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潇潇游里加
年9月16日和9月18日,两次进入拉脱维亚。两次都是下雨。
从维尔纽斯到瓦尔米耶拉
9月16日午后,参观完维尔纽斯老城,驱车前往拉脱维亚。
14:35进入拉脱维亚。
李导说,拉脱维亚面积6.46万平方公里,比爱沙尼亚大。人口约万,也比爱沙尼亚多。拉脱维亚全国都是平原,一马平川。
拉脱维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非官方统计曾达到1:3。至今,现在拉脱维亚仍是世界男女比例最低的国家,约为46%:54%,女人比男人多8个百分点,排世界第一位。拉脱维亚美女多,曾是中文网上传播很广的信息。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美女,街上常见。
大巴在雨中奔驰。
拉脱维亚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国家,虽然被芬兰统治很久,却仍保留拉脱维亚语。二战中拉脱维亚是德国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战区。
年苏联解体时,拉脱维亚总人口中,本地人占比虽然还是第一位,但已下降到49%。为了扭转人口危机局面,拉脱维亚立法规定,年以前在本国出生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后代,自动成为公民,外来人口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公民。这条法律主要针对后来移民进入拉脱维亚的俄罗斯人,考试的内容包括拉脱维亚语言、历史、宪法等。这样一来成年俄罗斯人几乎很难通过语言考试。时至今日,拉脱维亚将本族人比例提升至62%以上,而且比例仍在上升当中。
参观瓦尔米耶拉老城
16日下午5点半,大巴到达拉脱维亚东北部城市瓦尔米耶拉。
这是个小小的城市,只有2万多人。是拉脱维亚古老的城市之一。
自由活动。在风雨交加中参观瓦尔米耶拉老城区。
这是圣西蒙教堂。
教堂后面的瓦尔米耶拉城堡遗址。
大雨突降。才发现身旁已无一人。
教堂对面的瓦尔米耶拉话剧院。
这是市政厅。
不过15分钟,已经将瓦尔米耶拉老城景点全数掠过。看来,这里只是前往塔林的一个打尖的地方。
在附近超市逛,买了一块鸡肉,一块土豆肉饼,两个猕猴桃,权当晚餐。总共2块钱(不特别注明均指欧元),这里物价真便宜。
夜宿瓦尔米耶拉附近的酒店HOTELTIGRA。
从塔林到里加
9月18日早饭后,从爱沙尼亚的塔林,前往拉脱维亚的里加。这是开始走返程路了。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大城市,90万人口。纬度比芬兰湾的赫尔辛基、塔林、圣彼得堡要低两三度,而且地处波罗的海腹心,气温比前几个港口稍高。再加上道加瓦河(多瑙河?)长达一千多公里,是波罗的海第一大河,在涛涛河水冲击下,地处入海口的里加是个不冻港。前苏联时期,俄罗斯人移民波罗的海三国,首选就是里加。
奔驰的车上看到的里加湾。
雨中开始里加之旅
12点多,到达里加。
下车时小雨,走了一段路,瓢泼大雨突袭。我们困在一个打不开门的路边卫生间旁,进退不得。有人提议,不如去找个地方吃饭,还同时解决避雨和方便的问题。李导果断采纳建议,电话司机开车来接我们。
路上经过某政府机构,见有2卫兵守卫。下午我才知道,这是拉脱维亚的总统府。警卫级别乃小儿科,与天朝不能比。
总统府旁边的建筑。房顶上有十字架。
走到多瑙河边等车。
对面那座造型有点奇特的楼是国家图书馆。
新建的摩天大楼。
雨中的多瑙河。
小李说,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一个在历史上始终扮演着融合东西欧洲文化角色的闻名港口城市。其古城拥有中世纪传统和多样的建筑风格,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许多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
吃过午饭,开始漫游里加古城。
路过一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顶上有一只金鸡。
走到圣公会教堂。有团友特地买票进去听了一场音乐会。
三兄弟之屋
再往前走是著名的三兄弟屋。
