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
說起“瓦良格”號航母,人們知道是香港創律集團年著手投標買回的。其實早在年,烏克蘭就曾想高價出售過“瓦良格”,而且還向中國拋出過“橄欖枝”。
原名曾叫“裏加”號
年底,曾經輝煌的蘇聯轟然倒塌,龐大的家業由參與獨聯體的15個加盟共和國來瓜分。前蘇聯的第二艘航空母艦“裏加”號(以蘇聯加盟共和國拉脫維亞的首都“裏加”命名,也就是後來的“瓦良格”號)在解體前只完成了70%的工程。解體後該艦歸烏克蘭所有,而烏克蘭無力完成它,俄羅斯又不需要它,也無力提供資金造完。在費了壹番爭執和相互推諉後,烏克蘭終於打出高價出售的招牌。
曾喊出0億美元高價
壹開始烏克蘭叫價4億美元,可不久又提價到0億美元,並承諾造完它。轉眼6年過去了,“裏加”號改名“瓦良格”號(蘇聯為紀念在日俄戰爭中沈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烏克蘭既沒有造完它,也無人再去關心它,“瓦良格”號就壹直停放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的船臺上,任憑風吹日曬,直至整個船體銹跡斑斑。世人的目光再也難以聚焦在它的身上,它好像變成了壹堆廢銅爛鐵。原先動輒數億美元的要價,似乎再也難以提起。
首次談判秘密進行
年10月下旬,身為香港創律集團董事會主席的徐增平看到壹則路透社的消息:《烏克蘭擬出售壹艘未竣工的航母》,報道稱“因為烏克蘭同俄羅斯就履行蘇聯時期合同的談判宣告失敗,前蘇聯領導曾向這個項目投入了5億美元的資金,但年蘇聯解體以後,這個項目就擱淺了。由於俄羅斯缺錢,烏克蘭只好被迫尋找外國買主。”
得知消息的徐增平馬上趕赴烏克蘭,聲稱要將其改造成壹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舞廳、旅館和博彩設施等,日後將其停泊在澳門附近海域。
購航母需滿足四個條件
徐增平初步搜集到烏克蘭對購買“瓦良格”號提出四個條件:首先要提供由壹流銀行開出的資信證明,證明公司在銀行有萬美金以上的存款,而創律集團當時的銀行存款只有大約萬港幣;其次必須證明購買這艘航母不做軍事用途;同時這個商業項目要獲得國家級批準,並且還要獲得目的港所在國家簽發的進口許可證。
兵分四路做購艦準備
了解清楚這些,徐增平迅速作出決策,公司人員兵分四路馬上開展工作:第壹路馬上派手下赴烏克蘭進行初步接觸;第二路尋求多種可能,滿足烏克蘭方面提出的有進口許可證等方面的條件;第三路利用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保證資信證明符合要求;第四路在北京設立臨時辦事機構,溝通多種關系,搜集各個方面的信息。
回憶起那段時間的情況,徐增平曾向朋友感慨:籌集資金的工作雖然艱難,總算能壹筆壹筆地不斷落實,而滿足招標條件的工作卻比想象的更加艱難,也更有戲劇性,幾乎像壹場賭博。
澳門“豪賭”買手續
他很快找到了這樣壹個人。坐下來壹談,那人開價就要萬港幣。徐增平還價到萬,先後談了10多次,最後以萬成交,商定手續兩個月完成,徐增平先付壹半定金,雙方只有承諾,沒有合同。最終,這場“豪賭”成功了。年1月底,那位商人把有澳門政府確認的項目批準證書、進口許可證正本交到了徐增平手中。 根據當時澳門的特定情況,徐增平制定了壹個頗為有效的戰略:找壹個在澳門各方面都“走得通”的人,花錢把各種手續辦下來。
買航母從濟南踏上征程
年1月4日,農歷除夕,創律集團籌集的資金全部到位,香港匯豐銀行開出了萬美元的存款證明。這時離月1日烏克蘭要求的最後日期只有壹周時間了。這壹天,徐增平帶著00萬美金現鈔,先飛回山東老家陪父母過年。大年初壹又從濟南飛到北京,年初三登上飛往莫斯科的班機再轉機飛基輔。
中篇
競拍航母壹波三折
初登“瓦良格”堅定購艦決心
年1月7日,徐增平從基輔登上了開往尼古拉黑海造船廠的火車。來到船廠後,在廠長陪同下徐增平和助手登上“瓦良格”號,考察了全船。“瓦良格”號簇新完整的艦體,精密的結構布局,每壹樣都讓徐增平購艦的決心更加堅定。尤其是那四個巨型發動機,每個造價就要萬美元。接下來四天時間,徐增平的時間都被兩樣東西占據著:壹是說話,二是喝酒。朋友說,後來徐增平曾經告訴他們,那四天他是泡在伏特加中的,壹頓飯十來個人,壹喝就是幾十瓶伏特加,感覺每個毛孔排出的汗水都是伏特加。零下0多度嚴寒中,開著門窗,還滿身大汗。就是在這種氣氛中,徐增平贏得烏克蘭所有官員的信任和好感。其中壹位負責人私下對徐增平交了底:“我們壹定給妳最優惠的價格。”
連帶造船圖紙壹塊買進
談判進行得很順利,初步定價在萬美元,烏方不負責“瓦良格”號出港後的任何事情。可當徐增平又提出需要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於改造成旅遊設施時,烏方代表堅決不同意了,說這是國家最高軍事機密,需要報請國防部批準。徐增平說,我們回去要改裝成娛樂城,沒有圖紙怎麽行?我寧肯多出點錢,也要把圖紙帶走。
烏方幾個代表低聲商量了壹會兒,堅決地說那就萬美元。徐增平裝作與助手商量後很不情願地說:“萬我們認了,但圖紙不能少壹張,而且從現在開始,請妳們派兵保證航空母艦安全,不允許任何人未經許可登上該艦。”
朋友介紹說,徐增平當時與烏方談判承諾以現金交易,先交00萬定金,余款由中國銀行以電匯形式分期還清。這對當時的烏克蘭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們迫切需要大量現金,賣航母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被跟蹤遭遇節外生枝
