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国家。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Republika),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
18世纪时,沙俄从瑞典和波兰王国获取了现拉脱维亚的所有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年11月18日获得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再次兼并拉脱维亚,并将其纳为一个加盟共和国,年8月21日,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
拉脱维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年3月29日成为北约成员国,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面积平方公里,人口70.6万(年)。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北纬56度58分0秒,东经24度8分0秒,滨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由于里加濒河临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积平方千米。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全年平均气温6.7℃。
年代的里加
在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小国外》。波罗的海沿岸那些城市美丽洁净的街道,带有神秘色彩的拉丁文字的名称,商店里丰富的货品,还有穿着时尚的漂亮女孩。
在帕兰加(立陶宛的城市)或者尤尔马拉(拉脱维亚的城市)休假被认为是比在黑海沿岸休假更体面的事。在苏联时期,里加的美景成了拍摄描写《国外生活》的电影永恒不变的取景地。优雅的街道上排列着众多的古老建筑,从中世纪到新艺术风格,在那个时代被拍摄进几十部影片当中。
邀请您通过这些珍贵的照片,漫步于年代里加那些美如画的街巷。
1.如果你还是个低年级的学生,那么把信投到邮箱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年代时髦的里加青年。
3.里加老城中马尔斯达里街。
4.列宁大街(现在叫布利维巴斯大街)上的老爷车。
5.列宁大街,是里加的中心街道,它从自由纪念碑开始,穿过里加整个城市右岸,从拉伊尼斯花园街到城市的边缘。
6.书店前的姑娘们。
7.斯卡尔纽街。
8.三兄弟--里加老城中心的三幢整合一起的老建筑。
9.市中心的旧书店。
10.月台上的女孩和她的柯利牧羊犬。
11.站前广场和加尔里巴梅尔克里大街。
12.基洛夫街上的《斯巴达》和《里加》电影院。
13.年代的时尚,在比克尔尼斯基运动休闲基地的滑板运动。
14.课后。
15.浪漫的里加。
16.倒影。
17.在比克尔尼斯基运动休闲基地的赛车运动。
18.例行比赛前的享受。
19.一位赛车手。
20.街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