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小伙伴看了视频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单人环球航海应该很简单了。关于这点我还是挺难认同得,首先单人环球的人,他们想挑战的是什么?是人类的极限,如果带很多高科技的东西轻松完成了环球,这个意义就减弱了很多。
单人环球航海
其次,单人环球航海的关键是什么?有朋友说是放弃,如果万一你一根筋不放弃,那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在船的部分体现的就是坚固,可靠和易维修,航海中用的仪器越高级和精密,出错和故障率和维修难度相对就越高。比如我有一个可以自动收放的帆,开起来好爽,只要我按个按钮就可以调整,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这个出了问题,修不好可能就不能用了。但如果是传统帆系统,顶多是麻烦一些,出问题还能修,牢靠费事还是脆弱省事,在想到狂狼的大海时,绝大部分的船长都会选择前者。简单就是美,这点乔帮主深得精髓。
高科技在帆船航行中反而意味着风险
今天说说最惨烈的一届旺代环球帆船赛,说是最惨烈或者最悲壮的一届,是因为这场比赛15名选手外加1名非正式选手中,7人退赛,1人失踪,2人完赛但失去资格。当旺代环球帆船赛第三届开始之前,第二届已经有过意外发生过了,迈克·普朗特(MikePlant)在将船驶往莱萨布勒LesSablesd’Olonne的途中失踪,奈吉尔·伯杰斯(NigelBurgess)在比斯开湾溺水身亡,但是前赴后继者众多。
迈克·普朗特(MikePlant)
奈吉尔·伯杰斯(NigelBurgess)
第三届比赛报名非常踊跃,当时旺代帆船赛的赛程记录是天8小时48分,选手们跃跃欲试,打破记录势在必得。另外说一下,我们通常觉得传统的航海强国应该是英国,或者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他们的航海技能肯定也是最厉害的,但是在单人环球航海这方面,法国人好像有种族天赋一样,不仅仅历届旺代帆船赛冠军9成是法国人,连参加比赛的人员也是比例惊人。
第三届旺代,18个选手中11名法国人,包括2个女性选手,其余的是2个英国人,1个加拿大人,1个匈牙利人,1个比利时人,连个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没有。他们所驾驶的船50-60尺不等以60尺的IMOCA船型为大多数还有其他船型。
IMOCA60
起点设在法国的旺代(Vendee),一出去就是比斯开湾,那年的平均风速为34-40节,阵风50节,50节什么概念,大约是10级狂风。理论上在陆地可以拔起小树,海上浪高在9-12米之间,很快一名选手桅杆折断退赛,然后一名英国人也出问题返回,匈牙利选手更是倒霉,第一个撞上货船,回来修完后重新出发,然后第二次出来没多久电力系统失灵,再回来修.......发现修完已经过了最晚出发时间,便退赛了。
VendeeGlobe
法国人蒂埃里·迪布瓦(ThierryDubois)因撞上了一个不明物体而需要修补船体漏洞,三天后重新从起点出发追赶,接着选手们一起进入了一段无风带,帆船比赛中除了技能,一段时间的排名中,运气可以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就是,第一梯队几支帆船之前遥遥领先,然后遇到了一个无风带,什么也干不了,眼睁睁看着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慢慢赶上来,最后大家又聚在了一起,等风再起来,同一起跑线再开始。
蒂埃里·迪布瓦(ThierryDubois)
可能有人要问了,当遇到无风带的时候,船上的人在干什么呀?有跳船游泳的,有爱学习看书的,有睡觉的,遇到船上人数够的话,还有打牌打麻将的,之前几届青岛的帆船赛遇到大雾和无风天,船员们早有准备地拿出麻将,大家打得不亦乐乎。如果是单人的话,就整理整理船,检查检查设备,趁机休息一会。
比赛时航海无风状态非常让人抓狂
说回比赛,无风带进来的早,也能第一时间脱离,几个法国人离开无风带后,又马上遇到了暴雨天气,并同时往恐怖的咆哮西风带进发,进入南大洋后,法国女选手船舵失灵,只好停靠开普敦弃赛,之后另一个选手帕里尔船舵也失灵,停靠澳大利亚,另一位选手盖里·洛夫斯在南纬47°处遇到一座冰山,又遇到一场印度洋暴风雨之后失联,过了几个月后,他的信标停止发送信号,人们再也无法联系到他了,赛事组织者菲利普曾让四位选手赶往他们已知的洛夫斯的最后所在位置,但所有努力均告失败,几个月后他的帆船在智利的一处海滩上被发现,也已支离破碎,盖里·洛夫斯从此失踪。
南大西洋天气异常恶劣
当时七级以上的大风将第一梯队全速吹送过了半程线,但走格陵兰群岛返回路线的选手,他们的船则几乎都被海浪掀翻过,法国人拉斐尔·狄内利第一个遭遇不测,他的帆船倾覆后,船桅杆折断又把船体刺穿形成了一个无法堵住的进水口,于是他不得不触发遇险信标求救。大家知道离岸赛很危险的一点是,如果你需要紧急就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离你最近的陆地都有上千公里,直升机的航程基本不可能,所以,最有希望的就是同时在比赛的选手,英国选手皮特·高斯距他最近,但当时的情况是70节的狂风掀起超过10米的海浪,这个英国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才行驶了海里靠近并营救了狄内利。但另一个法国人——菲利普·让托特的帆船却永久地沉没了。
南大西洋天气异常恶劣
接着,又出现了两个求救信号,蒂埃里·迪布瓦在多山的印度洋海域遭遇逆境:船体倾覆、船桅折断、船底朝天,年的第二天,托尼·布利莫尔船的龙骨没了,船体倒扣……这两艘帆船彼此相隔不远但它们与澳大利亚的距离却超过了公里,三天后,澳大利亚海军救起了救生筏上的迪布瓦和困在倾覆船体内的布利莫尔,其他遇险选手均获救,当法国人高更遥遥领先即将到达合恩角时,其后的加拿大选手还在太平洋上。
被称作海上坟场的合恩角
南大洋的这一低压带也同样凶险——风速超过了每小时70公里,浪高超过了8米,高更躲过了太平洋的冰山,于1月9日绕过“海上坟场”合恩角,当第三届旺代不靠岸单人环球航海赛的准冠军驶入比斯开湾时,他后面的选手皮特·高斯才刚刚绕过合恩角,高更抵达终点线时只用了天20小时31分,他与第二名选手实力悬殊,创下了单人不靠岸环球航海赛历史上最大的领先优势。蒂埃瑟兰多用了一周半的时间才抵达终点,排在高更之后成为第二名。
美国人RichWilson写的旺代帆船纪录
在15位正式参赛选手和一位非正式选手拉斐尔·狄内利中,仅有六人取得名次,其中包括首位完成了不靠岸单人环球航海赛的女选手凯瑟琳(CatherineChabaud),参赛选手和赛事组织者都从此次比赛中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在之后执行了更加严格的比赛规则。
说了这么多吓人的经历,并不是让大家知道航海有多危险,还是要提醒大家,要对大海保持敬畏,我们普通人如果只是希望能够周末或者假期体验一下乘风破浪的感觉,安全基本上都是可以保障的,下一篇我和大家聊聊普通人的航海帆船之路。我们下次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