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繁华商业街涅瓦大街与萨多瓦娅街交汇的拐角处,有一栋有大片玻璃窗壁的充满了重金属气质的古典主义建筑,置与周边一众窗户都十分小的巴洛克建筑和新俄罗斯建筑中显得十分醒目。
外部装饰就美仑美奂透出一股贵族奢华气质的该大楼,乍一看到的人一定会以为它是哪个沙俄贵族的官邸。然而这栋楼出名,却是因为它是俄罗斯现存最久最豪华的食品大卖场。
走进这座大卖场,你立马就会被里面装饰的金碧辉煌所震撼。
为卖场提供照明的是精美绝伦的宫廷吊灯,这些大吊灯从镶着金边的天花板上垂下,它们的光芒里透出了点点金光。然而超市中一片金碧辉煌,却不是这些吊灯光芒所赋予的,而是墙壁上、柱子上那随处可见的金色纹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所致。隔开每一个货架的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精美的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满是美丽纹饰的壁柱。
漫步于宏阔辉煌的卖场里,悠扬的音乐始终在耳边环绕,它不是来自音响设备,而是大厅中央气派的三脚大钢琴;而在二楼的回廊里,一整支乐队为它时时伴奏。
这座卖场入目的每一处都凸显出一股贵族范,奢靡无度却又不显粗俗。穿梭在金碧辉煌的卖场间的,身着俄罗斯传统服饰布拉吉的俄罗斯美少女服务员们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宛如宫殿般的卖场里漫步,时时被橱窗上装饰着的,教堂才会使用的彩色玻璃发出的迷离光晕炫目,令人不禁觉得恍惚。如果不是并不算大的卖场大厅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现代食品包装不断映入眼帘,顾客还以为时光错乱回到了百年以前的帝制沙俄时代。
而这座宛如宫殿一般的大卖场,它的内部装潢确实是仿自帝俄时代它才开业时的旧貌。
该楼是谁建筑的,原本是做什么用途的已经不可考。但是年沙俄的超级富豪格里戈里·叶利谢耶夫将它买下后,它的名字便被记录进入了史册之中。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沙俄当年的超级富豪却没有照片传世。
叶利谢耶夫在俄罗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低微本是一个农奴,他白手起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他的商业版图在欧洲遍地开花,向西扩张到了法国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叶利谢耶夫尤其对俄罗斯的农业贡献良多,他投资研发的新型大麦品种,以他之名被命名为‘叶利谢耶夫大麦’,至今在俄罗斯还广为种植。
叶利谢耶夫买下大楼后对大楼内部进行了四年的精心装潢,在年这栋大楼才重新再次开业接客。改建后的大楼内部一部分,成为了装饰地如宫殿一般金碧辉煌的宏阔烘焙店,叶利谢耶夫以自己的名字,将这座烘焙店命名为叶利谢耶夫烘焙店。而这个名字伴随着这座大楼,历经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这家宛如宫殿一般的烘焙店,从开业之初就只面向沙俄的达官贵人们,一般平民百姓都被拒之门外。但这座烘焙店自开业以来却一直生意兴隆,常常是高朋满座,俄罗斯的达官贵人富贾豪商们在其中流连忘返挥金如土。
尤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当一战爆发百万俄罗斯士兵或战死或被俘时,这家烘焙店依旧生意兴隆;即便是在一战末期俄罗斯二月革命(年3月8日至3月12日)、十月革命(年11月7日)接踵而至的动乱中,也没有影响到这家店天天爆满!甚至于当苏维埃红军战士与白军、波军、协约国干涉军生死搏杀时,这家店依然故我的红红火火!
新生的苏维埃在与波兰签订了屈辱的《里加条约》,将协约国干涉军赶出国土后,终于有精力进行内政建设了。而叶利谢耶夫烘焙店,也成为了新生的苏维埃苏俄政权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叶利谢耶夫烘焙店的火爆生意丝毫不受国内动荡的影响,这使得它成了大众看待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一扇窗户。本是贵族豪商们销金窟的叶利谢耶夫烘焙店,它在新生的代表广大人民的苏俄治下依旧生意兴隆,这给苏俄政权的名声带来的显然是负面影响。
为了淡化这座烘焙店的贵族色彩,苏联将其收归国有后更名为了‘一号美食城’。而这座烘焙店的原主人叶利谢耶夫,在将烘焙店出售给苏联政府后,选择离开俄罗斯移居法国,从此再未踏上故国土地一步。
国有化是完成了,可如何使用这宛如宫殿一般的烘焙店呢?
苏联最后决定将这座烘焙店作为高级干部特供食品商店使用,这种苏联创造的特供商店制度,也被其后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所抄袭。虽然这制度诞生有社会主国家干部工资低下的关系,但也提供给了西方媒体抹黑社会主义国家的弹药,因此我国在年前后取消了特供商店。
苏联时代的一号美食城,做为专供高级干部商店,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整栋大楼最终都被纳入了美食城,而它的内部的装潢,一直都保持着叶利谢耶夫烘焙店初次开放面对大众时的水准。它成为了一座,各种俄罗斯国内和世界各地稀有昂贵的奢侈食品云集的食品大卖场。
在苏联时代这座美仑美奂的一号美食城只有达官显贵方能进入,一般的普通人想进去见识一下它的风采,必须出示特殊的通行证才会被门卫放入。一号美食城在苏联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种明显地将人划分等级的制度,与社会主义天下大同的理念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自然令普通人对一号美食城没有什么好感。
苏联解体后,一号美食城巨大的维护费用失去了来源,因此它逐渐从圣彼得堡市民的眼中淡出。
年12月,俄罗斯历经艰难终于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而沉寂多年的一号美食城,也终于在年3月8日完成了翻新修缮再次出现了公众面前。这一次它用回了初建时的旧名,称做叶利谢耶夫食品大卖场,也在其历史上第一次向普罗大众开放。
虽然叶利谢耶夫食品大卖场现在只要是两条腿的就都能进去,而它的金碧辉煌美仑美奂确实也不负盛名,但是宛如宫殿一般的它依旧对平民百姓很不亲切,在里面转一圈足以让普通人怀疑起人生来。
因此在其中游历的民众发出的最多感叹,就是一生都没见过这么贵的食品。
像是照片中的食品已经是年的价格,如今的卢布标价恐怕已经高出数倍不止了(年卢布兑换人民币是5:1,如今已经跌至17:1以下)。在叶利谢耶夫食品大卖场里,折算下来几千人民币一斤的茶叶,上万人民币一公斤的鱼子酱,十万人民币一支的葡萄酒,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价格标签随处可见。
叶利谢耶夫食品大卖场在现代卖场中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在它富丽堂皇的购物大厅里,有整个欧洲都不多见的琳琅满目的各色水果和蔬菜,当然价格也不是开大奔的人有勇气过问的。
难怪说现在的社会,食品已经成为了阶级符号,富人越来越苗条,穷人越来越肥胖的趋势,也越来越有全球化的范了。
如果您去圣彼得堡出差旅游,进入叶利谢耶夫食品大卖场游历时,拍照留念之余买回国赠品时,一定记得要量力而为哦。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对码字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继续欣赏码字的前作
史林探秘:年《排华法案》终被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