果然不出所料,後來徐增平他們在去基輔大教堂遊覽時,就發現了問題,兩個經常在黑海造船廠門口轉悠、明顯不是東歐人的遊客,老是在他們身邊不遠處跟著。徐增平分析,看來他和烏克蘭的這樁秘密交易已經引起某些國家的註意。
之後幾天,徐增平滿以為事情差不多了,就跟公司幾個隨行人員打算壹起去欣賞壹下基輔的美麗風光,放松壹下心情。臨行時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壹再叮囑他們不能走得太遠。還鄭重提醒他們壹定要註意安全,因為當時的烏克蘭是各國特工的樂園。
烏方突然提出公開拍賣
事情隨後果然變得不太順利。隨後幾天,烏克蘭方面壹直沒有任何消息。直到第10天,烏方才打來電話通知見面會談。他們通知徐增平,由於某些原因,“瓦良格”號將在三天後通過公開拍賣的形式正式拍賣,請中國朋友做好準備。
聽到這個消息,徐增平火了,質問對方定好的協議為什麽輕易就變卦?烏方有關人員當時只是微笑沒做任何回答。
在烏克蘭方面隨後舉辦的答謝會上,烏方壹位負責人悄悄透露了實情:有幾個國家和地區給烏克蘭發了外交照會,其中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韓國、越南和中國臺灣地區都對這次購買航母提出質疑。
另外,這些國家和地區還反對私下交易,要求將“瓦良格”號公開拍賣。
烏方解釋說,他們既要尊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要求,又要照顧到與徐總的談判實際,所以才決定三天後公開拍賣。因為在這麽短時間內,別人絕對來不及準備,只有中方能滿足他們提出的條件,自然也只有中國人也就是徐總的公司能中標了。
拍賣會上的較量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要求,參拍人需要提供資質證明、國際信用證明、用途規劃、專家論證報告等壹大堆材料。現場果然只有創律公司準備的材料齊全充足,符合烏方所有要求。三天後,在基輔市最著名的佳士得拍賣行,“瓦良格”號航母拍賣會正式開場。
展示完各種材料,就是公開競標了。美國和澳大利亞叫到萬美元就沒有了聲音。韓國又叫了1萬美元,日本叫了萬美元,韓國又叫了萬美元,這時徐增平舉牌叫了萬美元。主拍人連叫三聲無人再叫,拍垂落下,拍賣成功。徐增平當場辦理了拍賣成交的有關協議。
當晚有直升機降落艦上
就在徐增平成功拍得“瓦良格”號的當晚,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船廠廠長接到報告,“瓦良格”號上有架直升機降落。徐增平聽說後馬上找到廠長,請他立即安排夜間警衛人員,而且還要求增加警衛人數,費用完全由中方負責。後來徐增平得到消息,當晚的直升機是烏克蘭最重要邦交國的武官隨員租用的烏克蘭民用飛機公司的直升機,時間是六小時。
航母資料有0噸重
直升機降落事件發生後,徐增平擔心有啥閃失,覺得事不宜遲,第二天壹早,他就和助手以及造船廠廠長壹同乘飛機由基輔趕往黑海造船廠。徐增平和廠長兩人在飛機上就航母設計圖紙移交壹事進行了探討。
廠長告訴徐增平,那些資料起碼有近0噸重,他們用了兩個大資料庫來放它。如果中方運回去再翻譯的話,僅專業翻譯就要壹百人幹兩年,還要數十名其他技術人員再去核對校準,工作量之大難以想象。
走進神秘航母資料庫
來到船廠,經過壹番仔細驗證審核後,在警衛軍官跟隨下,徐增平和船廠總工程師來到六樓的航空母艦專用資料庫。徐增平註意到,資料庫內每層樓都有有線電視監控系統和紅外線報警裝置,還有兩人組成的巡邏隊定時逐層巡邏檢查。
來到六樓後,只見保管員和警衛軍官各取出壹把鑰匙,兩人各自插入上下的鎖眼,然後各自旋轉密碼盤核對密碼,同時分別用右手放在兩個電腦觸摸屏上,不壹會兒電腦發出聲音:“密碼正確,掌紋無誤,歡迎進入第x資料庫。”
壹進資料庫,徐增平就感受到這個資料庫的寬大和標準:每個資料櫃都是鐵制的,整齊地分行排列著,櫃上用俄文標註著物品名單,窗戶都用厚厚的窗簾遮擋著,室內溫度適宜,柔和的日光燈管發出輕輕的嗡嗡聲,房間內幾乎壹塵不染。保管員隨手打開壹個櫃子,只見櫃內整整齊齊排放著紙質封皮的資料檔案。
徐增平問“不知資料都還齊全嗎?”總工程師自豪而有把握地說:“凡是我們烏克蘭掌握的資料都在內,我保證,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保護它。”
圖紙資料裝滿八輛卡車
讓徐增平難忘的是,當天等到所有的資料櫃都裝上車,由海關的人封固好車廂後,只見剛才還面無表情的警衛軍官們,突然壹聲號令,立刻所有警衛人員都從樓裏跑了出來,列隊在卡車前。隨著又壹聲口令,所有的人都嚴肅地向卡車敬禮,船廠廠長和海關商檢人員也都不由自主地舉起右手行禮。徐增平當時看到身旁的船廠廠長和總工程師等人的眼眶慢慢紅了,流出了大顆大顆淚珠。
這些圖紙資料加上鐵箱子總重量約有四五十噸,當天運走時整整轉滿了8輛大卡車。8輛卡車當晚直奔基輔機場,資料連夜運回國內。
再去烏克蘭交涉圖紙
這些圖紙運回來後,經過仔細查對,發現30多萬張設計圖紙中,有部分關鍵部位的圖紙缺失。
後來,徐增平再赴烏克蘭,通過私人關系,終於說服了黑海造船廠廠長和總工程師,將船廠工藝室保存的另壹套完整的圖紙拿了回來。後來徐增平經過多重渠道了解得知,原來在徐增平他們到船廠之前,烏克蘭國防部和俄羅斯的情報人員已取走了那部分關鍵圖紙。
下篇
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海上起程受阻壹年半
