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还缺

导读

招商银行迄今32年历史,西方不少银行都已经具备了百年历史。

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还需要做什么?

今天要说的是风口上的招商银行。招商银行田惠宇行长的一番话,刷爆了周末的朋友圈。借此之际,我想谈谈我对招行的看法。我知道这个文章发出去后,会有不同意见,但是我想我还是可以就如下的观点禁得起一些批评。

首先摆明观点,疯爷认为,招商银行目前只是一家很会赚钱的商业银行(或者曰“赚钱机器”),但是距离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商业银行,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1

历史文化底蕴不足?

世界上但凡伟大二字,总需要一些积淀,带上一点文化的韵味,可以传承。我没有跟招商银行有过正面的接触和沟通,对于太多的文化的内涵自然不敢轻易下结论。作为一名侧面观察商业银行的人士,还是相信有一些维度给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的视角,比方历史。

招商银行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年,迄今32年历史。这个时间放在改革开放后来看,足够了,伴随祖国的经济起飞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如果放到年后的世界近代工业史,哪怕是19世纪以后的工业革命史来看,还是薄了些。近现代银行作为金融之母,是伴随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的。

中国还是大清嘉庆皇帝的时候,花旗银行在年成立了,迄今年历史;摩根大通最早追溯到年,迄今年历史;富国银行成立于年,迄今年历史,汇丰银行成立于年,迄今年历史。跟这些全球伟大银行相比,招商银行32年的历史,略显稚嫩。

这并不是说成立时间短,就不能成为伟大的商业银行。问题恰恰在于,作为经营风险的现代商业银行,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舶来品。这意味着,如果你的积累不够,文化积淀不够,你在受到外来冲击的时候的应变能力,就可能差些意思,就可能会走弯路,经营可能激进,这种文化最终可能会导致一家银行前功尽弃。

说一个故事,希望有助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摩根大通,年开始削减他的衍生品头寸,而另外一家银行,雷曼兄弟继续忙于加杠杆发展表外的衍生皮。结果目前都已经知道了,摩根大通年金融海啸期间几乎毫发无损,百年投行雷曼兄弟最终倒闭。拯救摩根的正是其基于历史视角的经济观察,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

并非说雷曼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在招商银行这边发生。但是当我们回顾这些伟大金融机构的历史的时候,他们经过了美国内战,英美货币之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年的大萧条,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柏林墙的倒塌以及之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并从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路走来。

过往的这些重大事件深度考验着银行家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并且包含了对世界政局、各国政局演变的深入洞察,历经这些洗礼形成金融机构内部深厚文化根基,让这些金融机构能够始终保持对于业务发展的清醒认识并保持健康发展。他们逢盛世不骄,遇乱世不馁,是以走到今天。

招商银行并没有经历过严格意义上的重大事件冲击,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波动。或许你会说,有年金融危机呢。但是谁都知道,中国年有个著名的4万亿投资。4万亿投资不仅拯救了中国经济,受益于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反而利用这次机遇快速扩张了资产规模,所以,这次事件对于招行应有的冲击没有实际发生。

如果非得说有的话,可以把年之后经济转型时期商业银行的困境算作一个。年之后,中国的GDP增速开始逐步回落,呈现L型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的经营备受挑战。招商银行这个期间也经历了不良贷款率逐步升高的过程。尽管如此,招商银行的不良率最高也就是1.87%的水平。

这个不良率未必就是招商银行最真实的水平。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水平,实际应该更高。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当时招商银行这么优质的银行市场当时给出的估值曾经低至5倍PE,0.88倍PB。

尽管如此,鉴于外部世界总体平稳,这样的冲击相比上文提到的两次世界大战,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等等的冲击要小的多。

还没有经受历史长周期考察的招商银行,未来首先要做的如何证明自己具备穿越长周期的能力。

这样的观点,会引发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喷子的不满,认为我在黑招行。坦率说,根本谈不上。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商业银行的人士,更愿意招商不仅身宽,更要体格健壮。熟悉我的朋友都应该知道,疯爷最早是在年底提出,招行的不良率可能要触底,年有望业绩出现行情。招行是年疯爷挖掘最为成功的标的之一。

话题转回来。除了时间不够长,招行还缺什么——缺风险管理。

2

亟需改善风险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说白了,就是经营风险。简单来说,商业银行看上去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样简单地业务重复再重复。但是任意一笔贷款的发放,本质上都包括了客户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乃至国别和全球治理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这些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全行上下一致共识。上层决定战略方向,中层推进经营,下层执行微观基础识别,需要全员贯彻,这就是风险管理的理念。

招商银行目前还欠缺的可能就是这些风险的管理理念。诸君是不愿意相信这些的。事实上,正是在这个维度上,招商银行止步于一家会赚钱的商业银行。所以,你会看到这家银行光鲜靓丽的背后的“灰色调”。

其实大家可以去“知乎”上搜招商银行来看看。很多的问答内容都是在招行工作有段时间的专业人士回答的。透过这些问答,不难发现招行对于业绩的渴求。追求业绩没有错,但是过度追求业绩考核,导致的可能就是“激进”。

?

说几个事例,就能很好的理解上面的问题。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钱端的事情。尽管现在招商银行努力撇清与钱端的关系,但是外界还是难免与其挂起钩来。这个事件更具体的内容不是本文的重点,无论如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招行本可以规避,最后还是“踩雷”。

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商业银行是一个持续的行为,不仅仅是建立业务合作的一开始,就需要对合作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判断,而且在业务进行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客户和业务进行必要的风险监控,有点点类似信贷的贷中检查,至少在钱端这个业务上,招行很可能忽略了后面的这个风控过程,有没有持续督导业务,有没有对钱端的业务能力持续复核,对于钱端们这样的机构是否考虑过宏观和行业风险?招行的前、中、后台业务是否做到收益和风险的有效平衡?

招商惹上的麻烦不止这么一件事,包括去年某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招行与一私人理财客户的纠纷,背后也折射出对风险的疏漏。假定注意风险管控,那么招商与该理财客户之间就不该有这样的纠纷出现。

忽视风控的背后,是业绩驱动。换句话说,业绩驱动与风险管控的平衡性,在某些业务上出现了偏离。尽管只是孤立的个案,但是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正是这个意义上,疯爷强调历史积淀。

记住这句话,“你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它终将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还有一个细节,也显示招行在风控方面的不足。上文提到了,银行的经营有赖于全员风控意识的教育和提升。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位新晋员工的加入,都最好对风控有基本的认知。电影《猫鼠游戏》里面那个善于伪造支票的弗兰克,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彼时穷困潦倒,但是依然从银行柜员那里不合规矩的拿到了一整本的现金支票。年华夏银行,年民生银行的巨额飞单,又是如何出现的?

这些事件都在凸显一个银行员工道德标准的重要性,而建立道德标准的终极目的正是风险管控,是为了海上行驶的大船的平稳。本着这样的考量,我们看招行的员工招聘入口。

疯爷特意比较了招商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在招聘营销员这块的用语,并进行了比较。我们一个个来看,下面的内容都来自公司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白点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3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