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自己的最后时刻,他前所未有地热爱着生命——不仅是他的生命,也包括所有人的生命,我的生命。他想要的答案其实和我们困惑的问题毫无两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我的生命还剩下多少时间?”
——《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为何会让你昏睡过去?
昨日的推文中详细的向大家揭示了《银翼杀手》的类型根源,影片本质上继承了黑色电影的衣钵,可谓是“新黑色电影”(Neo-noir)在80年代的代表作。
但这新黑色电影代表作、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的确让不少观众昏昏欲睡,到底是影片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干货满满的时光君,今天告诉你为何你会看睡过去!为何它依然是经典!!
随着60年代黑白摄影逐渐失去商业市场以及《海斯法典》的破产,更为大胆而激进的新黑色电影(Neo-noir)诞生,从影迷熟知的《唐人街》,《漫长的告别》,《体热》以及希区柯克大部分悬疑电影,到大卫·芬奇,大卫·林奇,昆汀,科恩兄弟等知名导演的犯罪题材作品都可以被归类为新黑色电影。
不少新黑色电影已经成为影史经典,比如大名鼎鼎《唐人街》
而《银翼杀手》作为新黑色电影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科技黑色电影的代表杰作,其本身的影像特质也是符合新黑色电影几大突出特点的:
比如为了展现比前辈影人更加丰富的时态性,《银翼杀手》的故事背景避免了与影片制作年代同时期;
美国白人不再是道德困境的中心人物并开始作为幕后反派出现;故事发生在黑色电影中出镜率最高的罪恶之城—洛杉矶;
影片整体气质复古怀旧,是对经典黑色电影影像传统的继承。而这种整体“向后看”的美学主张,正是《银翼杀手》看的人昏昏欲睡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场景必定会让期盼看到视觉特效爽一波的观众失望
其实从《银翼杀手》中第一场室内戏开始,本片就已经定下了黑色电影的影像基调。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剪影化的平面风格,极度缺乏透视。
人造光源的灵活运用让阴影成为了放大角色主观情绪的主要手段,再加上大量的固定镜头导致整部影片的视觉空间缺乏流动,放大到整部电影来看,《银翼杀手》的镜头更多是通过凹造型来渲染未来世界的压抑氛围,其叙事功效被大大削弱。
《银翼杀手》的视觉营造简直就是80年代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而《银翼杀手》这种侧重视觉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其实就是“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特征。
“德国表现主义”是黑色电影最重要的美学来源之一,包括影迷所熟知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吸血鬼老祖《诺斯费拉图》,科幻丰碑《大都会》(《银》在制作本片的微模型时大量参考了《大都会》的剧照)都是耳熟能详的德国表现主义作品。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而《银翼杀手》最突出的影像特征无一不符合德国表现主义的畸变美学;比如整部电影在风格与情绪营造上极其强调线条,光影,布景等形式要素,不再将自然视为艺术表达的唯一手段。
非理性,不平衡的构图手段与色彩运用让本就阴郁潮湿,暗无天日,破败颓靡,霓虹闪烁,移民混居的未来地貌更加怪诞幽闭,市井与俚俗气息跃然于银幕。
极低机位拍摄出的不平衡构图
只有在表现泰瑞公司这种赛博朋克作品中常见的托拉斯财团时,落日般昏黄的暖色调才会铺满银幕。其融合了古埃及、玛雅、阿兹特克建筑风格的金字塔总部更象征着俯瞰众生的霸权。
冷暖色调与建筑风格的极端反差营造出鲜明的贫富差距,仿佛在这片奥威尔式的末日乌托邦中,中产阶级,文化壁垒,民族差异已经不复存在,目之所及,无休止的阶级,种族矛盾和无秩序的社会生态构成了地球枯竭之际的末世图景。
影片中托拉斯财团“风格”的建筑
