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王建厉确信自己把握住了“大气候”。这位40多岁的退伍老兵家住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位于北京西南60公里。今年春节一过,他就把家里的煤炉拆了,开始筹备“煤改气”,准备迎接第一个绿色的冬天。
平日里王建厉在涿州市城里做大车司机,负责给工地运送水泥,去年他注意到市里的工程队开始筹备天然气管道,“我天天接触这个,去年市里改,今年农村。”他说,“烧煤肯定不行了,这是大气候。”
王建厉的观察并没有错。年5月,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员大会”上表示要改变保定市7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列全省后十名的状况,而涿州位列末尾。4个月后,包括涿州在内的平方公里地区被河北省划为无煤化计划区域。
到了今年7月,王建厉所在的村子通了天然气管道。邻居们也陆陆续续都拆了煤炉,到11月15日河北省供暖开始的时候,基本都装上了新的天然气炉。
但现在供暖过去快三周了,王建厉和大部分邻居家只是装了锅炉——不仅没有天然气,连燃气表和燃气管都没人来安装。
12月5日,我们在刁窝镇见到王建厉时,他在室内穿着厚棉袄,全身裹得严实。因为煤改气,他今年已经花了快1万元。
河北涿州市马坊村安装的天然气管道
政府补贴后的燃气炉花费了王建厉元。暖气片价格跟着煤改气从一片9元,涨到了12元,最后4个房间花了元。再加上暖气管的费用,这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总共花去了他元。
家里有老人,而天然气也没来,王建厉上月领完工资第二天就把几乎全部所得拿来买了一台元的柜式空调。
关于为什么没通气,村大队和燃气公司踢起了皮球。我们向燃气公司确认时,对方回应称,“你问大队啊,大队肯定清楚,找我们没用,让大队找燃气公司。”
“我不给政府添麻烦,第一我当过兵,第二我是党员,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王建厉说自己打了一次电话被推诿之后就再也没有找过大队。
煤改气完成后,河北农户每月取暖要多花3倍
同一个镇,另一个大队的刘英霞已经用上了绿色的暖气,但她也无法承担改造后的供暖费。
刘英霞和先生在刁窝镇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儿子还在读大学,小卖部一个月能为这个家庭带来元左右的收入。
3个月前,刘英霞所在刁窝镇一大队的多户人家被选为“煤改电示范村”,这被她理解为就像“抓阄”一样的决定——除了一大队以外,其它几个大队都改成了天然气。
3个月里,不同工程队的人上门架线、装变压器、配置电暖器。
村民们有三种煤改电选择,分别是补贴后自付元和元的两种用电烧水的空气能热水器(村里叫电锅炉),或者是免费的三相电电暖器,这种电暖器比普通电暖器保热效果好一些。选择电暖器的家庭后续会有电费补贴,白天5角一度,晚上补贴后3角一度。
刘英霞选择了免费的三相电电暖器,每人有3个电暖器配额,她把它们分别放在了两个卧室和客厅里。
但现在这些电暖器看起来更像是个摆设。从装好以来,刘英霞就没敢插上过电,因为她算了一笔账,如果一直开着,一个月下来得有元,这会耗费她大半的收入,“我现在一个月就多的收入,烧电如果烧两三千,我这一分钱都剩不下。”
刁窝镇村民后院里安装的电锅炉
此前每年冬天刘英霞能烧两吨半的煤,总费用也只有左右,改成烧电后,费用是烧煤的3-4倍。
至于需要村民出钱购买的大功率空气能热水器,我们从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处了解到,元那款功率最高10千瓦,一昼夜运转电费元。
好在刘英霞家的客厅朝阳,白天还算暖和。晚上冷的时候她就和老公蜷缩在卧室里,靠空调取暖。空调有时开开,一个月元的耗电费用还在她的承受范围内。
等天气再冷时,她打算再换回来烧煤。
现在煤也成了村子里的稀缺品,只有在凌晨1-2点时卖煤的小贩才会在巷子里偷偷送煤。况且,价格也不比从前。去年一吨煤的价格是元,今年刚开始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时,煤的价格上涨到元/吨。进入供暖期后,价格已经到了元/吨。
隔壁马坊村的赵民辉也想烧煤,但他不敢。
去年11月,马坊村就已经全部改为天然气供暖,禁止燃烧任何污染气体,“他有卫星定位,你这烧一小壶水,能冒烟就知道,跑不了,”赵民辉描述了自己听到的说法,“地里的干叶子都不能烧,逮着了就要拘留。”
去年靠着天然气供暖,赵民辉过了一个不冷但也不算太暖和的冬天,但今年供暖期刚开始没几天,家里的天然气就会出现时不时中断的迹象。
夫妻两人判断是否有气的唯一方法就是给家里的燃气灶打火,火能点燃就证明有气。一旦停气,挂壁式燃气炉就会发出保护性的警报声,一天下来,不断的警报声充斥在他们耳边。
赵民辉家里的燃气罩只有微小的火光
这几天即使来了燃气,也不够维持室温。一般要把水温烧到40-50度才够暖和,但赵民辉试着几次点燃燃气炉,火苗都很微弱。供暖的天然气锅炉水温从2度上升到14度就停住了。断断续续的供气加上低气压让持续供暖变得异常艰难。
