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1章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1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大家知道孔子的《系传》分上下两部,《易经》也分上经下经,上经三十卦,由乾、坤开始到坎、离止;下经三十四卦,由咸、恒两卦开始到既、未既结束。(咸,我们过去读为“喊”。)上经三十卦,象一个月三十天的现象,下经三十四卦,另有说法。“系辞”的上传,是孔子研究上经的报告;下传是研究下经的报告。现在孔子把他所看到的下经几个卦的精神抽出来,说明人生的问题。我们扩大范围来讲,也可以说它是人生的哲学,也可以说是领导的哲学,是讲一个人做人的学问。
不动心与权力欲昨天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看到我的《孟子·尽心章》那篇文章,连着看了三遍,感慨很多。他说:“你的看法我很赞成,这样来讲对极啦!从前有些人讲不动心,好像是要把心压着不让它动,那是不对的。不动心是要能做到临事不动心,才是真不动心。”事实上,到了利害关头,这个事业可做不可做?很难下决心。真正的定力,是要在这个时候能不动心,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打坐那上不动心,在佛学上讲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么了。要知道处世之间,危险与安乐,不动心非常难,难得很。另外一个现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来得有兴趣。这也是《易经》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贵远而贱近,向声而背实”这两句话。譬如最近美国一个学禅的来了,他原本在美国名气就很大,但经我们把他一捧,“美国的禅宗大师来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来恭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讲,不会有两百人来听的。要是我到外国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要做事业,人情的道理大家要懂,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就不要谈事业。前面说过,人情多半是“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古人总归是好的,现在我不行,死了以后我就吃香了。像拿破仑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后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众的心理。人情是什么呢?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权力欲也是很大的,不仅是想当领袖的人才有,权力欲人人都有。男的想领导女的,女的想领导男的,外边不能领导,回家关起门来当皇帝。先生回家了对太太说:“倒杯茶来!”太太呢?“鞋子太乱了,老公请你摆一摆……”这就是权力欲,人都喜欢指挥人,要想人没有权力欲,那就要学佛家啦!到了佛家“无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一个人只要有“我”,便都想指挥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要希望你听我的。这个里边自己就要称量称量你的“我”有多大?盖不盖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样大,那趁早算啦!盖不住的!这个道理就很妙了。所以权力欲要控制,不仅当领袖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因为人有“我”的观念,“我”有喜恶,所以有这个潜意识的权力欲。权力欲的倾向,就是喜欢大家“听我的意见”,“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嗳哟!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这就是权力欲,希望你恭维我一下。要想没有这一种心理,非要达佛家“无我”的境界不行。佛家说的“欲除烦恼须无我”,就是要到无我的境界,才没有烦恼;“各有前因莫羡人”,那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业,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我看历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数是失败的。做事业的人要真想成功,千万人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人到了这个境界,或者可说权力欲比较谈。为什么先要把这一段告诉大家呢?因为这是前提。《系辞》对我们研究《易经》非常重要,在上传中我们讲过八卦成列的道理,八个卦每一卦的发展、变化,都会各自排成一个行列,每一个卦都可以变成八个卦,共成八八六十四卦。由八八六十四卦再发展下去,可以多到不可知数。我们的《易经》文化把卦排列六十四位为止,是因为六十四卦已经够用了,也因为宇宙之数,已经都在其内了。研究《易经》八卦,一定要把六十四卦背熟,每个卦都能画出来,否则学这个《易经》是没有用的。不过你背熟了八八六十四卦,还是没有用的,还要熟到随时想得出、画得出、一提就想得出来,像在你面前一样,这样才能谈到用。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这个卦象,这个图案的现象,乃至拿八八六十四卦看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已经了解了。“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先天八卦只用三爻,据说我们老祖宗画卦,画的是三爻卦,到了文王的时候,变成六爻卦。六爻卦就是把三爻卦的图案重叠起来,所以现在我们所用的卦,都是六爻,“因而重之”是把三画卦重叠起来而成的卦。重卦的方法前面我们曾经提过,不再重复。把三画卦重叠起来变成六画卦,下面的三爻叫做内卦,上面的三爻叫做外卦。像同一个东西分成两个部分,譬如我们有些人,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表现却完全两样。有时候我们问一个人你好不好,他说好、很好。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他肚子里还在生气呢!有很多事情内外都是两样的,他说好,不一定好;好不好,说不定还很好呢!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内在和外在的两面。一切外在的形态,都是从内在滋生而来。譬如你说这两年运气不好,因为你心中有一个东西丢不掉、放不开。如果你心中本来无事,就四季春风,天天太平了。可见内在是很重要的。外卦也可以叫上卦,内卦也可以叫下卦。一般我们画卦是从下面画起,事实上它的意思不是“由下而上”,而是代表了由内而外的一种思想。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内发生到达外面。大家看一个水果摆在桌上,它慢慢烂了,都是由里边先烂,当然也会有因外面细菌感染而由外烂起的。但上我们中国的名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许多东西都是先从里边开始烂的。所以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一个人不自重,侮辱了自己,然后人侮之,别人才敢欺侮你。换句话说,你内心有鬼,外面就有鬼了;如果内心没有鬼,外边也不会有鬼了。所以画卦要由内而外,就是这个道理。由内到外,说明“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的道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这样,自己站不起来,领先旁人永远没有办法。自己先自侮,没有独立的价格,那就没有办法。所以“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这就是变化。为什么由先天卦三爻变成六爻呢?爻者交也,爻的变化就在于这个“交”。
