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引言
帝国主义各交战国家为了进行战争,不仅迫使国内劳动人民走向战场,把国内的物资尽可能地满足前线的需求,而且还加重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榨取,大量征发他的人力和物力,以便促成自己的胜利。所以,这次世界大战对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帝国主义者为了应付战争,把国内的工业多半改为战时工业,商品生产顿减,从而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的商品就少了。因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工业能获得发展。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强了。同时,无产阶级的人数也增多了,力量也逐渐壮大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大战时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突出成就。第二,帝国主义者为了自己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竭力征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力与物力,其结果是影响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衰落自然使物价高涨起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恶化,饥饿与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广大人民,死亡人数日益增多。第三,正由于以上两点,随着帝国主义大战期间的拖长,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
年总之,到年,各国粮食和马铃薯的收成都已一落千丈。例如,年德国小麦收获量为万吨,到年则只有万吨;法国在年的小麦产量为万吨,到年则只有万吨。年,英国最重要的谷物收获量比年降低了25%。由于粮食、燃料和日用品缺乏,年,交战各国和欧洲的中立国都实行了面包、煤炭、砂糖、肉类、茶叶、咖啡、衣服、皮鞋和煤油等物的购买证制度。德国居民的食物在年比战前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二。
可是,年底的战况显示出交战双方都不能迅速地取得胜利,各交战国的经济恐慌将进一步恶化下去,从而交战各国的人民对于战争由怨恨发展到掀起反战浪潮。例如,在帝俄,年国内革命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了,布尔什维克在陆军与海军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向士兵和水兵们说明谁是造成这次空前战争悲剧和人民痛苦的罪人,宣传革命是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大屠杀的唯一出路。布尔什维克在陆军和海军、在前线和后方部队中都建立了支部,散发反战传单。面临革命的不仅是沙皇俄国,到年底,革命运动在大多数交战国内都出现了。
法国的政治情况,从年11月6日普恩卡麦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出其严重的程度。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巴黎居民中,在议院中,到处都显出惊惶不安的情绪。失败主义者的人数不断增长。罢工开始了。11月,巴黎电车工人开始罢工。我们每天都要碰到类似的忧虑,空气中弥漫着可疑的气氛。”英国工人中的反抗情绪到年底也开始高涨。尽管职工工会领袖们宣布要在整个战争时期维持“产业和平”,并拒绝为提高工资进行斗争,普通群众却逐渐摆脱了他们的影响,要求改善生活条件。
战争时期,工厂代表在工人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他们曾试图组织有阶级觉悟的普通工人去反对企业主、反对职工工会的导。意大利战时的经济情况比英法恶劣得多,因而它的政治危机更为严重,年6月苏兰德拉内阁被推翻。在人民大众日益不满与军事疲惫的压力下,意大利所谓的“国内和平”也无影无踪了。至于德、奥的情况就更加恶化了。年3月底,德国社会民主党分裂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是群众的不满情绪和想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在政治上的反映,这就意味着所谓的“国内和平”在德国也了无影踪了。年10月21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弗里德利赫·阿德莱刺杀了联邦议院议长斯裘尔克伯爵。
在匈牙利,年下半年,卡洛里集团声明,匈牙利的民族利益是与德国的利益相抵触的,奥匈不应当为满足德国帝国主义的利益而继续战争。总之,在年底,所有交战国内的政治危机虽在程度上不同,却都已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各交战国的统治者为了预防国内革命,势必设法尽早结束战争,于是都加强了对战争的干预。德国与法国在军事指挥人员上的变更以及英国内阁的改组,基本上都出于这个原因。德国参谋总长法金汉由于军事失利辞职,8月28日兴登堡继法金汉为参谋总长,法金汉则被任命为进攻罗马尼亚集团军的总司令,鲁登道夫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这不单是人员的更动,而是作战体系的改变。由于有这些普鲁士军国主义极端代表当权,整个战争的重心更加移向东方,表明要加强对罗马尼亚的战争和停止对凡尔登的进攻。
此外,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决定采取无情的潜水艇战争,企图尽快击溃英国,用封锁英国粮食输入的办法制英国于死命。同时,还组织了“德奥最高军事司令部”,把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军事领导权揽到德国之手。罗马尼亚的溃败在英法也引起了很大的政治后果。法国政府任命尼维尔代替霞飞出任法军统帅。英国爱斯葵联合内阁垮台,组成了以劳合·乔治为首的新内阁,这个内阁是以击溃德国、迅速结束战争为目的的。在罗马尼亚溃败后,同盟国的“和平攻势”也有欺骗人民的意图。
