课:10学分,占总学分6.5%。

五、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商务报刊选读、经典商科文献选读、商务英语视听说、BEC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写作、英语语音。

应用型课程: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外贸英语函电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交际与谈判、国际结算、跨境电子商务(含实操)、BEC商务英语、商务统计与数据分析、英语公共演讲、高级口语((面试))、外管与报关报检、摄影、图片后期制作、贸易税收。

创新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含实操)、跨文化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含单证实操)、港口英语、外管与报关报检、会计学原理、网络营销、贸易税收、摄影、莎士比亚戏剧赏析、图片后期制作、消费者心理学、商务报刊选读、经典商科文献选读。

六、实践教学环节

1、在第7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共2个学分。

2、采取调研、学术讲座、论文研讨、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形式开展专业实习活动。

3、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共4个学分。

注:实践学期教学体系基于《3D虚拟仿真国际商务谈判实训系统》、《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系统》、《商务英语单证实训系统》,集中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体现“做中学”和“经验学习”。

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商务谈判实践项目、商务应用文写作竞赛、跳蚤市场(商品必须通过跨境电子贸易采购)、晨读领读团、英文短剧大赛、英文演讲比赛、英语配音大赛。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就业领域:

1.在国际环境中的经贸、金融、营销、法律、外事等专业领域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商务代表、国际贸易代表、驻外商务代理、商务翻译、业务流程助理、外事机构专员、英语培训咨询顾问等工作。

2.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3.西班牙语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基础,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较广泛的西班牙语国家社会及文化知识,且能满足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强西英双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综合素质,能胜任外事,外贸,文化,旅游,教育,新闻出版等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创新型西班牙语专业人才。本专业同时修读部分英语(翻译)专业、商务英语和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中、英、西三语进行对外交流,提高求职竞争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国际视野。

2、具备西班牙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西班牙语。

3、熟识主要西班牙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了解我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4、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英语,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双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5、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有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7、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逻辑思辨和创新的能力;

8、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学制:4年;毕业总学分:学分;

课内总学时:学时

必修课: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32学分,占总学分20.6%;

专业必修课:75学分,占总学分48.4%。

选修课:48学分,其中

专业限选课:24学分,占总学分15.5%;

专业任选课:14学分,占总学分9%;

公共选修课:10学分,占总学分6.5%。

五、专业课程体系

西班牙语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听说、高级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语写作、西班牙语泛读、西汉笔译、西汉口译、高级西班牙语口语、西班牙语报刊选读、西班牙语综合技能

西班牙语专业知识课程:西班牙语语言学导论、西班牙语文学及作品选读、西班牙社会与文化、拉丁美洲国家社会与文化、商务西班牙语、旅游西班牙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

英语、商务技能与专业知识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跨文化交际(含实践模拟)、国际贸易实务(含单证实操)、国际结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导论、商务统计与数据分析、会计学原理、跨境电子商务(含实操)、国际商法、国际商务交际与谈判(含实践模拟)、中国经典翻译、摄影、图片后期制作。

六、实践教学环节

1、在第7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共2个学分。

2、采取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国际交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3、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共4个学分。

七、就业前景

1.国家机关、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公共关系、国际商务、涉外管理、涉外事务、西汉笔译和口译、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2.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4.葡萄牙语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葡萄牙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对象国和地区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社会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同时修读部分英语(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中、英、葡三语进行对外交流,提高求职竞争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国际视野。

2、本专业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葡萄牙语语言和文学知识,了解葡萄牙语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知识,以及政治、经济、外交状况。

3、鼓励学生学习英语和相近专业语言、辅修第二学位。

4、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葡萄牙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5、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有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7、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逻辑思辨和创新的能力。

8、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位并符合学位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程内总学时

学制:4年;毕业总学分:学分;

课内总学时:学时

必修课: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32学分,占总学分20.6%

专业必修课:75学分,占总学分48.4%

选修课:48学分,其中

专业限选课:24学分,占总学分15.5%

专业任选课:14学分,占总学分9%

公共选修课:10学分,占总学分6.5%。

五、专业课程体系

葡萄牙语专业技能课程:

基础葡萄牙语、高级葡萄牙语、葡萄牙语听说、高级葡萄牙语视听说、葡萄牙语写作、葡萄牙语泛读、葡汉笔译、葡汉口译、高级葡萄牙语口语、葡萄牙语报刊选读、葡萄牙语综合技能。

葡萄牙语专业知识课程:

葡萄牙语语言学导论、葡萄牙语文学及作品选读、葡萄牙社会与文化、葡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经贸葡萄牙语、建筑工程类葡萄牙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

英语、商务技能与专业知识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跨文化交际(含实践模拟)、国际贸易实务(含单证实操)、国际结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导论、商务统计与数据分析、会计学原理、跨境电子商务(含实操)、国际商法、国际商务交际与谈判(含实践模拟)、中国经典翻译、摄影、图片后期制作。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在第七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共2个学分。

2、采取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3、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共4个学分。

七、就业前景

1、国家机关、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公共关系、国际商务、涉外管理、涉外事务、葡汉笔译和口译、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2、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05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是由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本会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把“为学生服务,对学院负责,树校园新风”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本会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为提倡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精神,增强凝聚力,充实战斗力,提高号召力,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本会的基本任务为协助学院解决同学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同学服务;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学院的整体利益同时,反映同学的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引导和帮助同学参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具有本院特色的各项活动。

第三届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组织架构图

主席团

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会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是学生会组织的首脑和核心,负责学生会全面工作,确立学生会的工作思想和制定学生会工作计划,带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热情,同时要对自己的分管部门的部长做好沟通以及管理,使整个学生会融洽起来,团结起来。主要职责:

1.实行主席负责制,直接对院学生工作负责;2.负责制定学生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3.及时向院党支部汇报工作,并与院党团委加强联;系,征得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4.加强与校学生会及其他院系学生会的联系与合作。

常务副秘书长

主要负责起草、制定、发放学生会有关文件,负责本会事务的上传下达,定期征求和整理常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主席汇报,负责安排开会事宜,会议时间,提前安排生活部申请空课室等,收集并定期更新学生会成员资料,对学生会成员的准入准出情况做好备案。

秘书部

主要负责本会各类活动通讯稿件的撰写,负责主席团日常勤务、日常会议、文秘和对各部门的联络工作,撰写本会活动策划书,配合协调学生会策划活动,调动学院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宣传部

主要负责本会活动海报、宣传单设计,及每次活动PPT的制作、操作。负责发布本会的各项活动信息,定期更新本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zy/5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