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提到波兰二战惨案,不得不提《卡廷惨案》。该片由波兰电影大师瓦伊达执导,讲述了二战中那段不为人知的悲剧。二战结束后,波兰属于苏联势力范围下的社会主义阵营,卡廷与沃伦这两段历史都被选择性地遗忘。
《沃伦》豆瓣评分8.3
导演:沃伊切赫·斯玛若夫斯基
主演:米卡丽娜·拉巴克斯、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
影片讲述主要是发生在年期间,乌克兰人在沃伦地区,对波兰人的残酷屠杀,根据历史记载,这次屠杀总共造成了10万波兰人被灭绝。提起乌克兰和波兰人的种族矛盾还得从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说起。
随着被蒙古大军的征服,基辅罗斯四分五列。东北部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并逐渐演变为后来的俄罗斯民族。而从基辅罗斯分裂出来的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先后被波兰、立陶宛两个新兴大国的统治之下;到了年波兰、立陶宛签署了卢布林联合协议,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正式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立陶宛大公国做出妥协将两国存有争议的领土和靠近南方的乌克兰居民区全部划归给了波兰,这是沃伦地区首次划分到波兰的领土范围。
随后几经战争,年波兰甚至直接从世界版图上消失了。直到一战结束后,波兰在凡尔赛和约的基础上复国,波兰人自然希望恢复自己领地的历史边境。波兰先是和新生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爆发战争,但很快乌克兰共和派领袖们就感觉到了苏俄对自己的威胁更甚,于是转而采取联波抗俄的策略。波乌联军进入基辅后不久,苏俄大军拍马赶到,不仅摧毁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还一路攻打到了华沙,结果被波兰复国领袖毕苏斯基击溃,俄罗斯人只能铩羽而归。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维斯瓦奇迹”。战争的结果是苏联同波兰在年签订《里加条约》,波兰承认苏维埃俄国,而东加利西亚—沃伦地区再次成为波兰领土。
如此一来,波兰第二共和国中就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乌克兰少数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占到波兰总人口数的14%。这些乌克兰少数族群希望能够获得自治的权利,但他们的期望与波兰政府的同化政策相冲突。波兰政府处处压制乌克兰人的发展,歧视性的政策当然积蓄着乌克兰人的不满情绪。
《沃伦》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非完全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控诉,对于波兰人自己对乌克兰少数族群的打压也多有刻画。
波兰为了巩固自己的东部防线,先是对东加利西亚地区进行移民。这些新移民不仅获得了富饶的土地还享受政府的大量补贴,波兰人虽然人口数量要比乌克兰人少得多,但他们却很快成为了该地区的优势群体。担任警察、邮递员、铁路工人、政府文员等职务的几乎全是波兰人。波兰新移民的注入进一步激怒了乌克兰人。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正是借着乌克兰人对波兰政府的愤恨情绪而发展壮大的。其宣称直接目的是保护乌克兰人不受波兰政府压迫与剥削,以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乌克兰国家为目标。主张对乌克兰土地上的异族人进行种族清洗。
当德国在斯大林战役中受到重击同时苏联红军也未到达沃伦地区时,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认为波兰在战后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当初被瓜分出去的东部领土,所以务必要在波兰复兴对自己实行军事打击之前先下手为强。随机利用真空期发动了最大规模地对波兰人的种族清洗。对于那些拒绝加入的乌克兰青年,同情波兰人的乌克兰人,或改信罗马天主教的乌克兰人,也同样遭殃。
二战结束后,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段历史被选择性遗忘。乌克兰独立后当年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极端分子,又被塑造成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正如《沃伦》这部影片片头的那句话:“东部的波兰人被屠杀了两次,一次是死于斧子,第二次却是死于沉默。
二战结束后,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段历史被选择性遗忘。乌克兰独立后当年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极端分子,又被塑造成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正如《沃伦》这部影片片头的那句话:“东部的波兰人被屠杀了两次,一次是死于斧子,第二次却是死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