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气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要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气体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值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气体工业对当前飞速发展的微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精密冶金、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部门有重要影响,是这些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气或工艺气。正是由于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和推动,气体工业产品才在品种、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跃发展。简介中国工业气体市场概况和市场规模,分析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气体;中国制造;高新技术;飞跃发展
引言
自年以来,中国工业气体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从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年的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到了%,是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增长速度的5倍,年国内工业气体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7%[1,2]。“中国制造”等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了中国工业升级转型,促进了传统特气产业市场稳步增长,新兴市场,如高端电子产业、环境保护、医疗、癌症预后、核电、稳定同位素应用等行业用高经济附加值特种气体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张。到“十四五”末,随着“中国制造”的目标实现,高端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十分可观。
工业气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空分气体,主要有氧气、氮气、氩气以及稀有气体氖、氦、氪、氙,属于大宗气体;另一类是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氨气、氢气等其他工业气体,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主要应用于电子半导体及其他新兴行业。工业气体产品分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工业气体产品分类结构目前,传统大宗集中用气仍以氧、氮、氩为主,用气品种较为单一。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及“中国制造”战略深入推进,环境保护、超导、超细粉碎加工、燃料电池等新兴市场用高经济附加值特种气体使用量快速增大[1]。
1工业气体市场概况
工业气体按照需求市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宗工业气体,另一类则为新兴市场特种气体。
1.1大宗工业气体应用
大宗工业气体的传统应用领域主要有炼钢、冶炼、化肥、乙烯、合成纤维、机械工业中的焊接、金属热处理等(如图2所示)。目前,传统大宗工业气体在工业气体市场中仍占有较大份额,具有以下特点:
(1)用户对单一气体需求量巨大,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进行的富氧燃烧。
(2)用气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空分设备产品氧气、氮气和氩气。
(3)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强。
图2大宗工业气体主要应用领域1.2新兴散用特气市场
近几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升级,新兴产业特气需求快速增长(见表1)。
表1新兴散用市场特气应用举例
用途使用领域机械切割、密封、焊接等媒介物电光源工业、航空航天、基础设计建设等能源介质氢、氧是航空航天的重要能量源保护气氛氩、氮、氦是超高纯化工、超导绝缘体等重要保护隔离气氛急冻和生物保鲜水产品急冻、食品保鲜、腐败细菌活性抑制反应和中和介质精细化工、生物技术中用于保护和反应等检测、比较手段中间物色谱仪、质谱仪、化学检测、化学化验等治疗杀菌介质医学检验和检测、医疗激光气、紫外线杀菌综合手段和介质模具制造成型保护、核反应堆保护、吹扫等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年,国内工业气体市场的下游应用中,钢铁和化工两者使用量合计占比47%,新兴散用特气市场用气(52%)首次超过了传统钢铁、化工行业。随着国内产业升级,新兴市场特气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2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从零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初步规模,经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高速发展,年,工业气体销售收入为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7.29%;年国内工业气体整体销售规模达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国内工业气体年产值达到亿元人民币[2]。国内工业气体-年市场规模如图3所示。
国内工业气体市场随着规模的高速扩张,在全球工业气体市场所占比重也在快速上升(如图4所示)[2],中国在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图3国内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图4国内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气体市场比重3工业气体市场竞争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机械制造、光纤、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散用气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需求量大,用气品质要求高。随着新兴气体市场的发展,该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
3.1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
从大宗气体需求的增量市场来看,未来气体市场来自于电子、食品、医药、新能源、煤化工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将显著快于冶金、化工两大行业。
随着国内企业的特种气体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国内特种气体价格呈下降趋势,从而降低了电子半导体、LED、光纤光缆、太阳能光伏等行业的用气成本,更好地满足了这些新兴产业的用气需求。
3.2工业气体市场主要竞争企业
目前,国内工业气体零售市场主要竞争厂家有(部分列举):华东,大洋日酸、浙江海天气体;华南,建久策气体、广东华特气体;华北,唐钢气体;东北,哈尔滨黎明气体;西南,重庆朝阳气体、四川侨源气体。
国内工业气体现场制气主要竞争厂家有(部分列举):杭氧股份、林德气体、普莱克斯、空气化工、法液空、梅塞尔、盈德气体等。
3.3气体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由于产品品种结构、下游用气细分市场、供气方式存在差异,行业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不尽相同,但整体毛利率相对较高。
4工业气体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基础升级加速,对高端工业产业的扶植力度在未来将进一步增大,必然导致高端特气需求的快速增加。
4.1新兴特气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端特气产品线不断丰富
目前,正在快速扩张的新兴用气市场主要有:氦检漏、建材助燃保护气、煤矿灭火、煤气化和煤液化、耐火材料、食品速冻、食品气调包装、光学、火箭燃料、超导材料、电子、半导体、光纤、农业、畜牧业、渔业、废水处理、建筑、医疗冷刀、人体器官冷藏、麻醉及氧吧等。
4.2相关下游用气产业专业社会化外包占比提高
随着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快速发展,外包气体供应商可以满足客户对气体种类、纯度和压力等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一站式气体解决方案,有利于减少客户在设备、技术、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国内工业气体外包占比从年的41%提高到年的50%左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外包比例[2]。
4.3废气回收模式占比扩大
回收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更符合国家环保、减排的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还有氢气回收、天然气回收、氯化氢回收、氯气回收、氨气回收、笑气回收和氦气回收等。因此,未来废气回收模式将会快速发展,占工业气体产量的比重将逐年提升。
4.4工业气体相关参与企业对技术研发日益重视,相关研发费用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气体企业的研发实力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近些年,国内气体企业逐步加大对高纯气体原料气的分析检测技术的投入力度,已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测试方法,并配置了现场分析仪器,其中许多仪器已为标准配置。
4.5国内气体企业亟须整合壮大
目前,国内气体企业相对外资公司而言规模普遍偏小,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并受制于设备、技术、资金、物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工业气体企业亟须整合行业内资源,与国外公司展开竞争。
5结束语
(1)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初具规模,到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达到.38亿元,比年的.75亿元增长了66.99%,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提高到10.62%;年我国工业气体整体销售规模达亿元左右;年,中国工业气体年产值约亿元,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提高到17%[3]。
(2)随着国内工业的产业升级,新兴特气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截至年,新型用气市场的总体份额已超过传统钢铁、化工行业。
(3)国内工业气体参与企业对研发逐渐重视,科研投入逐年上升,在高纯气体原料气分析检测技术、高标准特种气体配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测试方法。
(4)未来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为与跨国企业竞争,国内大型工业气体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逐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来源:气体资讯
作者简介:
袁士豪,男,年生,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现在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
何晖、李冬锋、李剑锋、朱程浩,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血液”,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气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要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新常态”背景下,竞争也更为激烈。受石油、石化、钢铁、化工、煤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带动,工业气体带动气体分离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国内气体分离设备行业跟随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硫磺回收装置是中国石油化工、天然气、煤化工和冶金行业必不可少的环保型关键装置,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这对硫磺回收行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为了推动我国石油、石化、氮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行业气体分离净化和硫磺回收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指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气体净化技术、硫磺回收技术、尾气治理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石油化工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定于年1月8日-10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第二届全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论坛暨气体分离净化及硫磺回收技术研讨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支持单位: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化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媒体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装备网中国化工网中国石油石化研究会技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