年7月,創律公司雇傭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準備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土耳其方面以“瓦良格”號船體過大,壹旦出現意外,可能會撞上伊斯坦布爾大橋,阻塞海峽為由攔住了它。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耳其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飄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壹年半的談判。“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美元,每個月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支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朋友們回憶,那時的徐增平可稱得上是內外交困,因為當時正是金融風暴之後,籌款非常艱難,他們公司迫於無奈曾先後兩次向烏克蘭申請延期付款,付出的代價就是罰息。
不明國籍直升機再降甲板
黑海受阻期間,在年3月還發生了壹件怪事,壹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從直升機上跳下幾個人進行了壹番測繪後,在拖船船員來驅趕時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用法文寫下“法國人到此壹遊”,不知是何目的。
提出0項放行安全條件
年8月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另壹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方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0項安全條件:
沖出博斯普魯斯海峽
1、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3、必須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4、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壹倍(即由中國最先提升出的8艘增加為16艘,並且必須有高馬力拖船);5、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6、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攬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7、艦上必須安置發電機啟動機械照明;8、艦上必須建立無線電通訊以保持安全聯系;9、在通行海峽前,土方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瓦良格”號原定10月5日起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壹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裏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湧,不適應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
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耳其有關部門從淩晨起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壹的海峽,以便讓“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
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托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30,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壹個危險的彎角,順利通過了這壹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中航行,11月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途中遭遇強風暴
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沈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了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航母。壹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7名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壹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只用拖纜固定“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瓦良格”號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年1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桑比克的馬普托,00年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00年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月1日進入南中國海,月0日進入中國領海。