善《易》者不卜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就是阳的,柔就是阴的;阴阳互相推排,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阳来了,阴就没有了;阴来了,阳就没有了;光明来了,黑暗跑了。所谓刚柔相推,就是这个意思。阴阳当中互相推排,这中间就有了“变”。宇宙万物随时随地都是这个现象,所以说“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研究《易经》的学问,“系辞焉”,指每一个吊在卦下面的文句,就叫系辞,是解释这个卦象的。“而命之”,在这个里边找到它的命题,找出它的主题。“动在其中矣”,变动的道理,就在这个里头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这里有一句名言,上篇里边我们已经讲过,就是“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两个字把看相算命、做人做事都统统包括了,这两个字就是“吉、凶”。如果你一定要说我在家睡觉,就不吉也不凶了,殊不知那你已经是坏了。因为没有好,你躺在那里没有动,但是你的生理已经变了。所以《易经》只有两个字:“吉与凶”。为什么说吉、凶、悔、吝呢?悔与吝是小的吉凶,所以还是只有两个字,“吉”与“凶”。吉在背面就是凶,凶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凶、不是大凶。所以懂了这个道理,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一开始做就知道结果了,不是好就是坏,没有第三样。一个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发财的时候,一天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看相算命,生意失败的人、没有办法的人,理发也没有钱,头发长得长长的、胡子也不刮,穿的破鞋子,每天却围着算命摊子转。所以,我常常告诉有些同学们,我说我教你一套,包你灵,将来你如果有办法去跑江湖,摆个卦摊子,有人来看相算命,你就说:“嗯!你先生最近运气不好,气色不对!”因为他一定有了不对地来问你,所以你讲他气色不对,一定灵。然后他肯叫你算命,你就说他最近会破点小财,这句话也一定灵,因为他叫你算命,一定要花钱,不是破财是什么?所以我说包你灵,你说说话本来是不着边际的,他回去想想,“哎呀!算命的话对啦!”如果不对呢?他会翻来覆去地想,担心什么时候会破财,“哎呀,可能是真的!”反正都是对,所以善《易》者不卜。
恩以生害世界上的“吉、凶、悔、吝”是从哪里来的呢?“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万事一动只有好或坏,没有中间的。你说我不想好,也不想坏,想不动。好只有打坐入定了,才脂所谓寂然不动。只有修道的人才能不动,那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否则一动便有吉、凶、悔、吝,这是圣人的话,孔子的名言。读《易经》到这里非常令人赞叹,宇宙人生的道理,孔子统统讲完了,懂了这些也不要再研究《易经》了,“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一动好坏就出来了,不动就没事,但是想不动可不容易啊!“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这两句话,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政治的在道理、做人做事的精义都在这里边。刚就是硬的,柔就是软的,刚就是阳,柔就是阴。一个人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所以带兵的人要能恩威并济,恩是柔的,威是刚的,但是这句话也要注意,《太阳阴符经》说“恩以生害”。你对他太好了,好到极点了,也会害了他。你看历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对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决不是敌人。敌人推翻不了你,每一个人事业垮掉,都是由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心爱的人发生了问题。皇帝都是死在最亲近人的手中,一个人的事业,也往往败在自己最亲近人的手里。所以恩里就生害,害里就生恩。譬如父母教育孩子、骂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了长大了,才知道你这打、你这骂对他多有用处。用痛苦磨炼人的教育,虽然当时他恨得要命,过后他会越想越对,就是害里生恩。现在你们教育孩子用西滚化的教育方法,我绝对不赞成,处处将就孩子,统统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现在青年人没有几个有用处的,都是在温室里养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女子之手”,终究很难有大用处。二十年前我就讲过,现在我们的教育,第一流的家庭是末等的教育。夫妇都是知识分子,都去工作了,孩子托给佣人照顾,再不然请个保姆,那个保姆的知识程度,未必超过孩子的妈妈,保姆是没有办法才来做保姆嘛!结果呢?你第一等的家庭实施了末等的教育,造成了今天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所以今天的教育没有什么可谈的,要谈教育,所有的妈妈都要先回到幼稚园去再教育才行。这不是在说笑话,我们的教育的确很有问题。所谓刚柔的问题就是这样,恩里生害,害了孩子的一生;害里生恩,所以要置于死地而后生。但是有进修太刚也不行,太柔也不行。要刚柔相济,恩威并用,才是“立本者也”。不过虽然知道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还要懂得“变通”。“趣时”是把握时代的,如果不把握时代,只认为《易经》才是文化、才是学问,其他世界的一概不管,那又完啦!所以,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时者”,就是懂得把握时代。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这里有个原则,不需要迷信,就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道理,认为天地间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坏事都在于人为,人在于心,所谓“贞胜者也”。贞的意思就是正,心正坏事也不坏了,心不正好事也不会好。所以说“吉凶者,贞胜者也”。讲到这里,想到当年有位朋友,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才华出众,样样都好,就是太风流潇洒了。算命看相,都认为他会官至极品,命相都是第一流的,因此他也很自负。不过后来太过于风流潇洒啦,得了性病,甚至连眉毛也生疮烂掉了,变成了无眉的人。还有什么相?都破坏了,只好上山去了,最后不知所终。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我们过去一般的同学谈起这个老兄,都非常怀念,也非常惋惜。他的才华真高,真好,但结果是这样。古人所说中国文化的道理,不是什么菩萨、上帝在保佑你,也不是命中规定了不能变的。我们从小必读的课外读物——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中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没有一个是命运规定不变的,就是看人自己的作为了。这个道理大家千万要注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个问题大啦!我们知道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世界上最迷信的知识分子,迷信不仅是乡下人,研究科学的人更迷信。我测验了很多学科学的人,跟他们坐在一起,一切都跟着他讲,听他讲完了他的见解以后,你便讲“你老兄呀!最近精神似乎差了一点,有什么问题吗?”“真的吗?唉!唉!你给我看看。”他就跟着你来啦,很可笑的。生命中间有一分不可知的奥秘,人人都想知道它,你只要在这一方面指点他几句,他非上当不可。所以古代的帝王特别迷信,看号经常改,甚至有当了二十年皇帝,改了十几个年号的都有。这等于我们当年起名字,我本身就有七八个名字,年轻时很喜欢改名字,有本名、有小名、有谱名(字谱里边的名字),现在还保留好几个,然后有号、有字、有别名,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就是为了“贞胜”。但“贞胜”不是迷信,因为宇宙之道是“贞观者也”。道家的《太公阴符经》开头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就是根据《易经》来的,这是中国文化。《阴符经》是很古老的书啊!从姜太公手里传下来,观察宇宙天地的道理,一切的法则,重要的依据就是十二辟卦与方圆图等等。由此可以知道宇宙的法则,也就是天文的天文学,几千年前是世界上第一位的,现在连一巴掌也够不着。《中国古天文学》这本书在国内已经没有,我们现在已把它印出来了。大家懂了中国的古天文学,就知道观天之道了,宇宙、太阳、星星……同人世界的关系与影响,这就是执天之行。把握了这个原则,就可以修道,可以修到生命的长生不老。不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学问。
