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肖萍撰稿:曹洪梅美术:张汉松绘图:廖木兴
岭南膏方
属性:一种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固本清源的中药内服制剂,属于丸、散、膏、丹等常用剂型之一
适用人群:亚健康状态(体虚、怕冷、失眠、健忘等)、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特色膏方:调肝健脾膏、更年滋养膏、固阳葆真膏、健脾养胃膏、清脂化瘀膏、舒心安神膏、温经养血膏、益精固肾膏、益气固表膏、玉颜固发膏、养肺化痰膏、健脑颐神膏、益气润肠膏等。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北方人习惯在冬天里用膏方进补,在江浙地区尤为盛行。年左右,医院杨志敏教授将膏方引入岭南地区。
江浙人受补,但岭南地区湿气较重,岭南人脾胃较弱多不受补,导致南北膏方有区别。此外,能够治疗慢性失眠的安神膏方、抗衰老的养生膏方等,也渐渐引起人们的。
“岭南人多不受补,用膏方前可先调理脾胃”
●膏方一般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组成。膏方制作需十几道工序,经过“三煎三滤”。
●制膏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加糖(蜜),林嬿钊说,糖属于辅料,但是必不可少,除了起凝固剂作用、调节口感,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性。
●加糖工序,在加热浓缩的清膏里加入炼糖或炼蜜,一定要按照处方中注明的规定量。
用料多少并不是南北膏方的根本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药补的力度和温补用药上。”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林嬿钊
膏方,又称膏滋、膏剂,是一种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固本清源的中药内服制剂,属于丸、散、膏、丹等常用剂型之一。所谓“膏”,有多重含义,以内容而言,则物之精粹为膏;以功用而言,则有滋养膏润之用;以药效而言,膏可疗疾。
膏方呈半流体制剂,浓度高、体积小、口感好,并且携带方便。民谚称“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天里进行合理的膏方进补,春天可以身轻体健,精神抖擞,不生或少生疾病,具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传统上,膏方多为北方和江浙地区使用,年左右,医院杨志敏教授率先引入岭南地区。十多年间,根据岭南地区气候特征和人群体质差异等,研制出十三种调养膏方。
三滤三煎,火候讲究
膏方一般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组成。提到膏方制作时,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林嬿钊说,过程繁琐,需要十几道工序,俗称“三滤三煎”,“整个过程非常讲究火候,煎药的人经验要非常丰富才能做好这些工序。”简单概括起来,膏方制作过程如下:
浸泡:个别药物要经过特殊处理,比如一些贵系药材或特殊药材,要先煎、单煎、榨汁、包煎、烊化、研粉或其它提取方法;群药煎煮前先加入温水浸泡,水面要超过药面5厘米左右,浸泡时间不能少于40分钟。
煎煮:武火、文火、微火相继加热煎煮三次,每次沸后一个小时,每次都要压榨取出药液。用过滤筛网把药液进行过滤,放置10个小时,完全冷却后,放在一边备用。
浓缩:把三次煎煮的滤液放在一起,静置10个小时以上,目的是要自然沉淀其中含有的部分杂质。然后用过滤筛网进行过滤,得到上清液,再进行加热浓缩至清膏。
加糖:在加热浓缩的清膏里加入炼糖或炼蜜,一定要按照处方中注明的规定量。
收膏:改小火加热,不断搅拌,使糖或蜜充分溶化;这个步骤中,把膏方中所有的备用药液或药粉及辅料均匀地、分批次加入,然后混匀,同时还要不停地搅拌浓缩至“挂旗”。
分装:根据膏方成品量,选择适宜的容器分装。分装时要等膏滋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然后加盖,以免水蒸气冷凝回入到煎膏中,长久贮藏容易出现霉变现象。
盛装:将成膏趁热移入药罐,药罐要事先经过处理,贴上标签。移入凉膏间,自然放凉,凉膏时间大约需12小时以上,凉透加盖。这道工序也是制膏的关键,如果没有凉透加盖,极易霉变。
“我们的膏方有灭菌环节,膏剂的保存期可以从3个月延长到1年以上,所以更安全卫生。”林嬿钊最后说道。
糖是辅料但必不可少
制膏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加糖(蜜),林嬿钊说,糖属于辅料,但是必不可少,“除了起凝固剂作用、调节口感,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性”。辅料在制膏前会进行预先处理:炼蜜,就是将蜂蜜加热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的话,有粘性,当两个手指分开时,没有白丝出现。炼糖,是要糖的晶粒熔融,去除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按照糖的种类及质量,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炼制,使糖部分转化。这个环节很考验功夫,要控制好糖的适宜转化,否则加了糖的煎膏剂容易产生“返砂”现象。
