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知。
——王国维《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每年08月07日-08月09日时太阳到达黄经°时交节。它与立春、立夏、立冬节气一样,都是按照古代天文学的划分,确立的“四季的开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立秋,七月节...立,始建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立秋时节,暑去凉来,是秋天开始的标志。立秋节气,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一叶知秋"的成语。立秋虽然归属秋季,但从气候特点上来看的话,此时很多地方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还不是很冷。
立秋时间
立秋是在公历每年08月07日-08月09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
年立秋时间:08月07日14:53:48,农历辛丑牛年六月廿九,黄帝纪元年06月29日。
立秋气候
我们总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事实上,立秋不一定凉爽。要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各个地方有着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一般说来,立秋过后,北方昼夜会变得比较凉爽,而南方要等到九十月份才会凉下来。至于新疆、青海、四川等极少数地区,此时则已经踏入了初冬。
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极擅长总结。他们在长期生产劳作的过程中发现,立秋这天的下雨与否与往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息息相关,并将之总结成言简意赅、琅琅上口的农谚: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意思是说,如果立秋这天下雨的话,那么今年的秋雨也会比较多,田里的收成也会比较好,是个好年景;反之,下雨则会比较少,收成也会不好。
立秋三候
立秋三候,第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后刮的风,便不再是热风了,刮风时,气流中透着丝丝的凉意,尤其是晚间的风,使人感到格外凉爽、舒畅;清晨时分,则会在草上、树叶上有白色的露水产生;而雄性知了(蝉)也开始了鸣叫,古人认为蝉感阴而鸣,故称寒蝉。
立秋习俗
(1)食秋桃:
一直以来,杭州民间素有立秋食秋桃的习俗,大人小孩都要吃桃,每人一个,桃吃完后核还得留着,等到除夕这天,再将核悄悄地丢进火炉里烧成灰。人们认为此举,可以帮助你一整年不得瘟疫。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人们的美好心愿,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2)戴揪叶:
立秋时节,民间还流行戴揪叶。据《东京梦华录》,一本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笔记体散记文记载,每到立秋日,当时的都城开封府满大街都有卖揪树叶子的小商小贩,妇女儿童争相买之,还要把它剪成各种花的形状,扑插鬓边,以顺应天地时序。
立秋食材
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即遵循时令饮食,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都不行。而立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仍应坚持清热利湿消暑的原则。因此,专家建议,此时忌食辛辣肥腻的食物,如火锅、辣椒、煎炸食物等,而应多吃一点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芝麻、蜂蜜、银耳、菠萝等都是你不错的选择。豆类食物也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
而鸡肉也是一种很适合立秋时期食用的食物。传统医学认为,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益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鸡肉中既含有多种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也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而且鸡肉的脂肪含量比较少,所以才会被很多人当作,减肥时的肉类摄入的来源。当然,这里的鸡肉,指的是去了皮的鸡肉,尤其是指鸡胸。难怪清代袁枚会将鸡肉奉为羽族之首,称之为食中“上品”。
立秋食谱
(1)无水无油蒸鸡腿(来自微博大胃爱丽丝):
鸡腿3只。
料酒1勺、生抽2勺、蚝油1勺、胡椒粉适量、辣椒粉适量。
①鸡腿清洗干净后,在表面划几刀,方便入味。
②料酒、生抽、蚝油、胡椒粉、辣椒粉均匀地涂抹在鸡腿上,腌制半小时。
③把腌好的鸡腿用锡纸包起来,如果酱汁很多可以倒掉一些。
④水开后上锅,大火蒸2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鸡腿的大小调整时间。
⑤出锅,揭开锡纸,即可食用,尝一下是不是很嫩?
(2)黄金菠萝蛋炒饭(来自网友吃货含小胖):
菠萝1/4个、胡萝卜1段、香肠1段、芹菜1根、葱1根、鸡蛋1个、隔夜米饭1碗。
盐适量。
①配菜切成丁;鸡蛋里加小半勺盐,打散,倒入米饭,搅拌均匀。
②锅中倒油,稍热时将混有蛋液的米饭倒入,翻炒至米粒分明,颗颗金黄,盛出待用。
③锅中重新倒油,依次放入胡萝卜、芹菜、香肠、菠萝丁,快速翻炒。
④放入小半勺盐,调味,继续翻炒。
⑤将之前炒好的米饭倒入锅中,炒匀,最后撒入葱花,出锅。
立秋常识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是一个“收”的季节,这里的“收”不仅是说秋季禾谷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有收敛之意。此时天气干燥,衣服也比较容易干,就是燥气收敛功能的作用。而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衣食住行方面自然也需要特别对待。
既要像对待夏季一样,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毕竟三伏天还没有完全过去,也要像对待秋季一样,做好保温防寒的工作。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此时昼夜温差加大,专家建议傍晚应添一件寒衣,换上一床加厚的被褥。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幼儿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更需要注意了,千万不能着凉感冒,否则就会伤肺。
本文系岐黄问答独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今日互动:你们家乡过立秋时节有什么别的特别讲究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