月球是我们中国的“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这个太阳系里的地球文化,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特别重视的,就是所谓的“日月之道”。说到日月之道,我们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古书中记载,上古之时“十日并出”,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于是天下大旱,大地快要晒焦了。据说我们有个老祖宗叫后羿的,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羿就是到月亮里去的那个姑奶奶嫦娥的先生。谈到嫦娥奔月,记得美国太空人第一次登陆月球那天晚上,我请一个美国朋友吃饭,同时看登陆月球的电视。当时他很客气地跟我说,他们美国已经上去了,将来太空主权不知道会不会有争执。言外之意,他们已经把国旗插上去了,月球应该是美国的领土了。我说那不一定,我们中国有位姑奶奶,五千年前就已经去那里住了,你们把国旗插上去,说不定她一觉醒来,扫地的时候已经把它当垃圾丢掉了。他看着我大惑不解地笑,问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中国五千看前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他听了一阵大笑。事实上我们远古史很难研究,因为那些似神似幻的神话,没有法子去考证。据历史的记载,后羿的射法很高明,武功第一,当时的九个太阳都是他射下来的,只剩下一个留给我们。刚才讲十个太阳的事,中国上古史的神话太多,研究中国的上古史,把神话配合每一个宗教来研究,会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的文化,整个的人类文化,都是同一个来源,没有西方也没有东方。因为经过上一次冰河时期以后,这个地球分裂开了,慢慢地语言变化不同,因为地区分裂的关系,文化变成不同了。其实追根究底都是一样,都是同一个来源。但是到现在世界各国你争我抢,杀来杀去,不禁令人感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了。后来佛学进入中国,境界更广大了。佛学讲三千大千世界,过世的大画家张大千,就是以这个起名的。张大千当过和尚,他自己知道大千世界的道理,才起名大千。佛学的宇宙观,把一个太阳系称作一个世界。一个太阳系,太阳带领了九个卫星,地球也在内,最近又发现了一个,共有十个,统称是一个世界,一千个太阳系统的世界,就叫一个小千世界。我们这个太阳,在这个世界里边是面积最小、寿命最短的一个。但是由这个太阳系统来看,科学家便不得不向释迦牟尼投降了。这就是佛学的高明之处。佛的过去两千多年前曾说:在这个世界里,月亮里面的一昼夜,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一个月。这句话三十年以前,大家以为是撒谎的,现在人到了月球,证明是真的。还有太阳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的一年,所以宇宙的时间是不一定的,是相对的,人为的,每个地区都不同的。就以我们这个地球来说,南半球、北半球就有不同。各地区的生物也不相同,有些生物早上生出来,晚上就死了,它觉得这一辈子也很舒服,它这一天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也是一生。狗活几年?马活几年?狗的生命观念跟鸟的生命观念不同,因为它们的世界是不相同的。一千个太阳系统合起来,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大千世界。这个宇宙里边像这样的大千世界总数至少有三千个,乃至不可知、不可说、不可数、不可尽。现在太空科学非常崇拜释迦牟尼佛的宇宙观,认为完全正确,因为这个银河系统已经不算什么了。在这个宇宙太空里,已发现像我们这个银河系里能够发亮的太阳、月亮、地球一样的星球太多了,多得不可计算。所以这个宇宙观,我们过去老祖宗只讲到“十日并出”,那已经相当大了。汉朝以后加入了佛教,使宇宙观更扩大到三千大千世界,可见宇宙之大。不管哪一种宇宙观,都离不开这个太阳系,这就是“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我们老祖宗晓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亮的光是吸收了太阳的光而发光,所以它发的光是白影,等于我们的地球一样。月亮同地球放出了另外一种光,不是我们眼睛所看见的这样的光,这在上古时古人已有了这个观念。现在我们科学尽管发达,也没有跳出这个范围,现代的科学家并没有超越古人“日月之道,贞明者也”的观念。但是,“贞明”不完全是我们看到的这种光明。世界上有些生物,并不喜欢我们这个光明,而喜欢我们认为是黑暗的那种光明。所以,到夜里这个世界上活动的生命,比我们白天活动的生活,起码多几十万倍。那些生命也是“贞明”啊!我们人类是喜欢太阳光,所以太阳的光明限于人类,其他的生命大部分喜欢另一种光明。不过却有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都需要光明。所谓黑暗与白天的光色的不同,光的功能则一个。这就是所谓“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万变不离其宗“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我们看《易经》的学问,孔子的心得报告说,“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就是动辄得咎。一动四分之一的机会是吉的,四分之三是不吉的。但是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动不一定坏,“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虽然一动四分之一是好的,但是正动却永远是好的。怎么样才是正动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了。我们注意,孔子这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如何是正动呢?下面答复我们正动的道理。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
“易”,就是容易的易,大家要注意!“易”有三易,简易、交易、变易。《易经》的学问不要看得那么复杂,它非常简化,“确然示人易矣”!“确然”,就是很正确地告诉你。用白话来说,《易经》的学问很正确地告诉你,就是简化,并不那么复杂。所以真懂了《易经》,那是很简单的。它简化在哪里?就是上面说的三易之道。宇宙间的事物,都是彼此交互在变化,交互变化的法则,就叫变易。到了宋儒,额外加了一个道理,叫做不易。一般所谓三易之道,是简易、交易、变易,不谈“不易”。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根据《易经》哲学来的。一切的变化,变来变去,根本形而上那个东西没有变。没有变的东西,就是“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个是不变的,所以说“无乾,确然示人易矣”。坤卦呢?“然示人简矣”。懂了乾那个法则,宇宙之道非常简化,没有那么复杂。懂了坤卦那个法则,人世间、宇宙间的道理就是“然”,很自然,很顺畅。告诉你很简单,这就是简易、交易的道理。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这是孔子写的报告。乾坤两卦,可以代表太阳月亮,也可以代表男女,也可以代表抽象的阴阳。它是代表天地、阴阳、是非、善恶等的各种符号。
银河系里的妙音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爻也者,效此者也。”每一卦有六爻,每一个爻的动,都是效法天地的动。还记得一九四九年刚来台湾,我当时在基隆,过去那位胡适之先生写了文章,说中国文化是静态的文化。很多老先生跑来找我,说你不能不说话。那些老先生几乎要气疯啦,说胡适之胡说。他们带了很多资料给我看,我看真是胡扯,又考据虚云老和尚什么的事搞这一套。胡适之一生专门做些小气的中。我说跟一个和尚有什么过不去的?一个大学问家,应该做的学问多的是,偏偏要研究一个和尚。中国的哲学家就是搞这种事情吗?因此我写了一部书《禅海蠡测》。当然我一句骂的话也没有,就是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观念。中国文化讲宇宙是个动态,整个的生命都是动态。你说那我打坐修道不是静吗?那是大动,不是静。静是人为的,把大动当成了静是不正确的,因为动得太大了,你反而觉得它是不动。等于老子说“大音稀声”,最大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有些微声会使音乐发生干扰,但我们的感官听不到,可是很多生物听得到,科学仪器听得到。银河系里有些声音很美妙,也很怪异。以前我在峨嵋山闭关的时候,在雪山顶上,一年总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下雪的,半夜起来打坐,不要说人的声音听不到,乌的声音也没有,连鬼的声音也听不到。人到了空谷之中,一点声音都没有,住久了连你自己走路的脚声都听得很清楚,所以庄子说“空谷足音,跫然而喜”。在那万籁俱寂、绝对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境界里,你会害怕的。绝对没有声音,那真会吓死的。因为真正没有声音,那是实在的,那是另外一个味道。人在孤零零的山顶上住住你听到了一个人走路,跫然那个脚蹬一下,啊哟!那真高兴得不得了。庄子把这种情形形容到了极点,真是那个样子。那个时候半夜你静坐下来,会听到虚空中很美妙的声,奇怪得很,那种声音美得不得了,听了连打坐都不想坐了,很想随它动起来。那可不是现在舞台上那种狗呀猫呀的唱法,不是现在的音乐,那真是好极了,就是庄子说的“天籁之音”,也不是神秘性的,我现在回想,那种声音是银河系里反射过来的声音。一个人不一定在山顶,当你打坐静到极点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即使在都市中也会听到。为什么会讲到这里?这就是交的道理,“爻”就是交。乾坤一动就交,这个里头音声相交、光明相交、视感相交。所以爻、卦是个整体的。譬如我们人体这个卦,身体内部的组织,神经、头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就是爻,爻动就是一个投影。这样一来使我们了解,有些传教士的解释是有问题的。他们说“上帝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万物”,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先要弄清楚所谓上帝是什么?如果说上帝就是乾卦、是个代号,那就对了。那他可以叫上帝,也可以叫其他,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只是个代号。中国文化不用神,而用乾,它代表了上帝,举凡这个宇宙的生物、万有,都是它本体的投影。我们的生命是三重的、四重的投影,所以它与本体是合一的。提到中国文化,司马过讲学问之道,他把学问的价值提得很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司马迁历史哲学的观点。中国历史已经变成宗教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宗教的道理。这是第三重,“效此者也”。“象”,一个卦就是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大家要注意啊!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卦也不一定用这个画法,你可以用别的符号来画。把卦画成这个样子,是“像此者也”,是差不多像那个样子。等于我们到照像馆里照的像,那个是我吗?不是我,“像此者也”,像我而已。毕竟它不是我,它只是我的投影而已。