除了黑色电影的复古质感,德国表现主义的形式美学之外,《银翼杀手》视觉层面的另一大特色便是赛博朋克银幕奇观。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从诸多科幻漫画和世界名画中取经,比如20世纪早期以展现城市角落底层生态为主题的“垃圾桶画派”的代表作品《夜游者》(Nighthawks),描绘的便是个体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孤独心境,这不仅是本片的主题之一,也是老雷在构筑年的洛杉矶时想要极力展现的疏离感。
《夜游者》
老雷甚至经常拿出《夜游者》的照片给剧组人员看,一再强调本片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此外,《银翼杀手》大量的科幻物料来自法国科幻漫画巨匠“莫比斯”的《金属狂啸》杂志(正是美国宅男猎奇漫《重金属》杂志的灵感来源,如今已改编成美剧《金属编年史》),其天马行空的科幻设定和俚俗猎奇的科幻故事奠定了《银翼杀手》科技黑色电影的基调。
还有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尼·圣埃里亚的未来主义建筑风格;市井气息与工业氛围并存,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香港都为《银翼杀手》中那座颓美冷艳的末世废都提供了灵感蓝图和参考坐标。
《重金属》杂志封面,一看就知道非常的Cyber
上映后票房扑街,资本阉割毁经典
黑色电影,赛博朋克,俚俗元素这些至今来看依旧是亚文化的视觉与类型标签构成了《银翼杀手》这部足够硬核的旷世杰作。而这样一部需要时间检验的先锋电影,放在哪个好莱坞制片人手中都是烫手山芋。
原作者菲利普·迪克人如其姓,因为不满意《银翼杀手》的改编初稿,迪克见到编剧的第一面就撸袖子准备武斗。而老雷当时还忙着科幻文学巨制《沙丘》的改编拍摄,制片进程缓慢加上长兄去世,老雷急需一部快节奏电影转移注意力。至于哈里森·福特则是不想过度消费他的主流英雄形象,渴望一个有深度的角色来挑战自我。
原作者菲利普·迪克(红衣)
阵容确定,起片名又成了让剧组头疼的问题。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太拗口,原定的《危险的日子》和《复制人》都不够响亮,老雷也觉得一直用黑色电影中的侦探来称呼戴克不够酷。
直到一本名叫《银翼杀手》的小说改编剧本吸引了本片编剧的注意。在《银翼杀手》小说中,所谓的银翼杀手“BladeRunner”指的其实是黑市上倒卖医疗器械的走私商,但老雷却十分钟意这个名字,立刻购买了书名的使用权,影片也随即投入制作!
“‘银翼杀手’,就决定是你了!”
然而,《银翼杀手》作为一部不具备商业娱乐性的黑色电影,它的工业级别却是向A级商业大片看齐的,可谓是一个吸金巨坑。
影片还未开拍之前剧本就改了三次,在主要拍摄工作开工前,投资商又纷纷撤资。制片人在10天内求爷爷告奶奶总算从三个大佬手中凑齐了万美元赞助,其中一位大佬便是投资了1亿万港币的邵逸夫。
邵逸夫不仅掌控邵氏(SB)、捐教学楼,还投拍了这部最伟大的科幻片
除此之外,本片的剧组人员都不是让人省心的主,福特和老雷在片场摩擦不断,尤其是福特被要求录制画外音惹得他大动肝火。而一直对好莱坞持怀疑态度的菲利普·迪克生怕这部改编电影砸了自己的招牌,又没人告诉他拍摄进度,觉得被怠慢的迪克因此公开发文怒怼编剧。(换在今天,就是发推了)
不管片场如何撕X,活还是要干的。
《银翼杀手》最为后世称赞的便是其榨干80年代电影工业潜能的特效场面,在那个CG技术尚不成熟的年代,特效大师道格拉斯·特鲁姆布利用微缩模型加绘景的“笨方法”,硬是在银幕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假乱真,充满异域风情的未来都市。
同时,为了打造出年移民混居的喧嚣市井,剧组不仅动用了五六十辆交通工具,服装部更是找遍了二手货商店淘到了各种画风的民族服装。这才有了片中黑人、日本人、印度人、墨西哥人、女装大佬、朋克党、牵着骆驼的阿拉伯人,身着军服的中国人等多元种族与文化融合的社会图景。
,《银翼杀手》在家院线公映。本片的投资人之一,好莱坞制片人艾伦·拉德二世特意挑选了6月25日这个“良辰吉日”,皆因他之前的两部大卖电影《星球大战》和《异形》都是在25号上映。
形形色色的面孔
另一方面,菲利普·迪克在读完剧本终稿时非常满意,在看到特效测试画面时更是惊呼与自己写作时想象的效果如出一辙。
怀着对老雷和卡司的无限信任,这位科幻文学巨匠在年3月2日含笑九泉。然而,不管《银翼杀手》的视效卖点有多逆天,这部从一开始就不是大众消费品的黑色电影还是迎来了扑街的命运……
《银翼杀手》的成本为万美元,是当年和它同台竞争的《ET外星人》和《星际迷航2》两倍还多。
然而《银翼杀手》的首周票房仅有万美元,最终票房定格在万票房。亏的连裤衩都不剩的邵逸夫从此不敢任性往好莱坞砸钱。
邵氏也在《银翼杀手》身上亏了钱
影片的评论也是意料之中的两极分化。
抱着看《星球大战》而来的路人观众掌声寥寥,这么慢的节奏为啥不叫“银翼爬虫?”
