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坐大巴四个多小时到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没有在老城找到合适的房子,只好订在新城。下车后步行近20分钟到达住处,还好,这里是一大片由别墅、联排和三四层的小楼组成的安静的住宅区。傍晚时分出门,走路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塔林主街道的车站,两站到达老城。
据说这个城门叫胖城门,大概是因为城门的塔楼是个胖子吧
进入老城,人少得出奇
塔林老城区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看到右边墙上的长靴了吗?这里就是长腿街,从这里上去就是上城
塔林本是音译,但塔林老城的确是塔多,一是环绕老城城墙和城堡的圆锥顶塔楼,二是老城里众多教堂的塔尖,不愧是塔林啊
上城四周有好几处平台,是俯瞰老城的绝佳位置,在平台上不仅可以看到成林的塔尖,还能望到远处的波罗的海。傍晚时分,是一天最好观景时光,一定不要错过。
位于上城的东正教教堂非常精美。据说爱沙尼亚人为了遏制东正教的发展,抹去俄罗斯统治的痕迹,曾经一度想要拆毁它。好在保留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早早来到老城,依旧是人少安静而美丽。老城实在是不大,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走了两趟,还不够一万步。正如老徐的猜测,如今老城主要为接待游客观光,已经很少有居民居住,供游客住宿的酒店客栈也很少,饭馆大都集中在下城广场周围。
等到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最老咖啡馆开门,喝了咖啡吃了甜点出来,看到游客上来了,终于看到我国大爷大妈团了,嗓门就是大。又碰到了昨天遇到的台湾游客,他们是从赫尔辛基坐两小时船过来的,今天要赶回去。
日头已高,游客渐多,我们决定坐公交车去另一边的王宫和海边。出老城不远,宽阔的主路中间就是公交车站,公交和有轨电车都在这里,在这个大公交站可以坐到包括去机场等各处的公交车,非常方便。
王宫的四周是一片巨大的绿地和公园
王宫离海不远,穿过一片公园,就来到了海边。远处是邮轮码头
菠萝的海没有菠萝
水很清
风很凉
沙很细
小公主是要赶海还是搅得龙王出来
地理上将波罗的海以东、芬兰湾以南的国家划在东欧,实际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方面更像是北欧国家。爱沙尼亚是苏联解体十五国中,最富的一个,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斯拉夫人,而是坚定地把自己归到北欧。从纬度来看,北欧五国最南部的丹麦,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更靠近南方。从语言来看,爱沙尼亚可视为芬兰语的方言,差异非常小,拉脱维亚也属波罗的海语种,与芬兰语、瑞典语很接近。文化习俗方面,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也更接近北欧国家,而不是斯拉夫系的东欧。
波罗的海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比贵州省稍小。从18世纪到20世纪,俄国曾统治三国达两百年之久,但俄国通过移民等手段同化本地人,遭到三国强烈抵制。一战后年三国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取得独立地位,因此三国今年都在纪念独立一百周年。
但是二战后三国又陷入苏联统治。年,苏联解体前,波罗的海三国进行示威活动,工厂停工,学生停学,万人手牵手,跨越三国领土,连成公里的人链,史称波罗的海之路。万人手拉手,跨越三个国家,只为反对俄罗斯。当时三国总人口约为万,当天工厂停工,学生停学,算上后勤组织人员,三国以举国之力举行了手拉手活动。
自由和民主最终战胜了专治统治,如今三国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本就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地广人稀的三国早已加入欧盟和欧元区,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无论是前苏联对东中欧地区以及东德进行的专制统治,还是希特勒纳粹对德国的专治统治,不管是叫做社会主义模式,还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都证明了专治统治无法长久,只有自由和民主才是长期稳定繁荣的基石。
点击回看:
欧游掠影1:大美巴黎
欧游掠影2:布鲁塞尔和布鲁日
欧游掠影3:科隆和波恩
欧游掠影4:魏玛
欧游掠影5:柏林
欧游掠影6:华沙
欧游掠影7:克拉科夫
欧游掠影8:维尔纽斯
欧游掠影9: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