人生成败关键“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经》的帝王学、领导学。大家要知道,《易经》呀、老庄呀,都是我国帝王领导学中最高的哲学。天下人事宇宙万有,皆见于爻象的动,我们思想一动,就是爻象动;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动爻;你思想动了一下,就是爻动了,爻动了就会交、会变。孔子在《礼记·经解篇》中介绍中国文化,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易经》的学问是宗教的、哲学的。懂了这个学问的人,自己要修养到圣洁——圣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欲、静到极点才可。洁静是宗教性的,哲学性的,精微是科学性的,那比电脑还要精密。如果头脑比电脑还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经》的卦象了。不但要精密,还要通这个“微妙”,所以洁静精微,易之教也。现在讲到人事。人的意念一动,爻象才动,爻象在内一变,吉凶从外表就看出来了。所以一个人坐在那里,情绪一动,气色就不同了,内在的情绪一动,外面的象就表现出来了。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问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内部一动,高明的人已经看清楚了结果。这就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注意啊!“功业见乎变”,建功立业,就在你一念之间的变通。一念之间有如此重要,也许是大成功,也许是大失败,没有中庸路线。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经》,可以领导变;第二等人呢?是适应这个变;末等人则是变过以后,坐在那里骂变。我常常用这个比方看搭公共汽车的人,第一等人把时间看好了,第一个上车,坐在那里睡觉到终站。第二等人车子来了,排队在中间还可以弄个位置坐坐。第三等人公共汽车快要开了,他才挟个皮包在后面追,眼看着汽车放黑烟,嘟的一声开走了,他还在后面骂,为什么不等他!这种人太多了,他就不知道如何适应这个“变”。“功业见乎变”,这就是大权变之道,佛学也叫权变。权,就是要知道方法来应变;佛学还有个名称叫“权巧”,要懂得巧妙,这就是领导学的四大原则。“爻象动乎内”,由此你也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过去的读书人喜欢讲四书,四书是从宋朝才开始的,《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的两篇,宋朝以后才把它变成经典。但是《大学》、《中庸》所讲的,就是领导学的内养之学,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就是要注意到自己的念动,使自己的爻象、内爻的动,在“贞夫一”的情形下进行。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外用之学,亦即所谓的“功业之变”,这也可以说是告诉我们什么叫领导学。领导学就是做人的道理。假使你把根本做人的道理把握住了,就把握住领导的道理了。什么是领导?人都做不好,还能谈什么领导?像赶公共汽车,跟在汽车后边黑烟里骂的人一样,那有什么用呀!所以说“圣人之情见乎辞”。上古中国文化中的有道之士,他告诉我们后代的人,这些情意在哪里可以见到?“见乎辞”。你多读《易经》的《系辞》,文王、周公、孔子的《系辞》,你就可以了角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国文化的一环,老子、庄子的文辞又是一环,大家要弄清楚。《易经》的文化非常简单,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这就是“然示人简矣”。我们为什么要讲中华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观面,中华文化不同,它认为宇宙充沛极了。这跟佛教《华严经》看世界是一样的。华严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充满了美丽幸福,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样的可爱,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为它是另一个面,生是阳的面,死是阴的面,死亡并不是完了、没有了,它还是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个太极里头又有阴阳,一个阴阳里头又有太极,所以佛教中华严的境界同《易经》是一个境界。古人懂佛学的,必定懂《易经》,懂《易经》的人,必定懂得华严境界。
大君的统治学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这个位很很说,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当皇帝啊!当然拿大事来讲,位就是权位,如果把《易经》讲成大君统治学,这一切就是大君统治的原理了。如果拿大君统治的观点来讲,这个“大宝曰位”的位置是很难得的。孔子的一生中,半辈子都是找这个东西,不当其位,没得用。所以《易经》卜卦的原理,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爻”,一个是“辞”。“位”是什么呢?就是爻变那个机会,也就是现在人讲的机会。“辞”是什么呢?“辞”就是说明,《易经》只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空间问题。作用呢?在易的名称就是时位问题。当时间不属于你、运气也不属于你时,没有用。“位”这个空间不属于你时,也没有用,所以说“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义、仁慈、爱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墨子的爱人。“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几十年的青年人来说,玩聪明、耍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博士学位,都是一流的。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说成就,那一点用都没有!最后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诚恳爱人的人,也可以说仁爱、诚恳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何以聚人曰财”,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人是钱做出来的,没有钱不好做人。“何以聚人曰财”?我们中国的古训是“财聚则人散”,这个人发了财就没有朋友啦。要人聚便要财散,这要睦你走哪个路子了。“理财正辞、禁民非曰义。”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哲学——经济政治非常重要。孔子说“理财正辞”,经济的问题固然重要,精神文明的文化更重要。所以中国《易经》的政治哲学,第一是理献策,使有繁荣的经济基础;第二点要有最高的精神文明;第三点人民还要守法。所以说“禁民为非曰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理想的国家。各位学政治学的,不妨在这方面多加研究。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2章包羲氏之王天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今天,我们来研究孔子的《系辞》下传第二章。在这一章里,首先一个大前提大家要了解,就是这一章与上传六章,合起来是一个大案,其中重要的副题,是讲人类的进化史。前天一位同学还跟我谈到,说中国没有历史哲学,这是笑话。在《易经》里边,谈到历史哲学的有好几个地方,《序卦传》、《说卦传》里边都有。这一章里,有一个历史观点提了出来,这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三方面最重要的原则。