河北省全省的各市区都在上演着类似的一幕,河北省发改委10月23日下发的《十九大和迎峰度冬期间煤电油气运要素保供方案》称,“各市推进‘气代煤’热情高涨,上报的计划改造户数超出省下达任务量近万户,严重超出气源的保供能力。”
供不应求影响的不止是农村。我们整理了河北省网络问政综合服务平台“阳光理政”从供暖首日11月15号以来的所有投诉数据。和天然气相关的投诉达37条,其中10条都来自涿州市。
王熙悦今年2月刚搬进了涿州市官庄村新修的香邑溪谷小区。11月15号起,家里的天然气就出现了不稳定状况,现在做饭也成了问题。她多次致电滨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是得到一样的答复:“现在全城都这样,没办法。”
现在王熙悦和小区里的邻居都买了电磁炉做饭。
“以前进屋都穿衬衣,现在不是那么回事了,”王熙悦说。挨冻的这三个星期里,她多次想搬回北京,但没人住天然气管道会冻裂,抽水又是一笔钱,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昆仑加气站价目表
为了买这套新房,王熙悦卖掉了过去单位分的家属楼,一个冬天的集中供暖费只有元左右。而去年新房的天然气费用花了她-元。今年就算她愿意支付,也没有足够的供应了,“把那房子卖了,我现在后悔了。”
天然气短缺也影响着城市里加气站的价格。涿州市本来有3家加气站,一家是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另外两家则是私企。上月,其中一家私企倒闭,另一家加气站的价格已经从3.5元一立方上涨到4.6元一立方。
晚上6点35分,这家昆仑燃气站已经排满着7-8辆等着加气的出租车,如今这里是涿州市辆出租车唯一能加得起气的地方。
涿州市内正排队加气的出租车民用供暖限价,供暖公司倒贴钱维持供暖
陈毅鹏是河北一家供暖企业老板,早在今年年初他就看出了一些端倪,环保部全国抽调了6人不定期对供暖公司进行环保检查。陈毅鹏基本上每周都得接待来检查的人。
今年他已经给公司河北北部的煤炉装上了环保设备,满足了排放要求。由于环保设备的投入不小,他本来准备明年再对南部地区进行改造。
但9月28日,河北省省长许勤把燃气公司各代表召集一起,开了一次电话会议。陈毅鹏在会上接到了必须大力发展煤改气,禁止烧煤的严厉指令。
“他们说这是一次政治任务,必须贯彻执行下去,”陈毅鹏说,他对此的理解则是“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河北省11月15日供暖,陈毅鹏估算下来自己只剩下40多天时间,挂完电话第二天,陈毅鹏就立马从锅炉厂订购了万元的天然气炉,并且开始准备地基。11月10号天然气炉到货后,又马不停蹄进行安装和管道配置,“没有考虑的时间,紧赶慢赶,我在11月15号供上气了,”他说。
但等一切就绪时,天然气短缺了。
陈毅鹏说这要在意料之中,“大家都知道气源是压根儿不够用的,但是前面已经铺开了”。
河北各地在7-8月份就铺好了天然气管道,陈毅鹏在10月安装好了燃气炉,两边的桥梁已经搭建完毕,但现在唯一缺的就是天然气。
“政治任务”一词推动了进程也把矛盾压到了供暖公司。
天然气短缺导致价格上涨,但燃气公司并不打算承担这笔费用,他们转而以拍卖的形式期待以高价售卖天然气。陈毅鹏收到燃气公司几封让他接受“20-30%”涨价幅度的通知函,并告诫他如果因为拍不到而中断供气,后果自负。
承担供暖的供暖公司不能向居民涨价,也不能停止供暖,只能收取2.4元/立方米的费用(其中政府补贴的1元/立方米)。但现在燃气公司卖给他的天然气要3.04元/立方米。
算上安装燃气炉的20万元和管道装备50万元,改造工程总共花去了陈毅鹏万元,而更大的费用还在之后的供暖。
过去一个冬天陈毅鹏的企业会烧吨煤,按块一吨的价格,他的成本在万元左右。
而烧天然气一天会消耗1.6万立方,整个冬天天的总费用就是万,是烧煤成本的3倍。5万块还只是供暖初期,等元旦和春节温度更低时,陈毅鹏需要烧的更热,成本可能会增加到过去的4倍左右。
虽然成本增加,但供暖效果不见得更好。据陈毅鹏描述,煤炉上方的锅筒能持久保温,重新点火的时候水温还在。但烧气炉的过程就和日常使用的热水器类似,气一停,水就会回归冰凉,每次都得从零开始,过程更缓慢。
政府规定城市供暖要维持最低18度,陈毅鹏去年烧煤的时候能维持22度,现在为了省钱只能20度。不少客户已经向陈毅鹏抱怨今年的供暖效果不如从前。
9月28日和陈毅鹏一起参与电话会议的还有国有的热炼厂,在煤改气过程中这些企业还可以指望地方政府预算里的供暖补贴。但像陈毅鹏一样的民营企业只能自掏腰包,暂时还没有对应的补贴明目。
对于提供天然气的中石油,冬天需求越大亏损越多
陈毅鹏现在烧的高价天然气源头基本是陕甘宁盆地的中石油长庆油田。气从油田到锅炉里经过了好几步。
中石油是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气开采方,提供了河北省高达70-80%的天然气。年11月,中石油重组天然气业务,组建了北方、东部、西部、西南和南方5大天然气销售分公司。
北方销售分公司从长庆油田买来天然气,再向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支付一笔费用,通过它管理的陕京线将天然气输送到河北省,再卖给河北当地的燃气公司。
河北省涿州市当地有两家主要的燃气公司: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和滨海燃气有限公司。一个属于中石油,一个背靠天津滨海投资和涿州市建设局。
