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30/6032484.html
“江湖”这么美的词,出处比较早的是《庄子》中的“大宗师”篇:“(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的“江湖”,表面上,就是指江河湖海。后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是,管你忧君不忧君,江湖还是被抽离出来,和庙堂对立,成了远离政权的地方。这以后,江湖自然引申为天不拘地不管的逍遥所在。至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说法,那就是徐克等文青们后来的事了。
那么现在社会,是否真的存在江湖呢?存不存在各大门派和舞林大会?金庸古龙描绘的武林豪情万丈,武功高强,我觉得这样的江湖世界都是被文学夸大和美化甚至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还真需要知道一些“江湖规矩”。
江湖是有酒有美女有侠客的传说吃饭应酬之江湖篇
未吃完前,无论如何不对餐厅服务员、老板、厨师发脾气。这是常识。你吃的东西是他们在做、在端的;如果不像饭菜里加了口水什么的,就别犯傻。老走动江湖的人,在饭馆吃饭也尽量挑位置,通常会选离入口有距离、背靠墙、能看到整个大厅、靠近后面或者逃生门的桌子。这个有很多原因,譬如说,和大门有距离、背靠墙,意味着万一有啥意外,都会发生在眼前范围。这些讲究主要是担心被砍,或担心被殃及池鱼,方便有路可逃。
江湖人士在外面吃饭拿碗,不会一巴掌托碗,而会用拇指扣着碗边;原因是,万一有人突然发难,把碗压向你的脸攻击,你不至于完全无法用力。用筷子必须侧吃,别让筷子和嘴巴构成90度直角,否则万一别人发难,会很危险。
女生在外面,尤其是迪厅、派对等等场合,得很留意自己的饮料。通常妈妈都会教女儿,必须把杯里东西喝清光才上洗手间,或宁可浪费,去洗手间再回来就叫一杯新的好了,永远不喝自己离开过的饮品。
南洋华侨遇到别人请喝热饮料,自己有理由怀疑对方,可是又不方便不接受时,会假装不经意地摸摸杯底。如果是很热的饮料,杯子全身其他地方正常地烫,可是杯底却是凉的,就是有放了旁门左道的什么,那就需要有别的措施了。
入住酒店之江湖篇
首先,最好要求不住尾房,即走廊尽头的那房间。东南亚酒店业都知道禁忌,能不安排就不安排(通常都会安排导游、司机住这房),或者,如果要求换,只要有条件都会让换,不问原因。
在华人地区,通常认为这房间阴气重,容易闹鬼什么的。然而,在西方,有MurderCentral这概念,差不多类似尾房的定义,但西方认为它不好的原因比较科学,譬如说,求救声音难被听到、凶手从逃生门进出最方便等等。
然后,广东老江湖有个口诀:“敲门冲厕拍枕头”。
这是入住酒店三部曲;先敲门或按铃,进入后,冲一下马桶稍微惊动一下脏东西(不是指大便啦!),最后拍一下枕头。
这套流程是很多香港人、老华侨奉为金科玉律的,甚至可能做了都不知道原因,反正老辈就是这样教,大家也都那么做。它的逻辑是,打个招呼、稍微惊动一下,万一有什么本来的“住客”,算是礼数到了,也让大家有时间互相回避一下。有些老华侨还会鞠躬喊一声:“路过借住几晚!打扰啦!”…很有看日剧感觉。
特别怕却又懂行的人,还有个升级版。
他们会打开抽屉,世界上很多酒店抽屉都放《圣经》(也有些放佛经的),他们检查抽屉里的《圣经》是不是预先翻开到具体某一页的(我忘了是哪章节了);然后,他们抬起床垫看下面有没有压红包。在老行规里,死过人的或者闹鬼的房间,就会这样做。如随便中一种,可直接去前台要求换房,不必说理由,前台心知肚明,他们理亏。
行李托运之江湖篇
在机场,偶然会有人过来,声称自己行李超重,要求帮忙用你的行李额托运。不论对方长得多善良,或者胸有多大、乳沟有多深,千万别答应,永远永远永远别替陌生人拿行李!
