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处亚热带
濒临南海,雨量充沛
四季常青,物产富饶
故广东的饮食
一向得天独厚
今天,只说小吃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只有吃不完的广东
虾饺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配上肉、笋等馅料,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
肠粉肠粉源于广东西关地区,目前已在全国传开,按地理、口味不同等原因发展出了众多地方特色,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时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选之品,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
奶黄包奶黄包又称奶皇包,有浓郁的奶香和蛋黄味道,是一种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点,属于广式甜点。广东人有喝早茶的习惯,喝早茶的时候会点上一笼。
双皮奶据说,双皮奶始创于清朝末期,是顺德当地一位农民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无意中调出民间美食“双皮奶”,并流传至今。
广式萝卜糕广式萝卜糕是广东传统糕类美食,老广记忆中的传统美食之一。口味咸鲜味,主料有小麦面粉、白萝卜、腊肉、辅料为虾米。萝卜又称菜头,取其好彩头的谐音,是过年时最应季又最讨好的蔬菜。
干蒸烧卖干蒸烧卖是广东省地方传统名点,广式饮茶中的干蒸烧卖是茶市必点的人气点心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沙河粉沙河粉粉薄而透明,韧而爽滑。
油角油角又叫角仔,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姜汁撞奶姜汁撞奶首创于番禺县沙湾镇,具有姜香奶清的特点,又有驱寒健胃镇咳之效。
鱼蛋粉鱼蛋粉本来是潮州美食,大约在光绪年间开始传入广州,时至今日,经营潮味鲜鱼蛋粉小食店已经在广州遍地开花。
糖不甩糖不甩又名如意果,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糖不甩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
钵仔糕以爽滑可口、口味丰富著称。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味甜。钵仔糕可以分成两大类:老式钵仔糕和水晶钵仔糕。
及第粥相传发明于明代。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讲究粥底绵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
鸡仔饼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广州,至今有年的历史,以甘香松化,甜中带咸,异香惹味著称,罐装或盒装,远销东南亚。
广式腊肠广式腊肠是将瘦肉经粗绞、肥膘经切丁后,配以辅料,灌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再经晾晒烘烤而成;由于广式腊肠加入较多的蔗糖和酒,加之高热高湿的环境,使广式腊肠形成独特风味。
黄埔炒蛋价廉物美的传统名菜,据说出自黄埔船民之手,故名。这道菜既不是炒滑蛋也不是煎蛋,状如一块金黄的布,用料简单,但制作也非常讲究。
客家酿三宝客家酿三宝是一道广东省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色泽各异、形状美观、味道独特。把虾米猪肉用刀剁碎,加入鸡蛋,调味料拌匀,茄瓜双飞,角椒斜切,去核,凉瓜斜刀切段,每段长约3cm,去瓤。
叉烧肉叉烧肉为烧烤肉的一种,系指经兽医检验合格的猪肉、禽肉类,加入酱油、盐、糖、酒等调味料,经过腌制后插在特制的叉子上经电或木炭烧烤而成的一种熟肉制品,是广东烧味的一种。
荷叶饭又称荷包饭,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以其诱人的荷香、清爽的口感吸引了不少食客。
蟹黄灌汤饺《随园食单》记述:颠不棱即肉饺也,糊面推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讨好处全在作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作料而已。余到广东,吃官镇台颠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为馅,故觉软美。
汕头牛肉丸牛肉丸作为广东省潮汕最著名的传统小食之一。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点嚼头。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煎堆煎堆又叫麻团、珍袋,麻球,传统小吃,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
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的寓意。
和味牛杂萝卜发源于广东老广州地区的一道特色小吃,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带曾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地。出于宗信仰,伊斯兰教教徒都不吃猪肉,故一个回民厨师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
没吃过广东小吃的就不是称职的吃货不过广东的小吃美食太多!
今天只介绍了部分,
欢迎各位吃货在留言补充自己爱吃的食物和地址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