罗杰·伊伯特这位影评大佬对于本片也是贬大于褒,就连当年的奥斯卡视效奖项都输给了《ET外星人》,只有一座雨果奖让科幻硬核粉丝们聊以慰藉。
而《银翼杀手》之所以票房失败,除了本文多次提到的黑色电影太闷太慢并非大众消费品以及主题思想太超前之外,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制片方担心结局太过晦涩阴暗没法赚大钱,强行续上了一个戴克和瑞秋远走高飞的大团圆结局。(用的还是《闪灵》的航拍余料)
不仅如此,片中还加入了大量没营养的画外音解释来龙去脉,在扼杀了观众想象力的同时削弱整部电影的主题深度。一部超越时代的科幻神作就这样被资本阉割为取悦世人的平庸雷作。
亏钱的软广
而那些在《银翼杀手》中打过软广告的商业巨头们,也在年之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解体甚至是破产。《银翼杀手》不仅成为了票房毒药还沦为了商业诅咒,在戏谑与讥讽中被观众忽略,遗忘……
历久封神,科幻丰碑
经历过80年代科幻IP的百家争鸣,90年代软科幻大片的娱乐至死。当那些曾经震撼视听的工业奇观逐渐变得空洞乏味,观众也终于开始审视内心,渴望深层次的娱乐体验。
而随着年华纳发行了《银翼杀手》的导演剪辑版,这部被先锋主旨,黑色风格以及资本阉割打入冷宫的科幻神作,也终于迎来迟到了35年的全民膜拜。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攻壳机动队》、《机械战警》、《黑暗骑士》、《第五元素》、《阿基拉》、《魔法阵都市》、《星际牛仔》,《辐射》、《杀出重围》等诸多科幻影视,动漫,电视,小说,漫画,游戏都欠《银翼杀手》一张饭票。
在21世纪,《银翼杀手》在科幻电影界的地位更是仅次于《太空漫游》。《银翼杀手》在35年前所探讨人性与生命哲学,如今已经成为新一代科幻电影旗手们永远无法规避的终极思考。
《银翼杀手》的续作《银翼杀手》今日登陆全国院线。
放眼当下的好莱坞,新黑色电影已经日趋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坛清流;一直被同行贴上另类标签的菲利普·迪克,他的作品在《银翼杀手》之后已经被多次改编,甚至在今年还有一部叫做《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的高分美剧为他的科幻传奇树碑立传。
就连同样脱胎于俚俗文化,一度被片商视为票房毒药的漫画英雄,如今也已经制霸全球票仓。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银翼杀手”让我们费解,让我们抓狂,甚至让我们感到不适。
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岁月的洗礼,审美取向的更替,当我们不再一味寻求类型片带来的视觉刺激与廉价快感时,那些历久弥新的“银翼杀手”们绝对会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叹服,让我们为之疯狂打Call!!
FIN
让电影遇见生活,尽在影视生活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