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回荡岁月不漫长
文:冯勤熙
导读在甲壳虫里,有着一批像熙熙一样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就像文章里提到的美琳和慧儿,以及后来成为了甲壳虫美女钢琴老师的珊珊一样,他们给甲壳虫注入了代表着这个时代的鲜活血液。
认识熙熙实际上要追溯到4年前了,记得那时候刚刚初中毕业,转眼间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也可能是经常见的原因,也没有太多女大十八变的感觉,哈!在我看来,熙熙身上是具备吉他女生的气质的,超出年龄的成熟,思想独立,而且有很高的情商。记得刚开始给她上课的时候,因为一直都有自己给学生写笔记的习惯,每次我放下吉他准备记录一下内容的时候,总会有一支准备好的笔递到我手边,想想那时候熙熙才只有16岁。
当然,和甲壳虫门下很多上蹿下跳的丫头们一样,熙熙并不是在音乐上勤奋刻苦的女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走过来还好没有丢掉文艺青年的气质。我从来没有想过把甲壳虫做成一个培养职业音乐人的殿堂,所以看到像熙熙这些年轻人们能凑在一起乐呵呵的弹琴唱歌时,我已经是十分欣慰了。然而更令我开心的是,大家在甲壳虫成长的岁月里,自然而然都形成了主人公的意识,熙熙也慢慢的成为了我工作上的左膀右臂,比赛,演出,都会看到她背个大背包跑上跑下的身影。
感谢甲壳虫给了我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相识的缘分,愿大家一路相互珍惜!
真没想到我的拖延症竟然拖着我把这篇儿稿儿鸽了半个多月(可能都不止半个多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确实是从刚接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思了呢(微笑)。虽然没有落到笔头上,但还是让我对在甲壳虫经历的一段岁月进行了一次回想。说真的,心里是有感动的以至于在回想的过程中我妈不止一次问我为什么毫无征兆的露出面瘫一般的诡异笑容。
和甲壳虫的故事始于大概三年多前的夏天。最开始想学吉它是因为初中的时候看见cctv音乐有一天在播《有没有人告诉你》的吉它教学,再加上初中的哥们儿也在学,于是自己的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真正手里拿到一把琴就是在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了。老姐的同学出国工作把琴留给了我,然后就在那个假期我背着那把有岁数还断了根儿弦的琴走进了甲壳虫琴行。我记得当时教学的教室只能勉强塞下两个人,以至于每次我抱着的琴总会被以各种姿势磕墙。每磕一次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再看着大哥不以为意还笑的一脸灿烂,觉着我要是他我都想弄死我自己。对了,现在想想当时教学的交流尴尬症都要犯了。那个时候我特别腼腆(憋怀疑,真的),大哥说一句话问我听没听懂我就点点头,做一遍示范我就跟着弹,让我练十遍我就数着数练十遍(虽然老是数不清楚),一节课下来感觉大哥像是在教一块木头。也因为这样,大哥总觉着我弹琴感情不够,练什么都特别死板。夏天总是特别热,教室的空调特别的舒服。我直到现在还记得大哥那时候告诉我的那句“你在这个教室里抱着吉它并不只是图教室这点儿凉快的。你得投入。音乐这么有趣,你得玩儿起来。”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有着那个时候的毛病,不过已经肉眼可见的好了许多。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弹了三年多,在这三年多里,随着慢慢的熟悉,也认识了新的小伙伴,现在的我到甲壳虫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连句话都不敢说了。三年下来,我见证了我在琴技上的进步和其他方面的改变;由开始还规规矩矩叫老师到现在满屋子嚎大哥;还见证了大哥学费的折线上涨(微笑),每次跟大哥说起来这个俩人儿就对着傻乐。与此同时甲壳虫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在的教室比以前要宽敞多了。而且教学内容也在逐步完善,大哥还不时的说自己又回到了最初的市场营销部噫噫噫(我看明明是市场营销加教学组)。
在去年呢,大哥开始了乐队课程的试水。真是命运多舛啊,把原本弹民谣的我愣拉到了电声。大概是看我抱着电吉它弹着总觉着有哪里不对,大哥直接让我弹贝斯去了。还表示“反正都是你之前没弹过的电声,还不都一样”,然后我就正式开始嘣嘣嘣嘣了。练琴的悲惨总是惊人的相似,相同的东西弹来弹去,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弹来弹去还弹不好,那就简直一个大写的尴尬。但是看着队里的吉它美琳和鼓手慧儿也和我一样练着属于自己的部分,自己心里的焦虑也逐渐就淡了。我们,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呐。为了准备年底的汇报演出的曲目,我那段时间简直就被那首歌儿洗了脑。一首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的日文歌就这么天天在我嘴里翻来覆去的唱,险些带会了我可爱的舍友们。演出之前,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排练,最后的合练,大家都为了这次演出付出了很大的辛苦。然而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没有避免演出那天唱错词的命运。不过也就像大哥说的,音乐嘛,要玩儿的开心才行啊。
其实练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发现,技术重要但不是唯一。大家伙儿因为音乐凑在一起,训练也好,玩闹也罢,时间把我们各自的棱角磨平,让我们能够在一个队伍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且不遗余力的燃烧自己,发光发热。那种不同乐器的音色相互碰撞融合带给人的欢愉与“一切都进行的刚好”的感动,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懂。
Ps:在大哥这儿练琴的日子真的真的真的很开心呐。很感谢这一路走来遇到的所有人,也感谢我们能够走在一起,相互体谅和包容。相信以后的我们回想起来的这段共同走过的岁月,都是我们心中的不留遗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