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八通关越岭道路登山纪录,第三日之一

向导:卢彦华。

参加人员:黄伟恩、卢震海。

全队共三人,都是登山向导,认识多年,难得三人结伴爬山。这次行程规划、入山入园申请、路径路况航迹研究,彦华一手全包办了,伟恩跟我就是轻松的跟着走。

纪录:卢震海。

八通关古道东段,大水窟至山风,步程65公里

日治时期修筑之八通关越岭道路与清代八通关古道在大水窟最后一次交会之后,两条古道分道扬镳,清代八通关古道横切拉库拉库溪北岸,日治八通关越岭道路(以下简称古道)绕行于拉库拉库溪南岸,而两条古道最后汇于终点璞石阁(现在的玉里)。

古道自大水窟至璞石阁(现在的玉里),长82公里公尺,沿等高线绕行于山腰上,缓升缓降,没有阶梯,以方便通行二轮人力或兽力牵拉车辆,可以拖曳山炮及弹药,遇溪谷则建铁线桥或木栈桥,面崩塌地或用挖或用火药爆破开凿仍横切而过,临险要处难以建桥则开凿隧道,为有效的监控布农族原住民,避免被原住民包围,防御原住民的攻击,古道不直接穿过布农族的部落,而是绕原住民的部落上方而过,沿路每二至四公里设置驻在所(警察局),大约是跑步15至30分钟的路程,各驻在所间以电话线及警钟互通有无,互相照应,驻在所位置亦选择在原住民部落上方地势高点,视野良好之处,一面背山三面绝壁,易守难攻,驻在所的基座平整,就地取材当地的石板将四周砌成围墙,墙外覆以圆木厚土,以阻挡子弹贯穿,墙上设置带刺铁丝网,墙内空地上再设置一圈削尖木栅,房舍以附近山林的桧木、杉树为板材兴建。

古道沿途五十多间驻在所,除华巴诺驻在所及炮台外,于二次大战后,地上建物全部都已遭到烧毁、拆除或自然倾倒,现已无完整保存的驻在所,仅存墙迹或平台供凭悼。

第三日年3月29日天气晴

行程:大水窟山屋,海拔米─大水窟(Taisuikutsu)驻在所─米亚桑(Miyasan)驻在所─马沙布(Masabu)驻在所─沙沙拉比(Sasarabi)驻在所─托马斯(Tomasu)驻在所─朋珂(Ponko)驻在所─意西拉(Yisira)驻在所─塔达芬(Tatahun)驻在所,海拔米,步程15.5公里,下降米。

04:45起床。我们在古道最高点,海拔米的大水窟,之后往东南走一路下坡,预计今天到托马斯驻在所宿营,步程9.3公里,看起来很轻松,不赶行程,不急着早起,听另一队说4点45要起床,这样我们大伙就一起起床吧!

归还充电线时,线主许先生问说:「之后几天人烟稀少,手机没电怎么办?」我赶紧问许先生愿不愿意将充电线卖给我,我愿意出6倍价钱,他明天下山到登山口找到便利商店马上可以买到新的,许先生说这充电线是女儿买的,不知道价钱,不好算!直接借给我,下山后再邮寄给他即可,真是太感谢了!留下了许先生的姓名电话地址,又请他下山到登山口的爱玉亭时,问看看爱玉亭的老板,有没有捡到一条充电线、一个插头、加上一个大充电宝,回想起来我应该是在爱玉亭整理背包时忘了收。

人晒黑之外,晨起脸有些浮肿

05:50吃完早餐出山屋看日出,水鹿群早不见踪影,大满月在玉山群峰上方,正西沉。

这是月亮喔!

