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日,从北京飞圣彼得堡,八个半小时抵达。以年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为主题的“就士游”今天起展开。我们一行十人跟随秦晖教授,探寻罗曼诺夫王朝如何崩溃?“二月革命”如何发生?如何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社会主义一百年的历史教训和苏联解体后的变化。
(上接10月18日图文)
旅俄笔记之十二:
拉脱维亚共和国
从塔林到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开车四个多小时。下图是里加的城市标志以及护城河公园,非常漂亮,公园边的国家大剧院屹立于此。一切风物依旧,和我五年前所见到的里加,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记得上次来此,我们还附庸风雅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歌剧,两个小时下来,一句也没听懂,如坠五里雾中。
在波罗的海国家游览,导游一定会带你去看占领博物馆、反抗博物馆和克格勃博物馆,这反映了三国的一种政治态度。所谓的“占领”,是指年前后苏联红军攻占波罗的海三国;所谓“反抗”,是指三国人民为了自由和独立,对这种占领的反抗。而克格勃,则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简称,下图就是它们的徽章。
这个博物馆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陈列,主要反映在前苏联统治时期,苏共如何通过特务政治和秘密手段,清洗和迫害三国的民主自由人士。我在前面的笔记中说过,有三股政治力量在这个舞台上轮番上演。但是在“大北方战争”之后,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崛起,瑞典这支北方力量逐渐衰落,近代历史上,主要是苏联和德国这两个大国在此交锋。在两大強国的拉椐战中,受伤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当然,还有波兰。
旅俄笔记之十三: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离开道加瓦河畔的美丽城市里加,我们驱车沿欧洲十号公路,到达立陶宛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有不一样的国家历史传统,爱、拉两国在年从苏俄独立出来之前,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个被轮流占领的地区。而立陶宛有悠久的国家历史,曾经的立陶宛波兰大公国是欧洲强国,有极为广袤的国土。
那是一个和西班牙卡莎蒂里亚一样的故事,立陶宛国王迎娶了波兰公主,恰好这位公主就是波兰王位继承人。湖水中的红色城堡特拉凯,既是一个军事要塞,也是当年立陶宛大公的宫殿。
前面我讲到,夹在苏联和德国两个强国之间的波罗的海三国备受欺凌,因为在大国间的拉锯战中,他们只能被一茬又一茬割韭菜,就象当年清军和太平天国的军队拉锯战,安徽安庆一带十室九空一样的道理。年苏联红军占领三国,年正式将三国纳入苏联版图。斯大林为了备战德国,大量屠杀三国的政治精英,没有杀完的流放到西伯利亚,基本也死在那里。年德国人打过来,希特勒虽然善待三国人民,但是对生活在三国的犹太人实行驱逐和屠杀。年苏联红军打败德国纳粹军队,再次占领三国,又将一批亲德分子杀掉。显然,这是波罗的海三国最黑暗的时期,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当然也埋下了三国人民对苏俄仇恨的种子。
旅俄笔记之十四:
长达公里的人链
压迫与反抗,一直是波罗的海国家和苏联关系的主轴。我们在里加参观的克格勃博物馆,就曾经关押了四万五千多名政治犯。大楼内就设有行刑室,可以对犯人执行枪决。但是,三国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政治环境有所松动,立陶宛成立了带有政治倾向的组织“人民阵线”。苏联对三国的占领,是基于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的出卖三国和波兰利益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年8月23号,立陶宛人民阵线组织了一场“公里人链”的大型抗议示威活动,组织方动员了万人,占三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手拉手形成一个长达公里的人链,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始,沿A2高速,转向E67号公路,经过里加,最后到达塔林。活动主要抗议苏德条约非法,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非法。这个后来被称为“黑丝带日”的大型抗议活动,震惊了全世界。六个月后,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旅俄笔记之十五:
波兰格但斯克
结束了波罗的海三国的行程,我们从维尔纽斯乘机,取道哥本哈根飞往波兰的格但斯克,开启了我们此行的第三段行程。
其实,格但斯克就在波罗的海的南岸,我们完全可以开车从维尔纽斯直接到格但斯克,全程大约七小时左右。但是由于中间有一个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如果开车从陆地进入波兰,就必须再有一次俄罗斯签证,非常麻烦。在前社会主义国家中,苏联和波兰的关系与苏联和波罗的海三国不一样,属于另外一种类型。而且波兰的社会转型又有许多特殊之处,这些都是我们此行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