“糖的种类并非单一,医生诊断个人情况后,开出相应的糖类。比如说,脾胃不好,体质偏虚寒的人,应加入红糖;脾胃消化功能差的人,应加入饴糖;容易上火的人,加冰糖;没有特殊要求和情况的,可以加入白糖。”林嬿钊说:“因为岭南地区的人受不了过分甜腻,所以跟江浙地区比起来,糖的用量减少了至少1/3。有些特殊情况还要考虑代糖,比如糖尿病患者应用木糖醇或甜蜜素代替。”
南北膏方有区别
“用料多少并不是南北膏方的根本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药补的力度和温补用药上。”林嬿钊比较道:“江浙地区的人容易受补,而岭南地区不受补的人很多。中医上认为岭南之人土气较薄,其直接表现就是脾胃较弱,其后果是湿气,有湿气的人较多。人体中焦(上腹部位,主要功用是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运化不开,就会导致上面进来的一种阳气郁滞,造成一种火热表现。如果中焦郁滞化不开的话,膏方是补不进去的,会出现上火或消化不良等症状。”
鉴于上述情况,脾胃功能调整好、接收度好了,才能接受膏方滋补,“此时会根据个人情况先用开路方(中药汤剂)进行调治”。林嬿钊说,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以调治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轻微者1-2周,严重者需4周时间,“脾胃功能恢复的表现是没有腹胀、打嗝等现象,不再一吃东西就饱,一吃膏就腻等”。
此外,与江浙地区相比,“岭南膏方中温补类的药,如北芪、鹿茸、杜仲、干姜等,用的也没那么多,主要是容易上火”。
先煎还是单煎,膏方药材慎处理
先煎:毒性中药和矿物类、贝壳类及个别动物类中药,为降低毒性或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均应先煎半小时后再与其他中药共煎。如龙骨、牡蛎等。
单煎:贵重中药(未注研细粉)和经长时间煎煮易降低药效的中药,应单煎取适量药液,备用;药渣再与其他药物共煎。保证药效,以免浪费。如藏红花、西洋参、枫斗等。
包煎:细小种子类、含有毛茸或含淀粉、黏液类等中药,均应装入纱布袋内与其他药材共煎。以防止煎煮结底或漂浮或毛茸对人的刺激。如旋复花、车前子等。
烊化(溶化):胶类中药应加适量水或黄酒隔水炖(烊)化,备用;也可打成细粉,收膏时均匀加入。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研粉:贵重中药或医嘱要求研粉加入的中药,应研细粉,备用。如冬虫夏草、西洋参、黑芝麻等。
对阳虚体质人群,安神膏方可治失眠
●盛装工序是制膏的关键之一,凉膏时间大约需12小时以上,凉透加盖;如果没有凉透加盖,极易霉变。
●年左右,医院杨志敏教授率先引入岭南地区。十多年间,根据岭南地区气候特征和人群体质差异等,研制出十三种调养膏方。
●收膏工序,把膏方中所有的备用药液或药粉及辅料均匀地、分批次加入,然后混匀,同时还要不停地搅拌浓缩至“挂旗”。
中医膏方是调节体质状态最主要的手段,是辨病、辨症及辨体质相结合,补虚纠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协调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复方方剂。”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徐福平
我国膏方历史悠久,当代膏方更是进入了繁荣时期,传统膏方如两仪膏、龟鹿二仙膏等,另外还有健脑颐神膏、益精固肾膏等新研制的膏方。膏方一般由3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于复方、大方范畴,且服用时间长,很考验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若膏方不合适,会造成药物浪费。
因此,医生必须深思熟虑,不能马虎。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向新快报记者讲述医生开具处方的依据。
依据体质开具个性化膏方
与中成药相比,膏方的优势是具有个性化特点;与其他单一进补药物相比,膏方针对性强,效果也更显著。
所谓个性化就是针对个人而言,医生在开方时需详细了解处方对象的病史、对体质状态进行判断后,再全面综合分析,“医生开具处方并不难,难的是能否适合个人,这是个问题”,林嬿钊说,“这就凸显了个性化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体质等情况各不相同,处方也就有所不同,这个人吃了效果好,另一个人可能就吃不下去,或消化不了”。此外,对于有些身体状态不太稳定,或者某些症状特别突出者,在开膏方前先以开路方调治1-2周。因为个性化膏方制膏过程复杂、程序特定、操作严格,往往要花上两周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医生开具膏方处方的依据有哪些呢?“一是个人体质,会做一个具有61个条目的体质表,看看他属于8种偏颇体质中的哪一种;二是目前主要表现,比如失眠多梦、浑身乏力、腰酸腿疼、头晕脱发等;三是舌脉,偏淡、偏嫩者代表虚寒,舌相偏老、颗粒多,代表火气大;四是脉象,偏细弱者。”林嬿钊说道。
