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199035.html
波兰在18世纪末经历了多次被瓜分,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年大波兰起义的成功,建立了自己新的政府,也就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结束了由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三国历经年的统治。
与此同时,弗拉基米尔·列宁(以下简称“列宁”)认为,没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德国的支援,苏联不可能生存下来。因此他希望在在波兰也建立一个苏维埃政府,从而使红色政权由乌克兰至波兰,从而延伸到德国,从而能使革命向西传播。
不同于苏联,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以下简称“毕苏斯基”)认为:“没有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就不会有一个独立的波兰”,希望创建一个由波兰人主导,联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中东欧国家组成“海间联邦”,用以抗衡俄国或德国的任何可能出现的对外扩张意图。
波苏战争在此基础上,拉开序幕。
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标志着一战的结束。德军从曾占领的地区撤离,突然出现的“真空区”,各方势力为了争夺那些德意志帝国遗下的空间,几乎让东欧陷入动乱。
七天后,也就是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发,务求以有限资源尽量多占土地。
到了年初,波军和苏军尚未接到各自政府的命令便开始交战。波军战败西撤。
年1月5日,苏军夺取白俄罗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波兰地方武装进入白俄罗斯及立陶宛,与当地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团体多次交火。迫使苏联向西增兵。
同年2月,苏联西集军团达4.6万人。同时从立陶宛,经白俄罗斯延伸到乌克兰的前线逐渐形成。
波兰也被迫扩军,至4月陆军总人数达17万。至9月,波兰陆军达54万,其中在苏俄前线作战的人数达23万。
2月14日,波、苏两军在马涅维奇与别廖扎附近,发生了大型武装冲突。之后由于苏联战略重心在俄国内战上。因此在波苏战争初期,波军节节胜利。
3月初,波军展开攻势,越过尼曼河,攻占平斯克,到达利达外围。
4月,苏军攻占格罗德诺,不久却被波军逐出。同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的红军渐渐不敌俄罗斯共和国的白军,红军只好在北起拉脱维亚、南抵乌克兰的西面战线逐步后退。
4月17日,波军占领利达。
4月18日,波军占领新格鲁多克。
4月19日,波军重夺维尔纽斯(立陶宛首都)。将亲苏的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赶离。后者搬至明斯克。
8月8日,波军攻占明斯克(白俄罗斯首都)。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再次被迫迁至斯摩棱斯克。
8月28日,苏联动用坦克,两军激战后,波军攻占邻近别列津纳河的博布鲁伊斯克(白俄罗斯中南部城市、河港)。
10月2日,波军到达道加瓦河,控制了从杰斯纳河至陶格夫匹尔斯的区域。
不仅在正面战场上较量,波兰在外交上也积极争取自己的盟友。4月,虽然维尔纽斯被重新夺回,但因历史等原因,居住在维尔纽斯的人里大部分是波兰人。而在一战后,立陶宛也在寻求独立,要求波兰归还首都维尔纽斯,致使两国交恶。为了达成“海间联邦”的希望,波兰与拉脱维亚推进关系,并在年末、年初,与拉脱维亚军队进行了对抗俄国的联合行动。
而苏联为了打通至德国的“红色通道”,在年初撕毁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再次入侵乌克兰。
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首脑西蒙·彼得留拉(以下简称“彼得留拉”)逃亡波兰。4月,与毕苏斯基签订《华沙条约》。该条约中,彼得留拉同意波兰对西乌克兰的领土要求,从而换取波兰承诺乌克兰的独立,及波兰会提供军事上的支援协助他的政府返回基辅。
西蒙·彼得留拉
年初,俄国内战出现转折,红军联合乌克兰无政府武装的黑红,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俄国白军领袖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战败退入克里米亚半岛,与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签订和约。因此,红军重新重视起与波兰的战争,1月,红军在别列津纳河附近及白俄罗斯开始集结70万人。