这事以前也说过多次,有许多案例。最近的经典案例是,牛津大学毕业、美国大学任教的72岁物理学老教授PaulFrampton,他经过网上认识了自称32D的女孩儿,为人带行李,机场被扣下了,百辞莫辩,结果这个烟都不抽的老学者被判坐牢四年,虽然大家都相信他是被骗。
如果帮忙别人托运,他的行李是算在你名下的。万一里面有什么东西,譬如毒品,哪怕他在场,法律就是法律,事情是算到你头上的。教授在阿根廷出事,坐牢顶多菊花疼。在一些别的国家,这是死刑。我小时候,香港有一个年轻导游带团,为团友拿行李,被查出毒品,他和团友都被抓,官司打了很多年,最后还是被枪毙了。
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机场有陌生人来求,他本人也声称同一班机;二是过关时对方显得手忙脚乱很狼狈,要求你帮忙拿一件东西;三是亲友要求把东西带去别的国家交某某人。
第一种情况据说是以前运毒者常用的。万一出事,反正行李是你的。
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差不多,这涉及几个因素:第一,你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或者长相很普通,神态自若,比较不会受注意;第二,万一出事还是你扛。
在一些国家过边防,移民官会问一句:“哪里来?”或者“来干吗?”,有没有?其实,这些资料你已经填在入境表里面了嘛,他一眼就看到,干吗还要问呢?这是他们受训的一部分;他不是要听你的答案,而是要看看你应对有没有紧张、异常。你不知道自己带了杀头的东西,就不会紧张、异常,对不对?如果不成功,对方死活不认,顶多一起被抓。如成功过关,他拿回他的东西,青山绿水,分道扬镳。
有关第三种,在香港和另外一些地区,都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江湖礼貌,托拿东西,交收时会当面点一遍。这既是为了防止搞丢了东西说不清,也为了让对方看到交托他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哪怕很亲的关系不走这过程,最起码,交的时候盒子都是未封死的,也不说什么,意思就是光明正大欢迎你随便检查。这属于江湖礼貌。
中年老走动的人里,不熟更不必说,哪怕好朋友之间,通常做法是把未封口的包裹交朋友,不必说什么。如果对方骂干嘛不封口,就说没空你帮我封一下。整个事情不必说什么,爱怎么理解都行,大家都舒服。
比如:不是不同情,可是同情于事无补。
老读者可能记得,我写过一篇《老辈江湖生存手册》,里面就提过,亲兄弟都不能随便帮带东西,尤其是飞南洋(在南洋好几个国家这是死刑)。这里这情况,说不好是因为不懂江湖险恶还是推卸责任了,但确实有人无辜只因愚昧倒霉的。有个老外教授因此在监狱里写论文,法官都知道他不知情啊,可是法律是法律,没办法的事。
有的人说,“这根本是不懂法律的人在执法!我国法律讲究‘善意第三方免责’!”
这是不懂常识的人在上网。首先,“我国”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外国是按当地法律来的,说“我国xxx”毫无意义。二,东西在您身上,说因为爱情、因为哎呀对不起我不知道都难脱罪,起码难证明。
说“活该”会很混蛋。可是,当地法律要求你要来就得遵守;落地前、入关前、表格上不断说这里可是死刑喔(飞机上会广播提醒)。譬如说,我文莱飞大马,走到海关前起码有两次提醒,一次是飞机广播说明这里可是死刑不是开玩笑,落地后起码记得看到一处通告(我很肯定其实是有很多处的)。
我们仍觉得嗯我还是要赌一把带一个不知是啥的东西,那么装聋作哑倒不一定,肯定部分是真不知。
可是,有这样的法律,也有提醒有这样的法律,还有许多处死先例,你仍然被抓到包里带有毒品,这包也的确是你名字的,而且当地法律对中国人本地人白人黑人一视同仁,那就没太多话可说了。
这个和有/无罪推定不直接相关。无罪推定主要指未判决前不假定有罪。这里情况是它没假定你有罪;有审判,有看证据;证据…“这个包是您的?”…“是的呀不是写着我名字吗?”…打开里面是白色粉末…故事基本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