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现状
中国自年启动免费抗病毒治疗试点、年开始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以来,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在全国迅速开展。
抗病毒治疗惠及人群不断增多。年开始提出为“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目前所有国内艾滋病病毒阳性者都可以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到年10月底,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0%以上。
抗病毒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年仅免费提供两种一线方案。目前我国已注册上市抗病毒药品药品有6大类,包括22种单药,13种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药物药效更强、副作用更小,使用更方便。除了国家免费提供的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以外,病人可以通过医保、自费等多种途径获得整合酶抑制剂(INSTI)、融合抑制剂(FI)和CCR5拮抗剂等。
抗病毒治疗相关检测不断完善。从仅能为病人提供反映人体抵抗疾病能力的免疫功能的CD4细胞、血常规等随访检测服务,逐步为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免费提供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为治疗失败病人提供能鉴别失败原因、指导用药选择的耐药检测。形成覆盖全国的检测治疗网络。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面临的挑战
艾滋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病人死亡,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感染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显著成果,很多病人治疗后从濒死状态逐渐康复,衰弱免疫力逐步增强,恢复生产劳动能力。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抗病毒治疗抑制艾滋病的传播,减少了配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尽管中国抗病毒治疗取得显著成绩,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尚有部分人群不知道自己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现感染时已进展到艾滋病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年提出在年实现“90-90-90”目标,即到年,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到年底,我国仍未达到90%感染者被诊断的目标。
其次,一些感染者治疗不及时,随访不规范。一些感染者发现艾滋病阳性后不及时治疗,一拖再拖。从无症状感染者、变成有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随访不规范,不能定期进行CD4、病毒载量检查以监测疗效,不能适时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查监测药物毒副作用。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治疗失败。而抗病毒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基层机构不能开展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也会间接导致有些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外出等多种原因而中断治疗。
最后,耐药病毒株出现对治疗药物提出新的需求。艾滋病病毒复制速度快,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不规范用药会加速耐药的产生。我国治疗失败病人约一半存在耐药突变,一些病人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多重耐药。为了防治耐药的出现和传播,对药物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完全清除HIV,需进一步研究治愈艾滋病策略。
面对上述挑战,要按照“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年)”要求,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将正确的艾防知识、艾防政策传递到目标人群。有高危行为的人主动求医检查,感染者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不讳疾忌医,知道何处就医。进一步优化检测治疗网络,提高基层治疗机构检测能力。及时了解检测结果、规范治疗随访,加强医患沟通,设法就地治疗。感染者明确主要服药注意事项,知道“何时复查、复查什么项目、检测结果含义,治疗失败应对方案”。全程进行健康管理。结合抗病毒治疗耐药应用性研究,科学决策制定抗病毒治疗策略,遴选抗病毒治疗储备药物。各方力量加强团结协作,综合防治,确实发挥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如想了解更多,可以直接登录CCO中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