陈毅鹏经营的民营供暖公司通过向这些燃气公司采购天然气,为居民供暖。
对于中石油来说,自己开采天然气,再进行售卖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但国内天然气开采量一直无法满足冬季的供暖需求。进口天然气成了弥补空缺的办法,年中国35%的天然气储量都来自进口,其中包括管道天然气和船舶运输的液化天然气。
图/国家统计局
无论是哪一种进口形式,中石油都在倒贴。每到冬季,中石油向外销售的天然气价格,都远远低于从国外进口的天然气价格。过去5年,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一年的净亏损最高达亿人民币,最少也有亿人民币。
去年中石油进口的天然气中有一半是液化气(LNG)。液化天然气存储方便,不依赖管道,可以通过火车、汽车运输,到目的地再经过燃气公司的液化站变成气体使用,因其灵活性也成了填补缺口的主力。去年中石油天然气进口的亏损额中有一半都来源于液化天然气。
但亏损也得继续采购,对央企来说,保证冬季供暖是政治任务。
天然气的进口和开采都按年拟定计划。尤其涉及到油田,受制于技术进展,增加产量是一项缓慢的工程。
今年以来,环保优先级不断提升,前10月,中国天然气的总产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7%,增幅是去年的5.7倍。
但“煤改气”的进程今年同样也在加速。
天然气产能增长,但赶不上煤改气的速度
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蓝天保卫战”。
同月,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6省市共同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北京、天津、廊坊和保定在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和小燃煤锅炉“清零”工作。
河北省“煤改气”相关时间点
.6
环保部
印发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提出“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北京、天津加上26个河北、山东、河南的城市。要求京、津、冀三地提前部署“气代煤、电代煤”
.9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实施方案(-年)》,规定廊坊、保定等18个县(市、区)平方公里区域为无煤化计划区域
.3
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蓝天保卫战”
.3
四部委和京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6省市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北京、天津、廊坊、保定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
.3
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计划年完成个县、万户农村煤改电、煤改气
.9
中石油已经采购了年度天然气合同中约定数量的约70%,而去年同一时间只采购了50%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北京地区大气平均PM2.5指数为62,最高一天98
河北环保厅通报,河北省今年因治霾措施不力问责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人
.11
天津市环保厅通报,天津市今年因环保不力问责人次。其中厅局级27人次、处级人次
供暖季开始,北京郊县,北京周边涿州、沧州等地开始出现燃气中断和短缺
中国海油从国际市场租赁两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首次采用海上应急储罐的方式提高天然气应急供应能力
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缺气区域主要为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约10%,个别地区上调幅度达15%。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价格已在0元/吨以上
.12
黑龙江大庆中瑞燃气公司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元/吨历史新高
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液化天然气(LNG)企业自律,控制价格。此时多地液化天然气平均出厂价格已到每吨0元以上,较平均参考价格元上涨明显。
环保部发函,要求未完成“煤改气”、“煤改电”的地区,允许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取暖。