德国于2月12日代表全体同盟国向交战各国建议进行“和平”谈判,但对于比利时、塞尔维亚及俄国被占领地区的命运却一字不提,根本不想放弃被它所吞并的地区,其“和平攻势”在于蓄意分裂协约国阵营,认为只要能与协约国中的任何一国单独媾和,就能够保证德国战胜其他国家。德国这一圈套并未获得成功,协约国拒绝了和谈,认为德国在没有退出占领区前是无从进行和谈的。交战国双方都进行了幕后秘密外交活动。德国大肆活动,想使俄国脱离协约国,而协约国方面则想使奥匈脱离德国,与奥匈单独媾和。
战争进入第二年,俄国的国民经济就已全部遭到战争的破坏,约有万壮丁被拉去当兵,脱离了生产,工厂相继停闭。谷物的种植面积因缺乏劳动者而缩减。俄国人民与前方的士兵忍饥挨饿,赤脚露体。战争已把国内资源消耗殆尽。沙皇的政权已腐败到极点了,前方士兵的军火不足,有时三个士兵共用一支枪,所以牺牲很大。而且有些沙皇的大臣又与德国暗中勾结,同与德方有勾结的皇后一起把军事秘密泄露给德军。所以,俄军屡遭失败。
到年,德军已把波兰全境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一部分占领了。由于沙皇统治者极端愚蠢和腐朽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引起了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对沙皇政府的极端不满,从而使俄国革命运动加剧起来。前线的失败和国内革命形势的成熟,使沙皇统治集团极感恐慌,它企图与德国媾和,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镇压国内的革命。
年11月,俄国国内的政治情况非常紧张,拉斯普庭等人在沙皇朝廷内操纵一切,并极力要促成与德方单独媾和。俄国资产阶级也大为不满起来,他们感到沙皇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尤其害怕沙皇政府为了挽救它的政权而同德国单独媾和。英法政府怕沙皇不能继续战争,因而极力支持俄国的资产阶级。这样一来,俄国资产阶级在英法帝国主义策动下,准备发动一次“宫廷政变”,其目的在于一箭双雕:既能夺取政权和继续战争,又能以宫廷政变的方式阻止人民革命。可是,人民大众却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俄国当前的危机。长期战争已把广大人民置于饥饿、死亡的境地,面包恐慌首先在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群众迫切地要求面包,反对战争。
年1月9日,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尼什涅夫哥罗得等城发生了游行示威,莫斯科参加罢工的工人约占全体工人的三分之一。自此以后,罢工事件接二连三地不断发生。到2月18日,彼得格勒城内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2月22日,大多数企业中的工人也宣布了罢工。2月24日,罢工的人数已达20万左右。2月25日,彼得格勒的全体工人都参加了革命运动。
工人群众高举的红旗上面写着“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并与军警发生了冲突。2月26日,莫洛托夫在他主编的报纸上直接号召工人阶级起义。在他的指挥下(当时列宁在国外,斯大林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起义开始了。2月27日,彼得格勒军队在人民大众的感召下,拒绝向工人开枪,并开始转到起义的人民方面。2月27日晨,起义的士兵仅有1万人,到了晚上增加到6万多人。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开始拘捕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释放狱中的革命者。被释放的政治犯立即参加了革命斗争。彼得格勒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其他城市和前线时,各处的工人和士兵一致起来推翻了沙皇的政权,俄国的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
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苏维埃中夺取了代表席位,并在苏维埃里占据了多数。因此,他们把持了彼得格勒苏维埃领导权,并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结果,“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的代表组成的临时政府夺得了政权,并宣布将继续战争,直到“胜利结束”为止。这样,二月革命后就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本质不同的政权形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的代表组成的政权;另一个是与之对立的工兵代表的苏维埃。为什么最初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苏维埃中取得了多数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参加起义的广大工兵群众多半是缺乏政治经验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小私有者、农民和不久前还是农民的工人,即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人们。
