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因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民,对银行都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普遍认为银行不存在倒闭的可能。但实际上,在全球银行业发展史上,银行倒闭案不计其数,很多被誉为银行巨头的百年大行也只存在于历史中,中国也不例外。这些银行的倒闭提醒人们:未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银行倒闭案件仍然会延续。揭秘:历史上那些倒闭的典型银行[一]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历史上的最大储蓄银行倒闭案华盛顿互惠银行成立于年,总部位于西雅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拥有亿美元资产和亿美元存款。其资产额远高于年遭关闭的大陆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和年7月被政府接管的印地麦克银行,这两家银行的资产额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 基林格是华盛顿互惠银行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人物。年基林格开始担任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首席执行官,翌年兼任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这家银行迅速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储蓄机构成长为全美银行业巨头。但是,由于基林格积极发展次贷及其他风险抵押贷款业务,华盛顿互惠银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风险当中。年华盛顿互惠银行房贷部门损失万美元,而年该部门净收入则达10亿美元。年第二季度华盛顿互惠银行损失30亿美元,这是该银行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额。 因不堪次贷危机的重负,年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宣布接手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终于在其成立周年纪念日当天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银行倒闭案的主角。[二]英国:巴林银行——被一位28岁年轻人渎职“玩死”的年大行巴林银行(BaringsBank)创建于年,在全球范围内掌管多亿英镑资产,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SirFrancisBaring)创立。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非常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曾是它的长期客户。 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在世界证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这意味着具有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惊全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说起来既可笑又具有讽刺性:一位年轻人——年仅28岁的巴林银行交易员尼克·里森将的渎职将已有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赔了个精光。 年,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尼克·里森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因为害怕事情暴露便启动了“错误帐户”(该账号是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帐户的备用账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帐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为挽回损失,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大涨。于是大量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里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为反败为胜,里森再次大量补仓日经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里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于是尼克·里森畏罪潜逃。年历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征性地收购了。
[三]中国:海南发展银行——新中国第1起因闹“钱荒”倒闭的具有省政府背景的银行
年6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因为银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兑付出现困难而关闭的银行。从年8月18日成立,海发行经历过短暂的辉煌,这之中既包括股东涵盖了诸如北方工业、中国远洋、首都机场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央企,也包括公司高管人才济济、细心耕耘。到年底,海发行资本总体规模达到了86亿元人民币,较开业之前资本增长94.3%,资本总额近乎翻翻。全行各项存款总额较开业增长%,各项贷款总额较开业增长97.8%,一举成为海南全省存款最多的银行。这一时期,海发行还清偿了59%的往期债务,全年实现盈利1.25亿元。然而这些优异成绩并没有挽救这个诞生仅两年十个月的地方商业银行。从将5家负债累累本地信托公司合并成立海发行之时,就为这个新生儿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以至于海发行成立的第二天,就收到因原信托公司关联债务引发诉讼的法院传票。
在海南房地产泡沫时期,由于高息揽储,储贷利差巨大,导致贷款回收困难,28家深陷不良资产泥潭的本地信用社,成为压倒海发行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对信用社实施兼并措施后,由于海发行承诺只能向信用社原储户支付存款本金及法定利息,投机者在海发行得不到高额回报后选择了撤资。年春节过后,不少客户开始将本金及利息取出。同时关于海发行的各种谣言被散布,导致大量未到期储户也匆忙赶到银行提前取走存款,最终引发了海发行大规模的挤兑。随着挤兑风潮的加剧,海发行自身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等违规经营问题也浮现出来。年3月22日,在累计向海发行提供40亿元拨付用于再贷款之后,人民银行决定不再继续给予其资金帮助。
分析海发行关闭的原因,可以看出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主要因素,在五家信托机构合并组建海发行之时,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年年末,有关部门寄希望于海发行再次创造奇迹,循规蹈矩,又将海南省内二十八家存在严重经营问题和经营困难的信用化兼并至海南发展银行,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其处置不良资产的难度。其次,海发行经营及管理模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在其成立之时,甚至在筹建阶段,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中的股本就达16.77亿。此外,海南本地银行体制混乱,数量繁多的地方及民间金融机构盲目竞争,手法相同,全部采取高息揽储的方式吸收社会存款,个别金融机构甚至承诺年利率25%。这种违背金融规律的简单无序竞争,直接造成大多数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低息放贷,利率负差迫使其只依靠新吸纳的存款来支付到期存款,然后再去吸收高息存款,往复循环,拆东墙补西墙陷入不可挽回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金融化构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力向储户兑付到期存款,引发金融机构信用危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四]日本:振兴银行——日本国近9年来第一家倒闭的银行振兴银行成立于年4月,总部位于东京,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小型专业银行,在日本全国拥有家网点。年9月10日,刚刚成立6年的日本振兴银行向日本金融厅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理由是上半财年(4月至9月)决算中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且该行放弃自主实现重组的努力。 调查显示:盲目扩张引发不良债权增加被认为是导致该行破产的主要原因。该行成立之初的经营宗旨是以面向中小个体企业提供小额融资为主要业务。年3月以后,为追求更大利益,该行转变经营策略,开始采取冒进和扩张政策,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收购债权或进行大额融资。截至年12月末,日本振兴银行贷款总额中超过7成为大额融资,每家公司平均约为30亿日元。 就存款规模而言,该行并不大。截至年8月末,该行存款总额为亿日元,存款人总数为11.3万人。其中,存款数额超过万日元的人,总额为亿日元。按照日本的存款偿付制度,不超过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2.2万元)的存款本金及利息将得到偿付,但超过上限的部分存款很有可能被抹去。不过,该制度仅适用于定期存款,全额受到保护的无息结算存款并不适用。约有亿日元不受存款保险保护。警示:银行也会倒闭,普通用户应该怎么办?全球银行倒闭案时有发生,在给银行业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在冲击储户的传统观念。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监管当局对此也有所准备,去年5月,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条例规定:“自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金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偿付的仅限存款,其他金融产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不赔。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实行存款保险条例的国家,第一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年立法),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目前,赔付限额低的国家如津巴布韦仅有美元,赔付限额高的国家如挪威达到32.8万美元。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成立之初,赔付限额仅有美元,此后赔付限额不断调高,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年10月,从10万美元大幅调高至25万美元。在中国,50万元可以涵盖中国99.7%的存款账户,但只能覆盖储蓄余额的46%左右。 这就给老百姓提醒,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成立时间长短,任何一个银行都有倒闭的可能,对普通居民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分散投资,实现多元化理财。林轩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