包羲氏作八卦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要注意这个“王”字,姓王的王字,右上边有个圈点。我们过去读书是以圈点来读音的,现在叫做破音字。这个王字就今成“旺”,与姓王的王一个字两个音。“古者包羲氏”,包字也要注意,包字左角下面打个圈圈,也是破音字,不念“bào”念“pào”。包羲氏是我们的老祖宗,另外大家又称为伏羲氏。在古时的王字不是当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兴起,文字的开始。《易经》叙述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来的呢?是“观象于天”,根据天文的法则而来。古代这个天文的“天”,包括了太空、气象等等的法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仰头一看,观察天文。观字要特别注意,由于老祖宗多少年代的观察,得到了科学的道理,使我们知道许多的科学知识,都是由天体的现象观察而来的。下面是“观法于地”,这个法字是指地球物理的法则而言。拿现在的观念来讲,就是观察地球上各种物理的法则。上观天文,观察天体的现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种不同的法则。以及“观鸟兽之文”,再看动物的世界,譬如说老虎身上的花纹,毛是怎么长的,这是对动物的研究。“与地之宜”,上面这个地(观法于地的地),是观察地球的物理法则。下面“与地之宜”的“地”,是讲土地平面上的各种现象。“宜”包括了很多学问,从地球物理到动物与人乃至地平面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因为生长的地方不同,便有很大的差别。如南方人与北方人绝对不同,长江南跟长江北的人也不同;过了新竹以南的壁虎会叫,新竹以北的壁虎不会叫;北部长的植物与南部长的植物统统不相同,同一种植物,也以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军事家带兵,对每一个地方的人性,都要搞得非常清楚。山东的兵怎么带?广东的兵怎么带?南方的人聪明,但聪明人很滑头,聪明人跟着滑头是同一个符号;北方人老实,但老实跟笨是同一个符号。弄清楚了这些,才知道如何善于运用。哪个地方人脾气大,哪个地方人脾气小……人性与生长的地区的确有关系,所以做一个领导人很不容易。“与地之宜”,古人一句话四个字,假使对这句话作更宽广深入的研究,那就包括很多的学问了,如地缘政治、地质的关系、人性与地域的关系等。就以本省来说,我刚到台湾有很多老朋友告诉我,中南部人看不起北部的人。我问他为什么?他们说北部人很滑头,南部人老实常受欺侮,所以他们看不起新竹以北的人。但是新竹以北的人又看不起他们北部的。他说像文山区的人很凶悍,喜欢打架……这些在历史上也可以找到证明。又譬如日本人把彰化叫恶化。当年日本人统治台湾时,起来抗日的以嘉义、彰化人为最多。日本人对彰化人恨死了,所以就叫它“恶化”。“与地之宜”就是人性跟土地的关系。如果我们观察宇宙,人也是宇宙间一种东西,跟一棵树、一头牛一样。所以中国道家称人为裸虫,人却自己吹牛,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站在万物的立场看,人是万物里边坏蛋中的坏蛋,人什么都吃,是万物中最凶狠的。人一丝不带光光地来到这个世界,吃尽了这个世界,然后拍拍手光光地就走了。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从人身体生命开始,再扩大观察天地万物,最后把它归纳成为文化精神的结晶。
“田”字的文化意义“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始作八卦,开始画成八个图案,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开始。伏羲——我们这个老祖宗,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人,到现在还很很弄清楚。据考证我们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万年了。我们常说我们有五千年的光荣历史,五千年还是客气话,两百多万年是站在我们神话史上讲。相传伏羲皇帝是人首蛇身,有很多怪异的事迹。伏羲氏为什么要画这个八卦呢?是要我们后代子孙,可以由这个符号、文字开始,去了解、传达、保存宇宙间的神奇、奥秘。“神”是上下左右四方都通达的表示。大家看我们中国这个神字的写法,神字左边是个示字,是表示的示,这是中国字中的一个部首。我们中国人认识中国字,便要从部首开始。譬如我们查神字是属于什么部,一看就知道“神”是“示”字部。如果我们单独查这个“示”字,却又不同,示是从天字来,所谓一画分天地。宇宙本来是一个整体,人类加上横的一画,就像切西瓜一样一切世开分成两半,我们的上面就叫天,叫虚空,在我们两只脚底下的就是地,所谓一画分天地,所以一切文字从一开始。一字上面再加上一横“二”就是上;一字下面加一画“二”(“二”字倒过来)就是下,这就是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中的指示。“二”、“二”(“二”字倒过来)就是我们中国过去的上下,现在这个“上”“下”是演进来的。上面我们抬头一看,太空里边有四条线,太阳月亮的光芒,“示”就表示头顶上有许多神奇的东西。“示”与右边的“申”字配合拢来就是神。申字是从田字部来的。田是代表土地,“囗”这个方块是一片土地,也就是地球这个圆圈;中间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就是人类文化的代表了,意思是把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的。假使这个土地中间的十字架向下走,出了门就是甲,属于雷电的部分,再加两条毛毛就是鬼。如果田字中的十字架向上走,出了头就是由,代表土地上的草,长出来了一点点。其他与田字有关的字多得很。田字上边加雨,就是十雨了,下雨会打雷,便成雷字。打了雷到土地上,雷便没有了,就消化了,变成了電(电),于是把雷字加一个尾巴就变成了電(电)。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文字真正常用的,也只有三千多字。拿来考试,包括教国文的老师在内,当场默写,能够写出两千字,恐怕少之又少,不可多得。所以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已经学问很好,可以运用了。我们中国文字据清朝康熙朝代的统计,约有十万多字,常常运用的只有两三千字,现在《康熙字典》保留的字大概有十万字左右,其它字只是偶尔用到而已。上边我们说到这个“神”字,站在这个土地上,上下左右、四面交通,这就是神。宇宙的神秘就这样来,所以叫做神。我们老祖宗画八卦就是要“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果明白了宇宙的原理,四通八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就是无所不通。我平时常跟人说笑话,逢到人家过分恭维,我就说不错!不错!我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就是中间不通人事。可惜就差那么一点,这是就我个人说的。那么真正要学《易经》,便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又通物理,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然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台湾闽南话菩萨叫神明,这个名称就是从《易经》来的。后来把这个名称变成宗教化了。实际上神明是科学化的言辞,“以通神明之德”,德就是讲它的用,“以类万物之情”,“以类”就是比喻,由这个八卦图案,就可以了解到其他的一切。《易经》八卦这符号逻辑,究竟代表了什么?假设有人说它是代表阴阳,或者代表人体,那都是错误。这个八卦是一个整体的符号逻辑,什么都可以代表。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体,也可以代表其他一切的事物。以人体来讲,古代易学八卦所代表的部位,头是乾卦,肚子是坤卦,眼睛是离卦,耳朵是坎卦等。可是到了内部去用,这八个卦的代表又不同了,所以它的运用是一个整体的符号逻辑,用到哪里都可以,这就叫做“以类”,比喻、比较同类性的万物的情宜,比较一切万物的情形,亦即所谓的“方以类聚”。
医技、易理与鬼神上一次我们讲到十二辟卦这个图案,其中有三段,就是是道家经常用的医学的道理,是我们真正中医的道理。可惜现在真正的中医太少,一个真正的中医,如果不通《易经》,不通《内经》,不通道家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的。现在学医学的人,第一个目的就错了。因为他们不是抱着救世救人的心理去学医,而是为了职业方便,以职业、以赚钱为目的,违反了中国人学医的道理。其次,现在学医的人只学到了医技——医学的技术,并没有学习到医理,所以,今天能够精通医理的医师很少。我们在这里看到许多学医技的人,但很少看到学医理学的。医理学的医师本来不是看病的,他是为医师们当顾问的。医师碰到一个病人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找医理学的医师。现在学医理学的人很少,多数是学医学的技术,是一个医学的匠人,医理没有办法读。要学中医,必须懂医理,所谓十二经脉所包括的问题和关系等。这个讲起来就很麻烦了,诸位也不是学医学的,我们暂时说到这里为止。不过大家有学打坐的,经常听到打通任督二脉,学理便是从这里来的。现在出国留学研究《易经》的很多。外国朋友研究中国文化常问:你们老祖宗是怎么样来画八卦呢?答案就是在这里,中国的文化是综合的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一切科学、哲学、宗教等。譬如说“以通神明之德”,可以说是与宗教有关的。究竟天地间有没有鬼?有没有神?我的看法是:假使有上帝,便一定有鬼神,因为有了魔鬼,才有上帝,才有佛菩萨。你说存在,便都存在;你说不存在,便都不存在。《圣经》上说人死后要等到世界末日来时,再接受审判,可见灵魂是存在的了,所以中国人讲鬼神也没有错。假使说人死了没有鬼,那是唯物的。既然没有鬼,这个灵魂不存在,同样的道理,上帝和佛菩萨便也不存在了。至于是上帝好呢,还是佛菩萨好呢?那只是户口的不同,像三十六号好呢?还是七十二号好呢?其实都差不多,上帝与佛菩萨各管各的,都没关系。新年到了,每一家送条火腿,拜拜年,也都不错。所以人家问我信什么教,我说我信睡觉,这就是宗教所谓的“以通神明之德”的部分。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易经》,是综合这许多许多东西而形成的。