当时,俄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具有小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这个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浪潮,便把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浮到表面上来了”。正因为如此,为小资产阶级自发浪潮所浸没,为革命胜利所陶醉的广大群众,遂于最初几个月内成了妥协党的俘虏。因此,布尔什维克党此后的任务就是要在群众中不断地揭露临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性质,揭露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叛卖行为,并说明只有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才可能停止帝国主义的战争,获得和平。
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推动了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内的革命运动。在英、法、德三国中,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在德国,柏林军事工业的30万五金工人,为了对俄国革命表示同情,在年4月16日宣布罢工。在同一时期,莱比锡和其他城市的五金工人也发生了罢工运动。在这些罢工运动中,不仅提出了经济要求,也提出了要求民主和平的政治要求。这些罢工均因叛徒出卖,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可是,工人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平息。
-年,德国发生了次罢工,参加的工人有14.3万人。同时,德国前线开始了革命运动。年5月,“弗里德利赫大王”号战舰的水兵首先决定成立“士兵联合会”,但是没有什么成就。5月31日,“鲁意波尔特亲王”号战舰的士兵发起绝食运动。革命迅速地展开,目的是要用强力结束战争。8月16日,“威斯特伐里亚”号战舰上发生骚动,锅炉工人拒绝工作。所有这些革命运动均遭到残酷的镇压。在法国,4月间,罢工运动高涨起来。
年5月-6月间,法国工人罢工的次数达到战时的最高点。法国工人阶级听说俄国发生革命之后,冲到大街上,要求面包,要求停止战争,并要求在不兼并不赔款的基础上实现和平,法国在前线士兵的反战运动也展开了。不过,所有这些革命运动,都被法国资产阶级用武力和欺骗两种方式镇压下去了。在英国,由于俄国革命的影响,4月-5月间全国各地工厂的机器制造工人举行了罢工。4月29日,罗赤德尔的一些兵工厂由于该地某公司解雇了几个工人而罢工。
这次罢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邻近的工业中心,一些工厂代表越过职工工会的领袖,领导了支援罗赤德尔工人的运动,曼彻斯特的机器制造工人也起来援助罗赤德尔工人的罢工。5月5日,在兰开夏就有6万工人举行了罢工。罢工运动很快蔓延到大工业中心,并得到伦敦工业工人的响应。总之,年,英国有记录的罢工次数达次,参加的工人有86.1万人。这些罢工运动迫使劳合·乔治政府不得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让步,实行固定粮价,增加工资,扩大选举权,把选民数目增加了1.5倍。
根据年的教训,协约国决定年在各战线上协同配合作战,于春初同时在英法战线、俄国战线、意大利战线和马其顿战线发动进攻。德国已觉得单靠陆军的力量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枢密院遂于1月9日决定实行“无限制”的潜水艇战。所谓“无限制”,就是把中立国的船只也包括在攻击范围内。年1月31日,德国正式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成为美国参战的借口。
俄国的二月革命使协约国企图在一切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的计划未能实现,意大利也拒绝派军到马其顿战线。因此,只有英法军队在西线展开了攻势。4月16日,法德开始在理姆斯与苏瓦桑之间进行大会战,即历史上所谓的“尼维尔将军大血战”。法国总司令尼维尔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在取得政府同意后,决定以闪电战术,企图于24小时内突破德军战线。为了这次进攻,法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其中有多门重炮和野战炮,辆坦克,以及万发炮弹。法军的进攻计划被德军得到,因而这次进攻法国并未获得什么效果,反而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
这一战役的失败成了法国士兵公开反战的导火线。5月-6月间,法国军队中到处发生了反战骚动。对于军队骚动的情形,法国官方曾这样描写:“有一次,骚动者离开了自己的驻防地,携带着枪支、军火、机关枪驻在山岗上。另一次是在苏亚,由于听到巴黎传来的谣言,两个团在夜间离开原驻防地,占据了车站,强夺了机车并声称要开到国会去,整个前线上,这种小火焰断断续续,像水池上徘徊的火光一般,时燃时灭。”法国军队中出现的反战运动影响了法国的正式攻势。法国不能单独发动大举进攻,这给了德国统帅部以抽调西线军队猛攻俄、意的机会。
9月初,德军进攻里加,俄军统帅部本已知道,但并未注意里加的防务,而把里加让与了德军。10月,德军又占领了里加湾的达哥、艾塞尔、蒙岛等岛屿,并开始直接威胁彼得格勒。德军占领里加后,转过来协同奥军于10月24日开始进攻意大利,并获得全胜。意大利在卡波里多一战大败之后,德奥军打通了通往威尼斯的大道,只是由于英法军的增援,始挡住德奥军的推进。意大利在卡波里多一战的惨败引起了很大的政治后果,保证了奥匈军在这一年不会再受到意大利的威胁,并提高了奥匈军的士气。但德奥的军队已经疲惫,只能尽量坚守占领区,而不能再扩大胜利成果。
此外,英法因为调动了12个师到意大利而削弱了西方战线,这也使德国在西战线上的军事阵地暂时得到了巩固。意大利在卡波里多惨败的另一结果是促成了协约国最高军事会议的建立,这个会议是在凡尔赛召开的,是协约国走向统一指挥的第一个步骤。年,协约国不仅在进攻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海洋上也遭到德国潜艇的沉重打击。英国在潜水艇战的最初几个月所遭受的损失很大。
结语
从年4月到12月底,德国潜水艇击沉了万吨海船。此后,由于发明了捕雷网和捕雷器,并且英国组织了护送商船的“多维尔”巡洋舰队航行于英法之间,才使损失逐渐减少,并消除了危险。总之,协约国最感困难的就是年。在这一年里,德国获得了几次胜利,但它并未能最终摧毁协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