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春天,对于大多数不能出门的上海市民来说有一点寂寞。但对于另一批人来说,却是格外忙碌。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平时上街时会打个招呼的熟悉的小店主。在特殊的日子里,他们骑上电瓶车穿梭在社区街头巷尾忙碌送货,成为保障日常生活能进行下去的平凡英雄。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找到三位社区保供服务提供者,他们中有“一份菜就能起送”的菜场老板,有为社区志愿者带去鲜花的花店经营者,还有把孤老的需要放在心上慈善超市主理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带来温暖。
我想用鲜花来治愈这座城市里的居民
口述者:徐嘉谊从广告跨界鲜花行业,花店“我享花坊”主理人,同时也是花店社群“沪花拾者”和国内优质花店线上联盟“沪花真爱联盟”的创始人总经理;新华路街道
芍药被称作“五月花神”,一年一度的芍药季差不多是从4月底开始到5月20号左右结束。往年,上海的鲜花消费在全国占据着龙头的位置,但今年怎么办呢?
我经营的“沪花拾者”拥有全国范围内多家加盟花店,其中有一家会员店在舟山,他姐姐是做生鲜生意的,目前也是上海的保供单位之一。4月中旬,物资吃紧,他想办法用冷链给我送来了舟山的海鲜,我发现这些海鲜又新鲜又好,就又买来送给客户、朋友、员工,大家都很喜欢,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售卖海鲜套餐。
当时,刚刚进入芍药季,我想到我可以在海鲜套餐里加上一把芍药,因为我们毕竟还是花店。为此,我们还专门做了一款海报,用了电影《爱情神话》里的故事,说在上海封城的日子,我们需要海鲜,也需要鲜花。
要海鲜,也要鲜花渐渐的,我就有了想法,既然海鲜的运输做得那么顺利,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冷链和泡沫箱来运送鲜花呢?我们从山东用冷链运送芍药,辗转到上海后还特别新鲜。销售情况也特别好,我在小红书发的芍药笔记,收到了上百封私信询问购买方式,绝大多数都来自上海。到目前为止,光我们花店在上海就卖了20多万支芍药。越是在难的时候,越是需要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作为慰藉,花就是其中之一。我的花店一直营业到封城前,还记得3月底的那几天,傍晚时我还会在新华路上摆摊,封城前的最后一天,许多路上的人手里都拿着囤货的大包小包,但是看到我卖的花还是忍不住停下来买一把带回去。
花也为我们传递着情意和感激。3月,我曾经把花送给我们街道的“大白”,当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个骑行的送花小分队,引来许多媒体的报道。刚过去的,我又送给街道志愿者洋甘菊,洋甘菊的花语是“逆境中的坚强”,特别适合我们的志愿者。
为志愿者送去了洋甘菊5月12日护士节时,也有人医院。今年母亲节,我又为我们新华路的17个居委会的每位工作者一束芍药,而那天的第一批芍药我送给了我自己小区的志愿者,都是邻居。他们都特别惊喜,把芍药放在各种各样的花瓶里,在各种场景下拍照,其中有一位男生,他非常高兴,告诉我说,这是他人生收到的第一捧花。
母亲节的芍药上海这座城市,骨子里有一种浪漫气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追求生活之美。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花店经营者,没有办法在抗击疫情中出什么大力,但是在自己的能力所及范围内,我想用鲜花来治愈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
电瓶车上的鲜花,为疫情下的上海带去一抹亮色哪怕只有一份菜,也要送到居民手里口述者:袁老板;“万园鲜品”店主;新华路街道
“万园鲜品”来到新华路已经五年多了,今年起,我们的销售转为线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