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伦敦进击一战德国齐柏林斯塔肯RI

在战争前期处于统治地位的齐柏林飞艇很快暴露出机动性低下、易燃易爆、体型过大等缺陷,在年9月-10月,就有4艘宝贵的齐柏林飞艇在俄国和法国上空执行昼间任务时被地面炮火击落,可谓“活靶子”。

为了增加生存率,德军飞艇开始转向夜间作战,并努力提升飞行高度,但投弹命中率却随之下滑。到了年,英国战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而且装备了全新的“白金汉”型7.7毫米黄磷燃烧子弹。装满氢气的齐柏林飞艇变的越来越脆弱,德国人试图给他们安装更多的机枪甚至是机关炮,但这些并没有扭转飞艇伤亡日益惨重的现实。

幸运的是,对飞机价值颇有远见的齐柏林伯爵在年9月组建了VGO设计联盟,开始研发比飞艇更加可靠的。他们顶着军方“必须全力量产飞艇”这条命令的压力,通过三款作品赢得了德军高层的认可和支持。

初代作品:VGO.I重型侦察/轰炸机

随着协约国空中力量的增长,位于的齐柏林飞艇基地越来越容易遭到攻击,因此在年初,齐柏林公司在柏林近郊的新建立了一个飞艇库。年6月月15日,第一批VGO成员来到了的飞艇ku,年8月1日,正式搬迁到了这里,并改名为。此后,制造厂的作品也不再以VGO来命名,而是变成了(Zeppelin.Staaken)。

早在年2月,VGO联盟就开始了第4代机型的制造工作,这个新飞机在年8月16日完成了处女航,而此时设计联盟已经搬家。这个新飞机就是本篇主角:。

进行处女航的R.IV

机身构造上,齐柏林.斯塔肯R.IV依然采用木制骨架+木制机身+织物蒙皮的混合式结构,但引擎动力却更上一层楼。机鼻的2台梅赛德斯D.III型马力汽油机得以保留,2个铝制发动机舱安装的引擎则换为了4台更强力的,这4台引擎两两一组串联在一起;此外,原先的双叶片推进式螺旋桨也换成了四叶片款式,以便在飞行中提供更好的推进力。

两部铝制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翼间,通过钢缆进行固定;发动机舱前端是机械师与机枪手的座位,并安装了1挺MG-14航空机枪。需要之时,位于驾驶舱的飞行员和副驾驶可以通过信号灯和手语,指示机械师控制发动机。齐柏林.斯塔肯R.IV的机鼻处也有一个舱室,里面配备2名机械师,负责照顾机鼻的2台梅赛德斯D.III发动机。这个舱室与驾驶舱之间有通道相连接,有利于他们彼此联系。

左舱机械师在排除油泵故障机鼻处的机械师座舱

驾驶舱的后方是自卫机枪舱室,里面2名机枪手分别操作2挺MG-14机枪,这些机枪对机背后方有着较好的覆盖面。如果有敌机从R.IV的下方来袭,机枪手也可以顺着通道操作安装在机腹的1挺机枪还击。这些可靠的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型轰炸机上也不少见。

位于驾驶舱后面的机枪座舱

R.IV的发动机舱布局是存在缺陷的。后置的推进式螺旋桨使得引擎舱的自卫机枪必须安装在前部位置,这导致R.IV缺乏对从后方来袭的敌人战斗机的拦截能力。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齐柏林.斯塔肯公司在2个发动机舱上方的机翼面均开设机枪舱口,舱口通过梯子与下方舱室连接。这样一来,对后方敌机的抵抗能力就有了明显提高。

齐柏林.斯塔肯R.IV一共拥有7挺机枪,它们被安装在上机翼、引擎舱、机腹和机背,这种凶猛的全方位自卫火力在当时首屈一指。

机枪手正爬往上机翼机枪塔

年5月5日,成功通过测试的齐柏林.斯塔肯R.IV重型轰炸机被德国陆军空勤队接受,开始了长寿的战斗生涯。

年6月12日,从起飞,途径和,最终顺利来到位于俄国的,加入了驻扎在那里的。在这段航程中,该型飞机表现出不错的可靠性,令机组人员非常满意。

隶属于第分队的R.IV

年6月28日--年7月8日,对里加等多处俄军目标实施了空袭,该机航程远、载弹量高的优势让它在此类行动中如鱼得水。

年7月18日,在没有得到任何指引的情况下独自夜降在,加入了。这段旅途再次让机组人员心生愉悦,因为该机实在是非常可靠。

做起飞前准备的R.IV(分队)

不久后,的战斗生涯迎来了转变。年9月22日开始,被高层从东线调往所在的比利时。第分队的任务是配合第3联队装备的的,对伦敦为首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城镇实施夜间袭击。这款巨型轰炸机就此成为了第一代战略性质的轰炸机之一,这标志人类战争史的一大新纪元的开始。

部署在根特机场的R.IV

年9月28日----年2月17日,该轰炸机共对英国实施了4次夜间空袭,总计投弹千克,在这些行动中,该机载弹量为-千克,在那个年代首屈一指。在这4次空袭中,有3次均针对伦敦,总计投弹千克,造成58人死亡、人受伤。

一个经典战例发生在年1月29日凌晨,当时齐柏林.斯塔肯R.IV向投掷了千克高爆炸弹,当场造成48人死亡、人受伤,是一战时期德国单架飞机空袭伤亡之最。当天最大的悲剧乃是,这个建筑被1枚kg炸弹击毁,38人当场死亡、85人受伤。

齐柏林.斯塔肯R.IV对伦敦造成的损失不大,但这些夜间的无差别空袭让伦敦人大受折磨,一定程度上算是达成了德军高层期望的心理战效果。而英国也只能将更多的航空部队从西线调回,保卫伦敦的安全,这也是战略轰炸的一大追求目标:逼迫敌对国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本土防空,以此削弱敌对国军队的前线力量。

向伦敦进击

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齐柏林.斯塔肯R.IV重型轰炸机也在年4月被公开展示,引来许多战胜国民众的参观。阉割德国军力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这架战功赫赫、在服役时期投下了25吨炸弹的重型轰炸机被德国自毁了。

被展示的R.IV

展示中的R.IV,侧面写着该机轰炸过的目标飞过的长途航线

从年5月到年4月,齐柏林.斯塔肯R.IV只为德国效力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就被自己的“主人”销毁。但是,作为在一战中期诞生的成功武器,齐柏林.斯塔肯R.IV为后世的轰炸机的研发和战术演变提供了良好经验。此外,该机对伦敦的夜间空袭行动也标志着第二帝国在多发动机大型轰炸机的使用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于任何国家,尤其是意大利王国和沙皇俄国。

齐柏林.斯塔肯R.IV重型轰炸机原产国:德国

服役时间:年5月

总产量:1架

机组:7人

机长:23.2米

翼展:42.2米

机高:6.8米

机翼面积:平方米

空机重: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千克

动力装置:2台梅赛德斯D.III型马力汽油机、4台奔驰Bz.IV型马力汽油机

最高时速:公里/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7小时

实用升限:米

武器装备:7挺MG-14或MG-14/17机枪、千克炸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zy/10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