4月24日,波兰向基辅(乌克兰首都)发起进攻,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使其成为毕苏斯基计划中的联盟一员。同时波兰攻占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
瑟夫·毕苏斯基
5月7日,波兰攻占基辅(乌克兰首都),当时波军兵力约有1.2万至5.2万人。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约有8.2万人,包括2.8万名前线部队。
5月24日,南方的波兰军队遭遇红军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
5月29日,苏联向北方的波兰军队发起进攻,夺回道加瓦河与别列津纳河之间的地区。
到了6月,苏联红军兵力增加到79万人,至少比波军多5万人。这时苏联开始全面反攻,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打击波军后方,针对波兰军队通讯及补给。
波兰军被击败,6月13日,波兰全面退出基辅。
布琼尼
由于兵力不足,波兰在三百多公里的前线只有薄弱的12万人及约门炮,且无战略预备队,防御工事几乎全无。而此时他们面对的是由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以下简称“图哈切夫斯基”)所指挥的西北方面红军,该军兵力有10.8万人以上的步兵及1.1万骑兵,门炮及2,挺机关枪。在某些扼要地点,俄军的兵力甚至是波兰军的四倍。
7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率军越过瓦尔塔河,同时红军其他集团军也配合着向波兰逼近。
7月7日,波兰军队被逼全线后退。
7月14日,维尔纽斯失守。随着谢苗·布琼尼的骑兵深入。波兰逐渐意识到苏联不仅仅是要把边界西移,甚至可能是瓦解波兰的独立,建立亲苏政权。
7月19日,白俄罗斯境内的格罗德诺失守。
图哈切夫斯
波兰军希望能守住布格河及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防线,但这也仅仅是坚持了一个星期。
8月2日,红军西北方面军越过纳雷夫河,距离华沙只有60英里。华沙战役即将打响。
8月12日,GayDimitrievich的骑兵军与第四集团军渡过弗克拉河,直指弗沃茨瓦韦克,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则向莫德林要塞推进,而第十六集团军则直接向华沙前进。
8月13日,在苏联的进攻及波兰的反击中,拉济明(波兰中部城镇)数次易手。而此时任西南方面军司令的斯大林在即将夺取利沃夫时,列宁却把第一骑兵集团军调给了图哈切夫斯基,导致这两个司令不和。布琼尼及耶格罗夫也因此违抗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
8月14日,拉济明彻底失守,波兰第五军团的战线被突破。第五军团正在与苏俄的第三、第四和第十五集团军作战,波兰连忙调兵增援莫德林一带。与此同时,波兰第一军团以6个师挡下了红军向华沙的直接攻势。
同一天,红军第27步兵师挺进至华沙13公里处的Izabelin村。苏联原以为胜券在握,但没想到如同拿破仑的滑铁卢即将重现。
此时西科尔斯基指挥的波兰第五军团面对数量上及技术上都自己占优的红军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开始反攻,从莫德林要塞地区反攻,并越过弗克拉河,迫使进攻的苏军撤退。
8月15日,波兰军队夺回拉济明,士气大振。随后,波兰第五军团在坦克、装甲车及配置火炮的两列装甲火车的支援下,以一天30公里的速度前进,把苏军在北方的包抄攻势瓦解。该战役也被称为“维斯瓦河的奇迹”。
8月16日,毕苏斯基指挥的后备军从维普日河向北出击,碾压兵力薄弱及战线过长的红军莫齐尔兵团,在36小时内,向北推进了45公里,由此收复弗沃达瓦,把苏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通讯及补给线切断。
8月18日,图哈切夫斯意识到红军的惨败,意图归拢残部后撤及重新整编。但此时通讯被波兰切断,前线一片混乱。被分割的部队陷入恐慌,任波兰军宰割。仅剩下第十五集团军还能组织抵抗,甚至是执行命令掩护第四集团军撤退。但这也仅仅持续了2天,第十五集团便跟随西北方面的红军一同溃败。
8月21日,红军已经无法有效组织抵抗。
8月31日,布琼尼率骑兵攻打利沃夫,改为试图支援从华沙后撤的苏军西北方面军,但被波军骑兵击败,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全面溃败。
华沙战役后,苏联向波兰求和。
10月5日,苏联向波兰的提案被波兰接受。
10月12日,波兰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及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签订停火协议,10月18日生效。
年3月18日,《里加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波兰战争彻底结束。27,名波兰战俘得以回国。约58,名红军战俘也被遣返回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