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于年。的确,在此之前,大洋和荒漠将人类分割在世界各地,各个部族和国家基本上生活在彼此封闭的世界当中。
直到年前后,大航海时代来临,世界才真正地连为一体。从那时起,往来频繁的海上贸易一步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版图。而在所有具有重大意义的改变当中,最细微却最深远的变化莫过于全球口味的变化。
在此之前,从欧洲的王室贵族到中国的平民百姓,从日本的禅师到墨西哥的酋长,人们彼此都有各自的盘中美味,这些极富本地特色的食材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味觉。
而在此之后,航海家、传教士、商人们则改变了这个美食版图,他们将玉米和土豆带出美洲,将烟草输入亚洲,将香料运往欧洲……一个统一的全球口味也因此渐次形成。
好书推荐
《趣味生活小史》
大宋的食单
食材的选择,最初有赖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烹饪的方式,最初受限于烹饪工具的使用。美国生态人类学家尤金·N.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说,宋朝时期,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最后成形。食物生产更为合理化和科学化。中国伟大的烹调法也产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简朴,但到宋朝晚期,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调法已被充分确证。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皇帝赵构临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大摆筵席,侍奉高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菜单可查的最丰盛的一桌筵席。这个饭局,跟着宋高宗一起来的有一批大小官员,其中著名的有秦桧,陪同的还有六名南宋高级官员,其他中下级的官员一百零一名。其他跟班、仪仗、警卫都还没算。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不仅列举了席间的两百多道菜,连上菜的顺序也记录了下来,其中四十一道菜使用鱼、虾、蜗牛、鹅、猪肉、羊肉、鸽肉做成,使用煎、烤、炸、煮等方法;另有四十二道菜为水果和蜜饯,九道菜为各种材料熬成的粥品,二十九道菜为干鱼,还有十五种饮料,十九种糕饼,五十九种点心。
道元禅师的料理
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这样记载日本:“在那块土地上没有牛,没有马匹,没有老虎,没有豹,没有山羊和喜鹊……那里的气候温和。无论在夏季或冬季,人们都食用新鲜的蔬菜。”还说他们同样食用一些鱼类和贝类。确实,日本曾经是一个素食主义盛行的国度。佛教流传到了日本之后,日本人开始接受佛教中对狩猎和捕鱼的禁忌。
在天武天皇时,更是宣布了一项法令,禁止了僧侣肉食且限制僧侣的饮食范围。在当时,烹饪技术尚不发达,仅是生吃,或者是在煮熟的蔬菜里加些醋、盐、酱(盐腌汁、酱油)等简单烹饪。公元13世纪,日本禅宗中曹洞宗派的创始人道元禅师正式确立了日本素食烹饪——精进料理。“精进”二字,是梵文中“VYRIA”一词的日文翻译,意思是“存善远恶”。
道元在中国寺院里所见到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僧对“食”的一丝不苟,让他很震惊,从而改变了他对“食”的看法,并把宋朝修行道场的餐食样式带回了日本。他通过《赴粥饭法》和《典座教训》两本著作,阐述了饮食的可贵。他曾写道:“精进烹调必须展示出对佛法的深信,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正义和善良的心灵。”
