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里加的名字来源于古时流经于此的里加河,如今里加河已消失,但里加却濒临着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和吉士湖。里加年参加汉萨同盟,是汉萨同盟的一个主要中心,它同中欧和东欧的贸易在13世纪至15世纪一度非常繁荣。尽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灾和战争的破坏,但是中世纪中期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这种繁荣。19世纪里加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风格从开始的古典木制建筑转入“新艺术”风格。这里被看作是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中心。与塔林和维尔纽斯相比,里加最有大城市的气派,在苏联时代更是工业重镇。里加城的规划类似巴黎,故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在19世纪30年代游览时将其比作是“北方的巴黎”。
区位
里加濒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仅15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
历史
里加城市的崛起,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里加濒临里加湾,是波罗的海各国的中心,同时也是天然的优良港口。最初里加是利弗人的聚集地。由于里加的地理位置在战略、贸易上的重要意义,里加先后归属于波兰、瑞典、德国,在拉脱维亚独立之后里加成为了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在古时是利弗人的居民点,年建为要塞城市。—年被俄国人占领。此后成为俄国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18世纪发展为海港。年拉脱维亚独立,里加成为首都。年并入苏联,年拉脱维亚独立后,里加又成为首都。
地理
里加濒河临湖,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道加瓦河是拉脱维亚最长的河流,总长度达千米,流域面积87.9平方千米,它也是里拉重要的河流之一,是拉脱维亚民族的发祥地。流经首都里加,注入里加湾,在运输、渔业和电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里加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约30℃,最低约-26℃,1月平均气温约-4.9℃,7月平均气温约16.9℃。沿海冰冻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需破冰船协助开航。全年平均降雨量约毫米。河口水位平均高0.9—1.8米。
经济
里加是全国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也是大型渔业中心。位于拉脱维亚中部沿海道加瓦河口北岸,在里加湾的顶端,濒临波罗的海的东侧,是拉脱维亚的最大港口。它的工业有造船、电器、机械、车辆、玻璃、纺织、消费品和食品加工业等。年9月22日,里加和苏州成为友好城市。里加是拉脱维亚最重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为机械制造业,生产电气化铁路车辆、电车、内燃机车、船舶和摩托车等,电器、仪表、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亦较发达。东北部为重要工业区,有火电站和许多机器制造厂。东郊有化工、轻工业企业。主要进口货物为机器、食品、纺织品、糖、金属制品、鱼及化工产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焦炭、机械设备、铁矿、水泥、生铁、木材、棉花、羊毛、粮谷及亚麻等。同时,里加也是重要商港和西部海洋渔船队的基地,苏联时期,里加作为重要港口,吞吐量曾达多万吨。城市交通便利,拥有一个国际机场,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连;一个货物港和乘客港,还有四通八达的通信设施。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塔林等地。
文化
在里加,有拉脱维亚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大部分是东正教路德会信徒,而大部分俄罗斯人属于东正教。里加人热情友善、热爱生活、喜欢歌唱,在这片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土地上,有许多欢乐的节日。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波罗的海国际民间艺术节和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拉脱维亚人歌舞节是其中两个最重大的节日,那时整个城市都成为了音乐、歌舞、鲜花的海洋。此外,里加有一年一度的波罗的海芭蕾舞节;6月的第一个周末,在里加民族史露天博物馆有Gadatrigus民间传说节;7月25日,里加在各个广场和市场有夏季歌会;而ArsEnals电影论坛则是一个国际电影节,每年9月17—19日举行。
从7月9—19日,两年一度的世界合唱比赛在里加举办,这座城市被称为“欧洲文化之都”。年,世界合唱比赛由里加合唱组织,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共同举办,因而又被称为“合唱奥林匹克”。在这期间经常看到多个合唱团,超过10团员来自60个国家争夺20多个类别的金、银、铜牌。比赛被进一步划分为冠军竞争和公开竞争,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合唱团进入。合唱研讨会和节庆活动也见证了主办城市的发展,并且这次活动通常向公众开放。
旅游
在里加,喜欢享受自然的游客可直奔里加海湾,这里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避暑疗养胜地。没有大群游客的嘈杂,也没有商业性的喧嚣,这便是波罗的海的妙处。可以尽情享受在绵延32千米细沙的波罗的海海滨,海岸平静的森林和湖水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比起塔林的精致,这里更加华丽雄伟。另外,这里不仅有古香古色的碧树红瓦,还有庞大的管风琴和优美的歌剧,是波罗的海上一个必游的音乐胜地。
古城里加分老城和新城。自由纪念碑将老城区和新城区分开。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积不大,有运河环绕。老城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每座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相传13世纪末起风信鸡就被当地居民认为是辟邪之物,所以公鸡是当地的吉祥标志。后来人们把鸡身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别风向。现在风信鸡作为城市的特有标志,矗立在几座13世纪大教堂的尖顶上。
始建于年的圆顶教堂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它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古老的里加城的象征。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它几次被重建,因此现在的建筑包含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圆顶教堂著名的管风琴制于年,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有根管子。目前这个巨大的管风琴还在发挥功用,在圆顶教堂气势宏伟的大殿里还经常举行音乐会。圣彼得大教堂是里加最高的教堂,建于年,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木质结构教堂,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教堂,在几经火灾之后,目前的教堂已改为金属结构,乘坐电梯可以到达72米高的塔顶,观赏绝妙的风光。其他有名的建筑还包括骑士团城堡、瑞典门等。市内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商人住宅和仓库。此外,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是另外一个不能错过的景点。它展示了90多座拉脱维亚乡村建筑,还可欣赏传统的手工艺品和音乐。
里加城因水而生,水也因城而活,被誉为“母亲河”的道加瓦河将老城环绕,河的对岸就是新区,在河对岸眺望老城,红砖绿瓦,古朴而又典雅;与旧城相对应的是坐落在城市运河河湾处的里加新城,新城绿荫覆盖、花丛处处,壮观的现代风格建筑。因拉脱维亚与德国、芬兰等欧洲国家为邻,又曾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被瑞典、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因此各国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一个浓缩的欧洲,因而里加具有了“欧洲美人”的赞誉。新城文化气息浓郁,吉士湖畔有著名的梅沙公园。其中的歌咏场可容纳3万名观众,并可供1万人演唱。尤格湖畔的露天民俗博物馆是拉脱维亚民族的缩影,这里有葱郁的树木、柔软的草坪、矮小的农舍、古老的风力磨坊。里加的公园多而美,面积最大的是文化休息公园,米耶斯都拉公园以历史悠久著称。离里加市区25千米是滨海疗养区,那里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大小别墅,也有豪华宾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