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扣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壹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飄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裏。
平安抵達大連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時,“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港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結束了航程1海裏、耗時四個月(13天)的艱難遠航。00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它在六艘拖輪拖行及壹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六艘拖船前三後三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進出。
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向“紅色資本家”徐增平致敬
記者在網上看到,有人稱徐增平是“紅色資本家”,還有人稱他是“‘瓦良格’的再生父母”。更有成百上千的軍迷在此表達對徐增平的敬意。那麽現實中的徐增平又是怎樣壹個人呢?
在創律公司的簡介上,有這樣壹段他的簡歷:徐增平出生於年4月。年參軍到濟南空軍,年到廣州軍區體工大隊。現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創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徐增平的朋友告訴記者,徐增平年從廣州軍區退伍,從商經營電器、地毯及農副產品貿易。年,他已經身家千萬。這壹年他攜妻子――前中國女籃主力劉克先壹起移居香港。他們在香港創辦了創律集團,主要經營房地產、建築設計、酒店投資管理、石材工業、國際貿易、金融投資、文化演藝等。
相信許多人還記得:年6月1日,柯受良駕駛著那輛噴塗著“創律集團”字樣的轎車從壺口瀑布上空飛越黃河,就是由徐增平的創律集團贊助的。
年11月11日,新華社香港分社曾以《徐增平表示購買前蘇聯航母服務國家》為題刊發消息,文中說: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向記者表示,壹旦國家需要,我和創律將毫不猶豫向國家獻出這艘航空母艦,為國家服務。這才是我的最終目的。購買這艘航母的目的是‘以商業行為之名,行服務國家之實,希望對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有所貢獻。’”
感到機緣巧合的是,曾發出“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最早呼籲中國要建航母的中共中央常委、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劉華清的女兒劉超英,年到年期間曾擔任香港航天科技的副總裁。香港航天科技曾與徐增平在地產業務上有過多次合作,年還擴大了和徐增平公司的合作規模。去年在劉華清副主席去世後曾經采訪過劉超英。電話聯系上劉超英,劉超英介紹,她跟徐增平是在他購買“瓦良格”後認識的。作為壹個中國人、國企幹部、軍人的後代,劉超英對徐增平替國人把握歷史機遇,不顧個人安危,不惜損失個人商業利益,傾其家產,大膽拼搏的義舉十分佩服。“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學習徐增平這種國家利益至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中國的國防建設將會更加持久強大。”劉超英說。
在宏大的歷史潮流中,每個人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就是由於這微不足道的作用,卻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這些人正是憑著壹腔熱情和無畏的勇氣,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英雄。從這壹點上看,徐增平的義舉,大大推動了中國航母的建設進程。
如今,“瓦良格”號已經成功下水試航並改名為“遼寧號”,並已改建為中國海軍第壹艘航母。傾其家產為國家買下“遼寧”號航母的創律集團董事長徐增平和“瓦良格”的第壹買家――已經不存在了的澳門創律公司的名字將留在中國航母的發展史上,因為他們曾為祖國國防事業立了大功。
联系我们:
广告01--陈小姐
投稿
qq.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