人类文化的起源下面这一段说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由于古人画卦的作用。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要画八卦呢?大家请看下面这一段: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罔”就是现在的网,这一段的主题,就是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文化的起源。上古的人同动物一样,所以道家把人叫做裸虫,裸体的虫。等于我们老祖宗发明了八卦以后,人类文明才慢慢开始。上古没有文字,便结绳而为盟,这就是古人的结绳之治。我们研究人类文化史,都知道上古的时候是结绳而治,就是把绳子打一个结,现在有的少数民族还保持这种习惯。在大陆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我们以前称边疆民族。台湾的山地同胞,三十年前也有这种习惯,他们没有文字,家中挂了很多绳子,绳子上有很多结子。像我们跟朋友有约时,便把它记在本子上,而他们与朋友做一件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便拿条绳子打个结记住,以免忘记。不过,现在要研究这个也真麻烦,因为各地古人的绳结打得不同,高兴的事情和悲哀的事情,结子打得也不同,约会的事同交谊的结子又不同,所以很难研究。现在孩子们打的绳结,也是从这个地方慢慢演变来的。上古的人是个裸虫,他们同动物争斗,以求生存,杀害别的生命,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的人叫茹毛饮血。说得更明白些,我们古代人跟野兽一样,抓住什么就吃什么,不管是狗或者猴子等其他的动物,只要抓到了,连毛带血都吃下去。所以我们古人的盲肠长。过去西医有一阵子主张小孩子生下来先把盲肠割掉,近年来进步的西医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观念,不再主张随便割掉盲肠了。我们中国人却素来不主张把盲肠割掉,因为盲肠虽没有别的用处,但却专门用来消化毛。所以古人的盲肠非常长。这一点大家要知道。后来人慢慢进步,学会了用网罟打鱼、行猎。在水里边用的叫网,在陆地上抓野兽的叫罟,网是平面的张起来,罟是盖在洞上的,所以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人类慢慢地知道了用网捕鱼,用罟行猎,这种现象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开始,这种智慧便是从“”卦的启示而来,所以说“盖取诸离”。“离”是太阳,代表光明的开始,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别的动物便没有这一套。猴子过去吃水果,现在还是吃水果,没有进步,人却不同,这就是人类的可贵之处。
从农业到商业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后来我们老祖宗伏羲皇帝过世了。前面我们讲过,“皇帝”是我们后人叫他的,当时并不叫做皇帝,只是个君长。君字大家要注意,现在的写法是这样,古人的君字是这样的“”,画起来是一手持拐杖,拐杖下面一个口字,“”像一个年纪大的人拿一根拐杖一样。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君”,后来就用作皇帝了。这个意思是年龄大的人拿了拐杖,很有智慧,很有威望,是领导人的人。后人就把这种领导的人称为君,包羲氏就是古代的君长。伏羲以后的君长,我们叫他神农氏,他发明了农业。我们中国以农立国,便是从神农氏这个老祖宗开始的,他教我们“斫木为耜”。“耒”“耜”,住在城市里的同学不容易知道,乡下的同学一看就知道。“耒耜”就是犁地的犁,犁的头部是尖的,叫做耜,犁尖以上弯的部分叫做耒。神农氏发明农业,以教天下,用犁来犁田,既省力又方便。神农氏把这种技术教育民众,这就是我们农业文化的开始。用一个卦来代表,便是益卦。由农业社会慢慢演变,我们的历史进入了商业社会。慢慢地,人类的需要多了,盐了有了,布匹也有了,于是贸易开始了。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人类有了农业以后,为了各人的需要,于是“日中为市”。在中国大陆,至少一九四九年以前还有这个风气。西南一带叫赶场,北方叫做赶集,南方叫赶墟,西北一带叫做赶屯,这和在晚上去逛夜市,意义都是一样的。这种“日中为市”,或三天一次或五天一次,大家轮流,所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就是噬嗑。以货易货,就是交易、贸易,易就是交换过来。那个时候还没有货币。货币的开始叫做宝贝,货币是以贝壳来当代表。我们现在朋友的朋,就是两串宝贝挂在颈上,古人与朋友出去游玩,带两串宝贝大家去吃喝,这就是朋友。这个时候,“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聚诸噬嗑”。“噬嗑”就是咬食的意思。上古时候没有文明,文明的开始,是由渔猎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其中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痛苦奋斗。由农业社会进步到商业行为的开始,又经过了几十万年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没有建立。上面所说的只是文明的开始而已。文明跟文化是两个观念。文明包括生活发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包括文字、艺术、种族思想种种观念的综合。这一点大家要弄清楚。下面是第二个阶段。
变的开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神农氏没”,过了农业社会这个阶段,“皇帝尧舜氏作”,由轩辕皇帝开始,到了唐尧、虞舜这个阶段。“通其变,使民不倦”,这个时候人口增加多了,社会的结构变了,人们的生活不断地进步,领导人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教导人们。“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要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能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根据大家的需要而来,这就是“宜”。《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人类的法则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天地间的一切事情,随时变,随地变。跟我们一样,我们的生理、思想、情感也是随时变,随地变,没有不变的道理,不变是不可脂的。所以社会的形态到了某一个阶段,非变不可,你想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穷则变,变则通。”所以我经常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三字经六字经都邮口啦,像搭公共汽车一样,骂了半天,公共汽车已经开到中和啦,他还在骂。这一类的人到处都是,竞选落败了,做生意失败了,都是这样,一直在骂别人。所以大家都要做第一等人,知道怎么变,等它变到了,你已经在媾等着啦。所以学了《易经》的人,要懂得这个“穷则变,变则通”的原则,知道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变,自己更要知道来适应变。要想上帝保佑你?没有这回事;菩萨保佑你?也没有这回事。自助则天助,自则则人助。自己不站起来,想靠上帝帮忙,菩萨帮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来,所谓天人合一,自助则天助,这是中国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味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另外的人来掌握,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萨给他弄饭吃,没有这回事。所以《易经》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样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经》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因此我们要效法我们的老祖宗,学学老祖宗们奋斗创造的精神!