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
阅读需5分钟
因为一场地震而未能抓住开展工业革命的最佳时机,致使人们只能在回望中去努力捕捉那段逝去的辉煌了。
前文链接:第一场现代性的灾难——年里斯本大地震(上)
里斯本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上帝的质疑,神权对人的禁锢逐渐瓦解。启蒙思想家强烈地抨击了天谴论,并告诫人们:理性应该取代迷信和宗教,成为我们行为的基础。
启蒙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伏尔泰在《里斯本的灾难》中深刻地表达了对天谴论的怀疑和困惑:“当你听到他们那可怜的、断断续续的呼喊,当你看到他们的骨灰上冒起的青烟,那么你会认为这就是永恒之法吗?如果你看到这些事实,这恐怖的景象,你会认为他们的死是罪有应得吗?那被抱在母亲的胸前、流着血的婴儿,你能说他们有什么罪过吗?难道在这坍塌的里斯本,你能找到比花天酒地的巴黎更多的罪孽?比起崇尚奢靡的伦敦,里斯本的放荡岂敢媲美?但大地吞噬了里斯本,法兰西的轻狂儿女们,还延续着无度的宴饮,跳着疯狂的舞蹈。”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记录了里斯本大地震对他一生的影响:“创世纪的万能的上帝、天地的主宰,《圣经》中告诉我们他是大慈大悲的智者,但如果他把受之有愧和受之无愧的人都弃于毁灭之中,他就不是一个慈父……我幼小的心灵徒劳地不这么去想,但异常困难,因为对《圣经》和教义了如指掌的长老们在如何看待里斯本大地震上也无法达成共识。”卢梭把里斯本大地震死亡人数多的原因归于人:“自然没有在里斯本建两万多所六七层的房子。如果里斯本的居民住得更分散,每个房子里不住那么多人,破坏的程度也许不会如此严重。”
一座城市的重生
无情的地震过后,这座原本繁华的城市满目疮痍。葡萄牙国王约瑟一世深感重建之路的艰难,萌生了迁都的念头。值此犹疑不定之际,葡萄牙首相庞巴尔勇敢地站了出来,毅然将重建里斯本的重任扛在肩上,并最终带领里斯本人民走出悲痛。庞巴尔曾出任驻英国以及奥地利大使,在外履职期间,这些国家力图进行改革来促使本国强盛的种种举措让他深受触动。同时,葡萄牙国王对他甚是信任倚重,使他在重建过程中得以用国王的名义行使权力。手中握有的实权为他的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庞巴尔
在救灾过程中,庞巴尔充分展现了他的铁腕手段。他的很多做法,成为后世人们进行城市救灾时所遵循的标准程序。在防疫方面,为了防止灾后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庞巴尔未拘泥于常规,没有遵从传统宗教有关埋葬死者的习俗,及时处理了死难者遗体。在灾难发生时,庞巴尔便向葡萄牙大主教请求全权处理,并得到对方同意。他命令将成堆的尸体集中装船后迅速运往特茹河入海口,连尸带船一同沉入大海。此举从侧面反映出在这巨大灾难发生之际,原有的宗教观念亦受到冲击,并开始动摇。教权在俗权的面前不得不做出让步。由于庞巴尔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处理尸体,没有令尸体大量堆积滞留,所以城中并未出现瘟疫流行的情况。
在治安维稳方面,为了快速有效地稳定震后的社会秩序,庞巴尔将惩治盗贼的审判手续进行了简化,规定抢劫盗窃者应当就地处决,城内多处竖起了绞刑架。在此期间,庞巴尔至少处决了34名劫掠盗取财物者,他们大多是外国人。该命令的执行,一方面遏制了因灾难而出现的趁火打劫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将教会的宗教法庭摒弃于紧急应对的权力系统之外。此后,葡萄牙大主教只能处罚谋盗、敲诈财物的牧师或修女等教职人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凌驾于俗权之上,并对整个社会指手画脚了。
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为了保证里斯本的灾后重建工作有足够的人力,庞巴尔一方面调集地方军队赶往里斯本,另一方面实行通行制度,严格管控出入该城的人员,拦截并强制遣返逃离城市的难民,那些逃到边远地区的难民也被地方官员遣送回里斯本。各地军队进入里斯本,立即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主要力量,还以强大的武装控制了灾后的混乱局面,稳固了王朝的统治。
在灾后赈济方面,为确保灾后城内有充足的粮食,不致出现饿殍遍地的惨象,庞巴尔下令从外地征调粮食来保障里斯本人民的基本粮食供应,并派遣军队沿路护送,以确保途中的运输安全。同时,严格管控食品价格,防止不良商人趁机涨价,牟取暴利。政府除了给予直接的救济,还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市民自行垂钓,以鱼类补充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为此政府规定,如果市民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出售所钓之鱼,可暂时免除鱼税。
