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7
日
周
三
如猫的城市
如猫的女人
○
孟波
波罗州人,大多数中国人也都不太熟悉,一来太小,二来太远,三来没上过什么的海国家是一同游览的,从南向北分别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个几个国家别说泰新闻版面,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不少旅游目的地排行榜榜上有名,最经常登陆的比如“旅游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之类。所以性价比,印证这个地区的两个属性,一是便宜,二是旅游资源多。
所谓便宜,当然是相对欧洲这个高消费的地方而言,尤其是北临北欧这个全世界消费指数最高的地区,更加彰显了拉脱维亚物价的亲民,所以我在这里待了四天之久,享受这里廉价的深秋阳光。
虽然谈不上世界的聚焦点,但里加自古以来也算是区域中心,13世纪初它只是一个要塞城市,加入汉萨同盟这个贸易组织之后继而成为了波罗的海重要的贸易中心,18世纪被俄国人占领之后,它又成为了重要的海港城市。这座城市最知名的建筑——黑头宫,便是因为贸易而生,年建立的它,是德国商人的商会组织——黑头兄弟会的聚集场所。这黑头兄弟会,类似于泰州的浙商协会,因为在里加商业贸易中独霸鳌头,不差钱,所以建立了如此华丽的建筑来喝茶聊天谈生意。黑头宫是山墙式的哥特阶梯式构造,这种设计风格很少见,但它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它为全世界带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过圣诞节要有圣诞树。关于这个典故,我手头没有确切资料,但是印象里是说,16世纪一个平安夜一帮年轻的德国商人在黑头宫醉生梦死地庆祝,甚至不知从哪拖了一棵松树搬到宫中进行装点,醒来之后觉得很有趣,以后每年都会找到一棵松树装扮成圣诞树来庆祝,从此这个风俗便传遍了全世界。不知道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一件荒诞的事情发生,但是既然历史为它写书立传,那就信它,因此我带着泰无聊小5在这里拍照纪念。看着如今依然华丽的黑头宫,可以想象当年商贸的繁盛景象和德国商人的醉生梦死。
里加不算复杂但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里加深厚的文化。这也是不断吸引国外游客来到这里的重要原因。年里加被选为了欧洲文化之都。游客初来乍到,了解当地文化尚需要点时间,但明显能看出当地对于文化推广的不遗余力,这其中的中国元素很多。怎么说,比如我在圆顶大教堂广场,这个里加老城的中心位置,看到了正在由中国摄影师举办的《西藏七日》摄影展,照片质量一般但不影响因为题材而被重视;在老城街头一摄影工作室,我看国内拍摄佛教题材的知名摄影师的作品。
虽然圆顶大教堂位于里加老城中心,但是老城最重要的教堂依然圣彼得大教堂,这个有着与梵蒂冈大教堂相同名字的教堂,虽然面积远小于圣城那座,但是高度可以一战。圣彼得教堂拥有里加最高的塔楼,它的经典之处在于尖顶的金色大公鸡,这依然与里加过去的贸易城市属性相关,曾几何时,这只站得高看得远的大公鸡的两面被刷成金色和黑色,轮船开到道加瓦河看到大公鸡是金色的表示可以进港,看到黑色则反之。
是的,道加瓦河距离里加老城并不远,河上的两座桥格外显眼。尤其是里加铁路桥,这个多跨的下承式钢桁架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十大铁路桥之一。
道加瓦河靠老城这边的驳岸现在是里加人休闲晒太阳的好去处,沿河的自行车道让我想起环凤城河自行车道,虽然硬件条件比不过泰州,但里加人的出行习惯还是让自行车道的利用效率变得很高,夕阳照在骑车人的身上,格外的好看。我坐在河岸边的座椅上,一边听歌一边按动相机捕捉来往者的身影,定格的瞬间仿佛画一样。
里加城确如画秀丽,这里绿荫覆盖、花丛处处,有人将这里称为“欧洲美人”。这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称号。这不仅在于城市,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人。波罗的海国家的女性颜值堪称逆天,气质也佳,当我刚刚踏入这一地区时便有深刻体会。当时从维尔纽斯机场坐公交前往市区,坐我旁边的是个轮廓精致的美女,心中窃喜;接着又来了一高挑且更为年轻的妹纸,觉得今天美女凑一起了,运气不错;片刻后从站台上来一面如芭比的美女,容貌惊为天人!此时不得不承认美女已经成为波罗的海国家的属性。
在里加的日子,与美女插身而过已经成为生活的日常。这里简直就是男人的天堂,女人长得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男人是稀缺资源。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到二零几几年,中国将有三千万光棍》的新闻出现,而拉脱维亚恰恰相反,在这个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不少女性很难寻得如意郎君,因此供需关系决定了男人相对比较吃香。看到这里我相信不少网友已经蠢蠢欲动了,觉得给你们一本移民护照,就可以解决拉脱维亚的剩女问题。此刻,我的一盆冷水将要泼来:也许是种族的基因差异,前苏联地区的年轻女子有如芭比,人过中年体重便开始呈现不可逆转之势的往上飙升,到了六十岁绝大多数拥有啤酒桶身材的她们行走都变得艰难。对于她们来说25岁时90斤、50岁时斤,如此大的偏差是一种常态。所以结婚需谨慎,再苦也得同床共枕下去。对此,西欧人表现得很聪明,他们对于此类需求选择用银子来搞定,长此以往,拉脱维亚成了欧洲的“性都”。这两个字可以进入字面的体会,肯定与你所想的八九不离十,那就不再也不宜展开多谈。
都说女人像猫,既然不谈女人那就谈谈猫。对于里加来说,这依然是个有趣的话题,因为在里加人眼中,黑猫是他们的守护神。黑猫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意味着厄运,里加人为何不以为然,这其中又有一个典故,还是跟德国商人有关系。在里加,德国富商们建立了很有影响的行会,叫“大基尔特”,他们拒绝了一个不差钱、但人品有问题的德国商人的加入。于是“不差钱”就在行会对面盖了栋豪宅,在房顶两旁的高塔上各摆放了两只愤怒黑猫的雕塑,这屁股自然是瞄准了大基尔特”,以此诅咒来表达对行会的不满,“大基尔特”看到一瘟神对着自己,自然是非常不爽,于是闹到法庭上。在法院调解之下双方进行了和解,方式是保留黑猫雕像,但需要将猫屁股的方向扭转了度。虽然这个不够精彩的典故漏洞百出,但丝毫不影响黑猫成为这座城池的守护神。在这一点上,拉脱维亚与中国的森林有着惊人的共识,在森林中,依赖于黑猫警长的守护,小动物们正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