道元禅师法相
曹洞宗寺院里的禅僧们都依照教法把食事当作修行之一。他们一天的食谱大致如下:早餐(小食),粥/麻油盐/酱菜;午餐(中食),麦饭/味噌汁/酱菜/配菜一品;晚餐(药石),麦饭/味噌汁/酱菜/配菜二品。
这些食物里当然不含任何鱼肉等动物蛋白质。配菜二品是指盛在碟子里的一丁点小菜。只有成年男性所需能量的一半。一些刚入门的僧侣,很容易受饥饿的困扰,但过了三个月之后身体便可习惯这样的饮食,原因是肚子容量变小了。同时排便容易畅通,排泄物不臭而且皮肤会变好。这种饮食方式可以让人体会到料理的微妙趣味和食物原味。
道元禅师曾训示一位云水僧:“一滴水也是佛的生命。”换句话说,精进料理首重令每一种食物材料的所有部分都彻底发挥功能,纵是一粒米、一片叶、一滴汁都不能浪费,必须令食物从各种元素中得到真的味道。比如烹饪茄子时,它的茎通常被认为不能食用而被丢弃,而精进把它切成小片然后放到汤里作为一种装饰。当然,它们是可以食用的。
精进料理的菜单永远是季节性的。例如,在深秋,由炖的时令蔬菜、蘑菇、坚果和树叶形状的麸(一种面筋)做成的合炊,反映出花园中彩色的秋叶、腰果和银杏。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和餐的精神追求。
精进料理在13世纪传遍了整个日本。道元在《赴粥饭法》中记录了斋饭烹调人的责任与用餐者的心志,曰“用餐时不得多言”。这也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这可能也和过去的吃饭习惯有关,以前在日本是各自用菜箱当小饭桌分开吃。大家围着饭桌边谈天边吃饭的情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凯瑟琳的婚宴
虽说法国本来就拥有丰富的食品原料,但直到12世纪,所谓的法国菜也就只有烤肉和煮蔬菜,而且是直接用手抓着来吃的,14世纪左右法国的餐桌上才出现了炖菜。近代法式美食逐渐成形,得益于佛罗伦萨的凯瑟琳。
凯瑟琳是第一个走进欧洲皇室的美第奇家族的女人,也是第一个把意大利艺术和文化带到法国的时尚先驱,对于法国时尚而言,凯瑟琳是功不可没的先驱。她将高跟鞋、香水、折扇、钻石切割工艺和便于骑马的衬裤带进法国王室。但对法国影响最大的当数意大利精绝的烹饪技术,当她娴熟高雅地用刀叉切牛排,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布置餐桌,教法国贵族吃冰激凌和花色肉冻时,粗糙的法国人真正感受到美食作为一种艺术的魅力。
凯瑟琳离开佛罗伦萨时带了四十名厨师和园丁。厨师们从佛罗伦萨带来了汤和酱油等液体调味料和松露、青豌豆、朝鲜蓟、西兰花等蔬菜以及它们的做法。法国王室第一次享用松露就迷上了它。如今松露已经成了法餐的招牌。
园丁们把迷迭香、杏桃和朝鲜蓟的种子种下去,厨师们把它们变成勾魂夺魄的美食递上来。凯瑟琳有多爱朝鲜蓟?她用它做主菜、配菜、沙拉,还有餐后的点心,以至于当时的法国人一提到皇后就会想到这种植物。凯瑟琳自上而下的普及让朝鲜蓟在法国声名鹊起。
喜欢甜点的凯瑟琳为法国王室带来了果酱和蛋糕的制作技术以及杏仁饼、花色小蛋糕等甜点,在凯瑟琳和亨利二世的婚宴上,甚至还出现了含酒、果子露的冰激凌。这一度成为法国人民的热门话题,后来冰激凌成为法国宫廷必不可少的饭后甜点。据说由于当时没有制冰机,法国王室所用的冰都是用船从挪威的峡湾绕半个欧洲运到巴黎的。
从蒙田的文章可以窥见意大利对精致饮食风尚的影响力。《蒙田随笔》中曾描述一段巧遇意大利美食家的经过:“他对我发表了一番关于饮食之学的演讲,神情严肃而内容丰富,仿佛向我阐述重要的神学观念。他向我讲解人们从空腹到第二轮、第三轮上菜之间的食欲变化、任何时刻勾引出食欲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监督酱汁的调制,尤其必须要注意各种食材的特性与功效……他是这般洋洋洒洒,侃侃而谈,用字遣词仿佛就像是在对我讲解该如何治理一个帝国。”
岛上吃惑
~让我们红尘作伴吃的白白胖胖~
---------
摘自:《趣味生活小史》栗月静/著
编辑:花小吃
花小吃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