年6月12日,里斯本公布了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灾后城市重建的总体规划。这份总体规划虽然不是由庞巴尔起草,但是他对重建工作的宏观设想和具体要求在其中得以体现。事实上,如葡萄牙史学家所指出的,这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庞巴尔对整个葡萄牙的城市构想与统治理念。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布局上极具秩序性,如平面图呈规则的直线几何形状。其次,用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来弱化社会等级差异。例如,所有大楼都一律采用相同的立面图,让人从造型和装修上无法识别出房主的身份和地位。再次,以严格限制教堂建筑规模的方式来凸显教俗平等原则。例如,教堂的高度不得超过世俗建筑。最后,体现出葡萄牙中央集权和商贸为本的立国主旨。例如,国家机构建筑大多集中于王宫广场旧址处的城市主广场。城市主广场的上层设计成政府的办公场所,底层则作为人流密集的交易之所——商店。国王若奥五世的雕像立于广场中央,该广场的称谓仍沿用震前的“商业广场”。规划中还强制规定,所有的房主无论其房屋是否因灾塌毁,都要依照规划进行重建。如果三年内没有施工,则视为房主自动放弃建房权利,其所属地皮将由政府出面转售给任何有钱购买者。
约瑟一世雕像
年,有人企图暗杀国王约瑟一世,庞巴尔借此机会除掉了阻挠救灾重建工作的教会成员。面对一片废墟的里斯本,庞巴尔开启了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重建工作,用科学和理性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里斯本的重生。
在重建中,庞巴尔颇有前瞻性地开启了对地震和抗震建筑的研究。首相庞巴尔派人对此次地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震前动物有无异常的反应?水井内有无特殊的现象?地震持续了多久?震后发生了几次余震?地震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破坏力等。这些问题既包含了对震前自然界异常现象的调查,也包含了对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烈度的研究等。
这些调查在没有地震仪和人们对地震知之不多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人们对地震发生原因和过程的了解和认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震资料。除葡萄牙本土的研究人员外,受里斯本大地震的震动和启发,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也对地震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地震是地表以下几英里岩体移动所引起的波动”。他指出了里斯本地震的震中和震源地的大致位置,还把地震波分为两类:迅速的震颤和接踵而来的地面波状起伏。米歇尔已经初步认识到不同地震波的走势特征,特别是P波和S波的速度差。
米歇尔还首次提出了地震是靠地震波通过地球介质传播的观点。所有对里斯本地震的科学研究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地震学的诞生和发展。庞巴尔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庞巴尔笼子”的防震木质结构框架,将其运用于建筑结构中。此前欧洲的建筑大多是由大理石等石材构筑,而石质材料较脆,柔性和延展性较差,抗震性不强。与石质材料相比,木质材料不仅对称性好,而且伸缩性也较大,能够有效地消散地震的力量,减轻地震的破坏。这是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中最早使用抗震建筑的实例之一。为了测试模型的性能,模拟地震来临时的场景,庞巴尔经常调动军队在模型附近操练。
在里斯本长达20年的重建过程中,庞巴尔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台新政策。为了提高重建速度,他大力提倡预制,所有的铁活、木活、瓦片、陶砖以及建筑门面都是标准尺寸,主要的大街都是60步宽(50步是路,10步是人行道),而且所有的街道都按照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设计,配备最先进的基础设施,装有路灯、下水道和厕所。年,里斯本召开了重建工作完成的盛大庆典,国王约瑟一世和庞巴尔共同举杯庆祝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的重生。庞巴尔骄傲地说:“稍有观察力的外国人都会看到一个无可比拟的广场,一个超过欧洲任何国家的广场。”为了纪念庞巴尔对里斯本重建工作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里斯本中心区被命名“庞巴尔下城”,威武高大的庞巴尔雕像俯视着广场,眺望着他最心爱的港口,守护着他热爱的这一片土地。
当代里斯本
虽然里斯本通过这项规模浩大的重建工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但昔日葡萄牙的帝国荣光却一去不复返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时迅速强盛起来的葡萄牙,因为一场地震而未能抓住开展工业革命的最佳时机,致使人们只能在回望中去努力捕捉那段逝去的辉煌了。
完
本文转自《中国国家历史·拾贰》(东方出版社),原文标题《第一场现代性的灾难——年里斯本大地震及其重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中国国家历史》新书上市,长按下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