位于里加老城的中心,三幢连在一起的楼房,被称为三兄弟屋,是里加最古老的建筑。三兄弟之屋建于三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代表了里加中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其中,最右侧的17号建筑建于15世纪,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民居,山形墙、小窗户、门边石都是当年的建筑符号。中间的19号建筑建于17世纪,受荷兰文艺复兴影响,18世纪重新装修。最左边的21号建筑约建于18世纪,是三兄弟之屋中最年轻的。
里加的“三兄弟”民宅与塔林的“三姊妹”相呼应,这里的三栋建筑更显得粗糙一些。
继续走到猫屋。在屋顶的两个尖塔上各有一只雕塑猫。它是以这两只黑猫而命名的。
里加大教堂
走到主教座堂。这里是里加老城中心,是老城最大的广场——多姆广场(DOMESQUARE)。
广场至今保持20世纪30年代时,部分中世纪建筑被拆除后的景致。
广场上最醒目的是埃尔伯特主教的大教堂,建于年,后经历多次重建。所以现在的建筑展现出罗马式、早期哥特式以及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大教堂的管风琴非常出名,至今许多音乐会还在使用它。
教堂广场左边的老建筑。
黑头宫
再走到黑头宫。它始建于年,曾是未婚商人行会所在地。是老城最负盛名的建筑之一。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和掠夺。年,黑头宫获得重建。新建筑精准地再现了原建筑物的风貌,具有独特的文艺复兴时期荷兰风格的外立面,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内部顶壁画。
里加圣彼得大教堂
开始自由活动。我去旁边的游客中心转,发现了一本中文的主要景点简介,成为我接下来自由行的指南。先去了最重要的圣彼得大教堂。
位于里加老城中心区域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建于年,而巴洛克式的钟楼则建于年,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钟楼在历史上曾遭雷击,两次坍塌,现钟楼修建于年。二战时屋顶和钟楼又遭大火,后来在年重建时改为金属结构,其高度为.25米。
小李说,教堂顶层是俯瞰里加全城的好地方,可以将里加老城风貌和新城景色尽收眼底。我问,我可以爬上去吗?他说,难。我说,试试,不行就放弃。
进去,有老太太拦住,意思要购票。9块钱,包括升电梯到顶层。老人没半价。我考虑还是上去。我看见朱老师在排队买票,立即跟随她。她买完票,帮我也买了。
上到顶层,度俯瞰里加。远处的森林,近处的多瑙河,中央市场和整个老城都在视野中。
不莱梅乐手雕像
从这里开始,我跟随旅加的朱老师。她英文好,又细作功课。
朱老师告诉我,这个雕像是当地青年男女约会的地标。这座雕像由四个动物组成:鸡、猫、狗、驴。雕像非常独特,鸡站在猫的背上,猫站在狗的背上,狗站在驴子的背上。四个动物都伸着脖子张着嘴做唱歌状。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喜欢摸摸动物的鼻子,并且拍照,所以最下面的驴和猫的鼻子部分已经被摸得发白了。这是德国雕刻家GerhardMarcks在年创作。
我们商量,先去国家歌剧院。
这是路上的圣约翰教堂。
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
走到国家歌剧院。它位于城市运河边,是拉脱维亚音乐和文化界的骄傲。建于年,曾为德国剧院。年完成了整体修复。具有完美的声学设计,是世界一流歌剧、芭蕾舞及流行音乐的演出场地。它与莫斯科波修瓦大剧院外观非常相似,据说内部装修精美绝伦。
自由纪念碑
再走到自由纪念碑。
自由纪念碑是拉脱维亚独立的象征,也是里加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矗立于城市主干道——自由大道,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纪念碑顶部的三颗星星高擎在城市中心公园林木的上空。北面就是城市运河。
下面是返回时拍到的纪念碑另一面。
基督圣诞大教堂
站在自由纪念碑,看地图,刚才认为太远而去不了的基督圣诞大教堂好像并不太远。朱老师走向自由碑下去问警察,基督圣诞大教堂往哪走?此时我突然远远看见金顶,于是向她招手。警察看见了,就对她说,你的朋友已经知道了。
一过河,就是基督圣诞大教堂。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在苏联时期,这座教堂曾被用来天文馆和餐馆。现今已经被彻底修复还原为教堂。
