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方名:痛痹方
来源:王长洪等,《中医杂志》,;(2):15。
组成:川乌5克,麻黄10克,桂枝6克,白芍6克,酒当归10克,地龙10克,木瓜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痛痹(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暗不红等)。
注意:本方含有川乌,有大毒,须谨慎!慎重!
疗效:上方是董建华老中医治疗痛痹的经验方。病例:郭某,腰骶疼痛如掣,向下肢放射,不能直立步履已经有2个月,夜间疼痛尤剧烈,形寒肢麻,肢端不温,舌暗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投上方六剂,服后腰痛大减,已能直立,守方加鸡血藤20克,又进六剂,疼痛缓解,已经能独立行走。
验证:姚氏用上方验治痛痹2例,收效颇良。病例:梁某,男,55岁。因右大腿剧痛5天,不能忍受,步履艰难,于年5月4日入院。经对症治疗5天,疼痛未减,转中医科治疗。望其舌苔白,脉沉细。经用董老“疏涸阴破冱寒”治疗痛痹之法,处方用:制川乌、麻黄各6克,细辛3克,木瓜、当归各12克,白芍、独活、桃仁、白芥子各9克,鸡血藤30克,红花、甘草各6克,服3剂后疼痛减轻,活动自如。继续用原方四剂,痊愈出院。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姚越健,《中医杂志》,;(1):78。)
按:上方是由《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化裁而成。乌头除寒开痹,善入经络,力能疏通涸阴沍寒,配麻黄宣透皮毛腠理,二药一表一里,一温一散,内外搜散,止痛甚好。桂枝温通经脉,地龙活血通络,当归养血和血,白芍、甘草、木瓜酸甘缓急,诸药合用,对涸阴沉寒凝于经脉之痹痛尤为适宜。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止疼秘方:独头蒜是腰间盘突出良药,3年坐骨神经痛好了
坐出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0岁老大夫私藏方,除痛很好用
止疼秘方:1把山楂+冰糖,告别颈椎病,肩周炎也不登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