“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是我们文化的开始,我们人类这个裸虫,由于皇帝尧舜历代祖先的努力,这个裸虫竟穿上衣裳、戴上帽子,成了衣冠动物了。皇帝的妹妹发明了衣服,这就是乾坤两卦,这是另一个天地,另一种文化的开始,开始了我们中华灿烂的文化。人类文明由此慢慢地向前发展。过去我们人与人之间隔一座山一条河,便没有办法通过了,以后又发明了用木头做船,所谓: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风水涣是卦的名字,这就是说人类有了文化以后,慢慢进步,晓得把大木头中间挖空,放在水中不会沉下去,这样就发明了船。这是水上交通的开始,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黄河长江再不会阻碍人们的交往了,于是社会的结构更不同了,社会的形态又改变了,这就是“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是人类这个裸虫很麻烦,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所以又想出点子。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牛也好、马也好,都被人类降服了,牛替我们耕地,马替我们驮东西,又为我们拉车作交通工具。人类自以为越来越聪明了,可以役使万物,弄得太没有节制了,所以古人就反对这种役万物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发、很残忍。他们讽刺说:河里的游鱼犯了什么罪,剐去了鳞儿还要放上葱花……人好残忍哟!人类发明了船以后,又利用车马使交通发达,这是随卦的阶段。社会到了这个时候,文明越来越发达,但人类的问题也跟着来了,文明愈发达,人类的问题也越多。大家看我们台湾台北,越富有,犯罪的也越多,这就是政治哲学问题。人类善良与罪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人们当疾苦艰难的时候,容易做善事,所以穷人做善事的多,而有钱人则做坏事的时候多。到了这个时候,有强盗了,所以便要“重门击拆,以待暴客”了。
罪恶与文明并生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社会愈富有,文明愈进步,坏蛋也就愈多阴谋家一点大家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几十年前我们到山地,他们没有门,晚上怕牛羊跑丢,随便弄个木头一栓就行了。现在不同了,也跟我们一样,门上也要上锁,一把锁还不够,还要好几把锁。这真应了“重门击柝”这句话,虽然门里加门、锁上加锁,但银行还是照样被抢,“以待暴客”,“暴客”现在我们叫强盗,叫土匪。过去四川人对强盗土匪,还要用古老的说法叫“暴客”。社会进步,人类就需要防止别人侵害,这就是文明的讽刺。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人类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奢侈了。开始我们老祖宗茹毛饮血,连毛带肉一齐吃下去,现在人们要把肉烧烧烤烤吃。田里打来的谷子、麦子,还要去了皮吃,把它加工制造,制成面粉、制成面包。我们今天的生活享受,便是从“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来的。“杵臼”,现在乡下人还可以看得到,用杵臼把稻子去壳。这个时候,我们的盲肠越来越短了,这就叫小过。小过与大过差不多,看来人类真是太过分了。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弦”就是弓上弦,弧就是弓。“弦木为弧”,就是用弦把木拉曲成弧。“剡”就是削,“剡木为矢”,就是把木削尖作成矢。社会的动乱多半是生活太优裕了。社会因富裕而变乱的占三分之二,因贫穷而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古人说富贵生骄奢,上骄下慢,自然要有变乱发生,你们看将来我们台湾就是一个例子。社会进步了,不但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连带战争武器也跟着进步,于是开始发明了新武器“弓箭”。聪明的领袖使用弓箭来威利天下,这就叫“睽”。“睽”是什么意思?睽就是矛盾,违背。例如夫妇反目就叫睽违之卦,以后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了。夫妇反目是什么意思?有位同学说是夫妇吵架了,吵架为什么叫反目呢?各位想一想,男女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四只眼睛对看,像磁铁吸住了一样,动都不动了。到两个人有了意见,不爱了,你看这一边,他看那一边,两个人的眼睛看的方向相反,就叫反目。反目就是睽违之卦。人类社会的睽违,是因为文明到了极点,谈和科共存,那是政治口号、是理想的,不可能的。只有武力、只有强权、只有力量,才可以勉强做到假道德的境界,这就是人类的和平哲学。原因是政治问题固然重要,经济问题也很重要,经济好了以后,社会会更坏,道德会更堕落。所以,社会是因战争而贫穷,不是因贫穷而战争。战争是富裕强盛了以后发生的,生活贫穷的人不会屐战争。大家看优裕生活的人,他们帮忙你、救济你,他觉得是好玩的,那是生活的艺术,不同真同情呀!惟有穷人才能真正同情人,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社会心理学看。由此可知进步了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孔子由于这样的感慨,所以倒过来说。
文物衣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上古穴居而野处”,人类原始的生活,开始是住山洞。说到住山洞,那真是一种享受,尤其西北的山洞,西康那里的山洞,那真舒服,住在山洞里边冬暖夏凉,没有霉气,没有潮湿。如果在台湾山洞修道,一定很容易修成功,就是很快修到涅槃啦!不过是要带着棺材去修道才可以,因为不要三个月湿气就发了,就涅槃了。台湾这时的山洞是不能住的,要住,非西北高原的山洞不可,那真是好,冬天不需要暖气,夏天不需要冷气。上古人“穴居而野处”,像野生动物一样,晚上睡觉跟猴子一样,住在树上。后来因为人类文化发达,自己骄傲起来了,人为万物之灵,“易之以宫室”,有了宫殿房子,“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在人类文化上,是这样的壮观、华丽。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的人死了以后,没有像我们现在人一样。中国文化在台北市街头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古今中外文化都有。一个死人抬出来,又有吹鼓手,又有西乐队,又有和尚,又有道士,又有师公,脱衣舞……什么都有,吹吹打打吵“死人”。中国哪有这样的古礼?这里边根本没有文化,不晓得内政部管礼仪的管些什么?几十年来一样都没有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四个字最为重要,就是“文物衣冠”。像我这衣冠是满洲的,三百年来都是满洲的,当然我们现在是五族共和了,勉强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文物。但现在各位身上穿的,那不是中国人的衣冠,也不是中国人的发型啊!文物衣冠都不是,尤其吵“死人”的葬礼更不是。又不是佛教,又不是道教,不知道是些什么教!结婚的礼也不是。从前叫拜堂,拜天地,后来叫文明结婚。文明结婚还有傧相。现在不叫傧相啦,爸爸妈妈把女儿带来送给你,然后抱一把白花走啦!那个白花大家有没有考据?晓得它的来历吗?白花是西方的文明。它的来历是很久以前(在欧洲不记得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有对男女偷情野合,父母不答应婚姻的故事。他们在野地里结合,然后女的要回家了,男的很过意不去,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女的,就把郊外的野百合摘了一把送给她,表示爱她,让女的抱着回家了。这就是它的来历,是一本叫《也是历史》的书里边记载的。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这一本《历史》是记载野史之考据的。现在男女结婚也抱一束白花,就表示“野合”,然后还要签约,准备打官司时好作为证据。另外呢,打上领带。领带是什么?是西方古时海盗用的。大家看欧洲过去两三百年前的历史,海盗在海上由于风太大,吹得裤子比腰还粗,便把那些帆布割下来绑到腰里,一看蛮好看的,以后就变成领带了。我们现在这些做法,新娘抱的是代表偷情的白花,男人打的是海盗的领带,这就是中国现在的婚姻。然后法官坐下来盖个印,送给你带回去。这个没有文化的时代,真可叹为观止。《古文观止》不读啦,我们现在读的是“今文观止”,这个文化看到头了!所以说是观止,到家了。