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
从地图上看,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也并不远。于是我们又走过去。
博物馆建于年,是根据德国建筑师V.Neumann的一个设计项目建造的。现在,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全国最重要的珍藏艺术品的场所。经过了重大的修整和现代化的改造之后,于年5月重新开放。
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拉脱维亚首屈一指的视觉艺术作品所在地。该博物馆收藏了超过7,幅画作,画廊中没有看到的画作可以通过地下室的玻璃拱顶瞥见。博物馆有一些独特的设施,包括窗户,玻璃地板/天花板。楼梯通过鲜明的白色椽子通往屋顶露台。
这样,起初以为不可能去的两个比较远的重要景点都去了,很满意。
又开始下雨。我们从艺术博物馆往回走,先走到自由纪念碑。朱老师做了功课,看见近旁的网红钟,大喜过望。
火药塔
大雨倾盆,寒气袭人。幸亏我今天有预防,羽绒衣和冲锋衣全穿上了。
顾不上躲雨,我们又走到附近的火药塔。
火药塔是里加的一座防御性塔楼,最初被称为“沙塔”。建于年前后。该塔曾经多次重建,现在使用的名字始于17世纪,当时此塔用于存续火药。自年起,它成为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里加城堡
最后要寻找里加城堡。我们在街上查地图,一一比照附近几条路名,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向。
走到地图上标示里加城堡的地方,就是找不到。
我们围绕这个区域反复寻找,就是看不到与指南上图片相同的建筑。
我看指南介绍:城堡于年奠基。几个世纪里,它经历了许多的统治者和战争的破坏。年,它成为拉脱维亚共和国的总统府。苏联时期,城堡作为少先队组织所在地。自年开始,再次成为总统府。
最后这句话提醒了我。周围唯一有卫兵的建筑,就是上午路过现在又多次路过的这座建筑。说明它就是总统府。
我看见路边有大地图,上前一看,里加城堡就标在这座房子即总统府上。不过,我没有找到能够拍出指南上照片的位置或角度。
酒店wifi悲惨地上不去
这次走的波罗的海三国的首都各有一个古城,各有各的特色。里加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城市,里加的古城面积也相对较大一些,景点也比较多,怪不得被称为“北方的巴黎”。里加古城拥有超过八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街道样式与西欧国家非常相似。在汉萨同盟时期,许多历史标签被遗留在里加古城中。低矮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其间,散落着数不清的教堂尖塔,中古时代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因此整个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另外,所谓新艺术建筑也是里加一大特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里加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论中写道:里加的“新艺术时期”(ArtNouveau)风格建筑,无论量与质,皆可称欧洲之最。的确,能够拥有超过座新艺术建筑的城市在欧洲屈指可数,里加市中心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都受到这种世纪之交欧洲风潮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年为庆祝里加建城周年修建了不少新建筑。
今天步行已过1万4千,感觉挺累,但很满意。因为旅游容量很大,超预期。走到里加主座教堂集合,前往里加的酒店。
这家酒店给的密码dodo,根本上不了网。我下到柜台请求帮助,回答是上网人太多导致。实际上我们十几个人,没有一人能够上。在别的酒店是网络的快慢问题,这里却是网络的有无问题。酒店wifi是我评价酒店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整个波罗的海之旅,我给它打最低分。当然,其他方面,这座酒店并不差。
(TheEnd)
一哲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