05:54日出。

金黄色的箭竹草坡煞是好看,最高处是南大水窟山,标高米

右边山头是大水窟山,标高米,左边远处横着的是玉山群峰,彦华遮住了北北峰(米)及北峰(米),尚可见主峰(米)、东峰(米)、南峰(米)等等。

日治时期的台中州与花莲港厅的交界,称为「州厅界」,当时日人兴建一座六角凉亭,每年3月至11月派人驻守监视来往人员,冬季警察与家眷会下撤到米亚桑驻在所避寒。

州厅界的昔日与今天

(上图为网上截图)几年前的州厅界遗址阶梯,这次来已经崩坏不见(下图)

再绕大水窟池一圈拍倒影,池水面结冰,感觉并没有那么冷。

左边蒙蒙的山头是新康山,标高米,台湾百岳名山「十峻」之一,素有「东台一霸」之称,我们走到第六天会到他脚下。

06:20背包上肩,取山屋正前方的路出发。

今天的行程人烟稀少,路况不明,所以天亮后再出发。手机讯号不错,大家赶忙拿手机出来拜天公,伟恩的公司规定每天要上公司网站登记体温,就算请假也不能免,中午前没登记会接到公司电话,估计待会儿走到中海拔后手机会没讯号。

一路上马醉木开着白花,玉山杜鹃开着白色及粉红色的花

向左方太阳升起处远望,淡淡的山棱线是马博横断诸峰:秀姑峦山(标高米)、马博拉斯山(标高米)、马利加南山(标高米)、马西山(标高米)、布干山(标高米),去年五月彦华与我走过一趟。

06:35路左侧是大水窟驻在所遗址,海拔米,面积有排球场大,木造屋舍已坍塌,四周遗留用石板叠成的围墙,站在墙上迎着日出远眺展望极佳。

大水窟驻在所的昔日与今天

围墙是用石板迭成人字垒起来的

06:46栈桥编号9,不禁想着:若没这桥要怎么走啊!

马醉木开着白花

玉山杜鹃开花

07:40来到一处平台以为是驻在所遗址。眺望远处正是马里加南山,马西山,布干山,喀西帕南山。

路边长遍青苔,树上挂满松萝,这一路理当很潮湿,看他队的行程纪录都说一路吸血的蚂蝗很多,常下雨,看来我们运气很好,最近很久没下雨了!干旱缺水,沒蚂蝗。

08:30米亚桑驻在所遗址,海拔米。距离大水窟山屋3.7公里,托马斯5.6公里。布农族语米亚桑Miyasan是「老家、家乡」的意思,据说以前从西部迁移到东部的布农族人,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米亚桑社这个地方。现在驻在所建筑物已不在,长成树林,视野还是不错。

米亚桑驻在所的昔日与今天

松针铺满地,软软的躺着很舒服,可惜今天晚上不睡这里

附近乱逛发现水鹿骸骨,彦华马上问:有没有鹿角?

09:00出发,走在满地松针的古道上一路沿山腰缓下坡,脚踏一般的山径都是干硬的土地,这一路因为人迹甚少,虽然不是杂草丛生,但都是踩在厚厚的树叶上,「踩着满地松针的步道」听起来很浪漫,实际上要当心,树叶很滑,小心滑倒或是扭到。

把山壁硬生生凿开的路,满地松针

09:14旧崩塌段立有警告牌,現在好走。休息喝水吃饼干。以往登山是走半小时或一小时休息五分钟到十分钟,这趟旅程不用看手表,大约是走2至4公里会遇到史迹景点便休息一下,玩一玩!

彦华说他缺一颗大宝石镶嵌在魔法令牌上,就能带我们飞天遁地

09:44马沙布驻在所遗址,海拔米,距离大水窟山屋5.3公里,托马斯4K公里。驻在所仅存驳坎遗迹。

数个石阶平台

09:50出发。一路脚踩满满的干枯落叶。

10:07红桧巨木中心是空的,彦华看到空树洞就要往里钻,他之前登山遇到下雨在巨石下方避难露宿过,因此对树洞亦情有独钟。

不是拍照时手歪了没对好水平线,古道山径就是这样在树林中沿山腰横绕,当然年前这路宽曾是cm至cm

待续……

明治43年(公元年),日本台湾总督府调查台湾原住民布农族在拉库拉库溪北岸有11个社(部落),南岸有塔达芬、阔阔斯、大分、喀西帕南、佳心、哈比等10个社。

眼盯着手持于胸前指向天空找讯号的手机,是不是很像拿香进庙拜天上的神呢!

卢震海医师年4月及5月看诊排班如下表:

(本表不定期更新于文章中,

请以最新发布的班表为准)

说明:每个星期一、四、五、六白天

于雷允上国医馆坐诊

08:30~12:00

13:00~17:00

每个星期一晚上有夜间看诊18:00~20:0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dl/7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