斑马鱼试验测膏方作用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徐福平参与了“舒心安神膏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他说,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速,长期的工作压力,致使人们阳气“烦劳则张”,阳虚体质人群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舒心安神膏是院内的协定膏方,对阳虚体质慢性失眠人群有着良好临床效果。前期研究观察40例慢性失眠患者,从睡眠监测仪监测的结构特征看,服药后,患者睡眠质量升高,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日间功能改善。”
接着徐福平介绍了他们进行过的试验:“在斑马鱼运动行为学试验中发现,舒心安神膏在光照条件刺激下,以增强斑马鱼运动活性为主;在黑暗条件刺激下,以抑制斑马鱼运动活性为主。与通常的镇静安眠药物作用效果明显不同,有明显的兴奋/抑制交替规律,与生物钟调节的昼夜节律有相似之处。”
“中医膏方是调节体质状态最主要的手段,是辨病、辨症及辨体质相结合,补虚纠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协调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复方方剂。”徐福平补充说道。
延缓衰老的养生膏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影响人类的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同时人也要适应自然界的活动规律,在冬令闭藏之季,根据年运气候、体质特征和个体病症,开具符合个体精准化的膏滋补益,以为来年脏腑协调,气血和合打下良好基础。徐福平从药理方面详细介绍了膏方延缓衰老养生延年的功效,膏方中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桂附地黄丸和大补元煎等,“如四君子汤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自由基损伤和改善物质代谢以延缓衰老;六味地黄汤能显著增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能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和改善自由基代谢”。
这类膏方中含有细料药,通常是参茸类和价格昂贵、疗效突出、特别贵重药物的统称,如人参类(生晒参、西洋参、红参、高丽参等);贵重的植物药(红花、三七粉、枫斗等);贵重的菌藻类(冬虫夏草、灵芝等)。“人参皂苷能通过调节端粒系统、炎症因子水平和抗氧化作用发挥延缓脑衰老作用;而灵芝多糖可以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代谢、抗氧自由基活性及延长体外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的能力等,这些都揭示了灵芝抗衰老的作用机理。”徐福平介绍,此外,膏方含有的胶类包括阿胶、龟板胶和鳖甲胶等,是膏滋中常用的药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来延缓衰老。同时,膏料中的黄酒也是常用的材料,可以温经活血通络,调和气血通行。”
膏方历史悠久,清代抗衰老膏方盛行
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单纯以动物脂肪或动物脂肪加热提取药物外敷,如脂膏、彘膏、蛇膏,所治疗多为外伤。汉代的膏方有完整的组方配伍及服用方法,唐代膏方逐渐向养生延伸,医家们把外敷药膏称为“膏”,内服膏方称为“煎”,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苏子煎”、“杏仁煎”、“枸杞煎”等,开启了固本培元、养生抗衰老之先河。宋金以后,用途更加广泛,制作工艺逐渐完善。清代膏方养生抗衰进入了发展时期,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膏方补养之风盛行,《医院配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均收录了很多著名的抗衰老滋补膏方,如用于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与扶元益阴膏,用于调治脏腑的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化湿膏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