今年4月开始,河北省就已经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就天然气供应进行了协商,并于6月签订了计划合同量,协调时间比往年还早了3个月。
此后,煤改气工程继续加速推广,地方官员大概也不敢怠慢。年8月,保定市清苑区副区长魏洪海党、清苑区环保局局长王会军等13人就因在企业环保改制中落实不力而被撤职、警告处分。
10月底,也就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第一周。河北环保厅通报,河北省今年因治霾措施不力问责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人。紧接着天津市环保厅通报,天津市因环保不力问责人次,其中厅局级27人次、处级人次。
河北今年原计划新增“煤改气”用户万户(包括去年未完工的40万户),预计冬季全省天然气的需求约为65亿方,同比增加30亿方。但10月份,河北省各市区上报的计划改造户数比河北省下达的任务量万户多出了整整万户。
于是几家能源公司开始紧急增加天然气进口量,但进口的限制不少。从海外进口天然气,从订单完成到接收,管道运输需要两到三天,油轮则需要至少两到三周。进口的天然气能否及时输送到天然气短缺的城市,还取决于当地港口的接收能力和长途运输能力。
供需不平衡之后,涨价开始了
《人民日报》下属媒体《中国能源报》记者仝晓波认为早在今年9月就有了天然气紧缺的征兆。9月中石油在陕西省举办了西部管道气天然气竞价交易,将基准价从1.3元/立方米上调到了1.4元/立方米,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液化站和地方燃气协会的反对。
但一个月后,中石油又将价格上调到1.8元/立方米,上涨了38%,“那个时候天然气肯定是紧缺了,”仝晓波说。
从9月中下旬起,华北、华中以及华东各地的多家燃气公司就以上游减少供应为由,相继提高出厂价。陕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等北方地区也相继公布了限气政策。
11月15日,北方地区开始供暖。12月1日,黑龙江大庆中瑞燃气公司的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了元/吨的历史新高,最后以0元/吨的交易价成交。同一天,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企业价格自律。
“其实这周星期六(12月2日)还在涨,有个机构称最高0/吨,星期日(12月3日)一吨,就落了一点,”仝晓波回忆道。
但在仝晓波看来,这时候限制价格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她说:“即便价格不涨了,也阻止不了天然气缺气,只能说暂时遏制住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涿州市马坊村随处可见天然气调压箱
11月28日,河北省宣布启动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宣布天然气供应已处于严重紧张状态,有10-20%的缺口。
根据河北省此前公布的《应急预案》,短缺期间,将按以下用户性质减供或停供天然气:天然气化工用户、工业燃料用户、汽车用户、公共服务用户、城市供暖、居民生活用气(医院、学校等)。
12月4日,环保部发了一个缓和的批文,但问题没有消失
12月4日,环保部下发一份特急文件,称检查发现部分地区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尚未按计划完工。为了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没有完工的地区可以继续烧煤取暖。
而已经完工的项目及地方,环保部要求必须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以及价格稳定。此外环保部还要求工业要为民用让步。
但其实早几年一到冬天,工业用气就已经在不同程度的为民用供暖让步。
至于继续烧煤,在此前煤改气和煤改电整改中,都要求先拆除煤炉,再换上了清洁能源。现在花钱重新装一个,还得担心明年是不是又得拆。
可以烧煤的通知对于刁窝镇的王建厉来说来得有点晚了。
由于家里太冷,也无力承担24小时的空调费用,王建厉把70岁的母亲送到了新疆弟弟的家里。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火车长达39个小时,“她一直都没出去过,这几天她说想回来”,王建厉顿了一下说,“人都说落叶归根”。
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月的改造工程,王建厉怀疑说“这是不是大跃进?政策没有落实,领导说安上(气炉)了,但老百姓没有(气用)。”
王建厉说今年有气了也不打算用。他根据通气村民家的情况算了一下,自己在煤改气之前一个冬天三个月烧煤大约元,现在改烧气10天就要多元,一个冬天要花三倍供暖费。
“所以还是多穿点,买个棉袄得了”王建厉说。
作图:冯秀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