葬的异俗“古之葬者”,上古的人死了,“厚衣之以薪”,很接近墨子的思想。人类的葬俗有很多种,我们中国是用土葬,印度人用火葬(现在我们也提倡火葬),还有水葬,有天葬,金木水火土都有。世界各地的葬俗很多很多,生与死在各地的风俗,如果研究起来写一部专书,定定很畅销。这些听起来像说故事一样,但都是事实。站在中国文化立场来看,都不过与不及之弊,只有我们中国人比较中庸。我们中国古时,“厚衣之以薪”,拿条树枝包得紧紧地,“葬之中野”,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封不树”,没有记号,埋到土里就算了。譬如我们现在造坟墓,立碑就叫做封,封就是封界限。树不是栽树的意思,树就是记号,立的标记就叫做树。“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这是上古时候,父母去世以后,实行三年之丧,这个风俗大约也几千年了。魏晋以后,父母之丧,一定要三年。现在我们已经复古了,“丧期无数”,这是很遗憾的。不过也还有例外,像这里有几位老朋友,父亲九十多岁死了,还是依老规矩服丧过去父母去世第一就是报丧,报丧是你到人家店铺或家门口,不管里面的人年纪大小,跪下来磕头,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赶紧扶起来,不可以进大家大门的,嗑了头就走了。现在经常有死了父母的、丈夫的、太太的……一路哭,哭到人家客厅里坐下又哭,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过我这里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古人报丧,是不准进门口的。守丧要三年,这三年不可以参加喜庆活动,不拜年也不算是失礼。过去还看到有些人在丧期中名片还印一个小字“制”,就知道他还在守丧期中,礼不到不怪。同时至少一百天不准理发、不准刮胡子。不过现在有些老同事要守制,不刮胡子、不理发,我就劝他,时代不同了,改一改从宽,从俗好了。那位朋友一定不改,后来经过我们一再劝他,才勉强守了四十五天。这些规矩都是有它的道理的。现在人死了,不管男女老幼,泡在药水池里,像安平港渔民缸里泡咸鱼一样。那种药水的味道,不知道大家闻过没有,真叫人吐饭三天。儿女们把父母送到殡仪馆不管了,当天晚上就去跳舞了,因为死人已经送到殡仪馆了,没有事了。然后到出殡的时候,殡仪馆用刷子把尸体刷得白白的,衣服穿好,化妆师来擦擦粉,入殓的时候还好好的。可是你不能仔细看,看了以后,还是觉得火葬干净,一把火烧了就算啦!古人是“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在这个地方孔子跟墨子一样,反对厚葬,认为太过分了。“棺椁”,棺材外还套一个东西,那很贵重,太阔气了,“盖取之大过”,所以是“大过”。
教育文化的功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开始了。“百官以治”,政治制度也建立了,应该是好景象啊!但卦名是“夬”,这不是好现象,阳气快要完啦!由《易经》的道理,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看法,并没有打很高的分数。所以,教育对人类文化究竟是罪恶还是功劳,这一哲学上是一个大问题。文化、教育对人类是否真有好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3章易者象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一动生吉凶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象与像,在古时有些地方是通用的。其实“象”是代表抽象的,“像”是代表实质的。《易经》呢?每个卦代表一个现象,一个观念,是一个逻辑的符号。每个卦象——这个逻辑的符号,代表了物理的实体世界,或是人或是实体的形象,这是讲卦象。“彖”就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彖”也是动物,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彖”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来作断语的代号,在这里就是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像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是根据卦象的材料来判断的。“爻也者”,什么是爻呢?“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效法宇宙物理都在动态的那个动态,就是交变的意思。人世间万物都有一个景象、动机,动机来了就有很多的因素。这很多的因素又构成一件事情,一个动机有很多的因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发生许多的变动,许多的故事。对人事而言,事故屐以后就有好有坏,有吉有凶。一有好坏,就有烦恼,有悔吝,“悔”是烦恼,吝是困难,所以说一动就“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4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阴和阳奇与偶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这一章,要大家特别注意认识卦,“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两句话要记得。道理很简单,譬如乾坤两卦,阴极就阳生,阳极就阴生。所以阳以阴为用,阴以阳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不过各位要注意,算八字用神很难拿得稳,所以算命很难五行金木水火土,用神是什么?很难拿捏。因为用神是活的,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有人出生,那么多人都是同一个八字,用神怎么拿法,这是个大学问。能懂了这一点,就知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道理了。最明显的为坎离两卦,坎卦方位居北,属水;离卦方位居南,属火。坎卦是月亮,离卦是太阳。表面上看坎居北,又是二阴一阳,应该是阴卦。其实呢?坎卦才是真正的阳卦,阳卦多阴,坎卦有两个阴爻,一个阳爻。同样的,离卦是阴卦,阳爻两个,阴爻一个。同样的震卦也是阳卦,震在东方,代表太阳,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我们从乾坤六子中也可以看出,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假设我们全堂都是男性,或者在一个海岛上、荒山野林里边生活,而只有一个女性的话,这个女性大家一定视为珙璧。假设在一个女人国里只有我一个老头子,这个老头子也变成宝贝了,或者是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将来也会是领袖。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如此。所以看卦要知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原则,大家要搞清楚。“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理由在什么地方?“阳卦奇”(zhī),奇就是只,一只鸟,两只鸟的那个只,只就是单数。“阴卦偶”,中医讲人的气脉,奇经八脉,奇经就是阴经,那是气走的路,并不是说身体里有个神经系统。十二经脉都有神经可找,只有奇经八脉,把人解剖了也找不到神经。军事家用兵有所谓的出奇兵,奇兵就是没有规则的,可是没有规则里头却含有绝对的规则。老子也有这两句话:“以政治国、以奇用兵。”其实这两句话不能分开讲,用奇的时候须先用正,不正不能奇。假使把书读偏就不对了,只根据老子的话“以奇用兵”,那就变成跛子,变成偏锋了。必须先由正后变奇,这就是阳卦是奇,单数代表奇;阴卦是偶,双的代表偶。这是解释阳卦、阴卦的作用,是孔子研究的报告。
同床异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其德行何也”?“德”就是性质,“行”就是作用、行为。阴阳卦的性质,它的德性如何呢?它的作用如何呢?孔子比方说,“阳一君而二民”。譬如坎卦,中间一阳爻,上下两阴爻,阳爻得其位,刚好在中间,得中正之位,所以说“一君而二民”。其他事情如果有两个相对的,便一定有排斥,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有意见。平常我们说夫妇同床异梦,事实本来如此,没有一对夫妇晚上是做同一个梦的。一般人都说夫妇反目为同床异梦,我说那是空话,没有两个人睡到一起就做同样的梦的。所以“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卦呢?“二君而一民”,两个领袖,下面听你指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要天下大乱了。所以我们中国在帝王时代,通常大家常说的话,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其实不一定两上皇帝,纵然是一个领袖,但他政出多门,衽多头主义,大臣们观念分歧,多人领导,这个国家便非乱不同。最民主的时代,领导人还是只有一个,有一个副的,那是预备用的,不是真用。所以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而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老子的思想也是根据自然来的。万事只有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而天下贞。所以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我答一位美国哈佛的教授说,中国的历史亡国多少次都没有关系,这便是得力地文化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思想上、观念行为上的统一。不统一就是问题,就要天下大乱。这一章很简单,重点就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大家弄清楚了这一点,将来学《易经》就方便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