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篇28岁的交易员搞垮了岁的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年10月1日,《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一书正式出版,凭借一己之力致使赫赫有名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从此倒闭,其作者尼克?里森也因此登上了当时的热搜榜。

巴林银行于年在伦敦被正式创建,将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作为它的主营业务。截止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其核心资本在全球家大银行中排名第位。其突出的业绩受到了英国王室的青睐,并且收获了伊丽莎白女王作为它的忠实客户。巴林银行的显赫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年,英国中央银行宣布巴林银行倒闭(最终被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收购,虽然沿用“巴林银行”的名字,名存实亡罢了),百年银行就此落幕。全世界在唏嘘惋惜的同时,目光齐聚到“小人物”尼克?里森身上——杀死巴林银行的罪魁祸首。

NickLeeson

尼克?里森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他学习很努力,有远大的抱负,也展现了一定的天赋。毕业后,里森从三百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考茨公司仅有的两位录取者之一。尼克·利森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但他并不满意,每天的工作只是把支票堆放在办公室里,然后再包捆起来放到储藏室里去,他不甘心像个机器人,来来回回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由此可见,尼克?里森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在业务上搞点花样或许也是早晚的事情……

年7月的某一天,有位朋友告知里森摩根斯坦利银行需要人手,于是他便去应聘了,并且如愿得到了期货与期权部的职位,主要从事清算工作,他努力工作,早出晚归,但却并不安于现状——他一直想到交易大厅中当交易员为银行赚取利润并取得丰厚的薪金。

年6月16日下午,里森辞职离开了摩根斯坦利银行。当晚,他就去巴林银行位于波特索肯大街的办公室。在和一位负责人进行洽谈后,他得到了新工作——在巴林银行从事期货与期权部门作清算工作。

从此,里森便与巴林银行联系在了一起。他凭借扎实的业务水平和善于变通的思想一路高升:初到巴林银行雅加达分部,就依靠耐心严谨地清理票证为巴林银行消除了一亿英镑的负债(后台工作);年一整年追踪视察巴林银行在欧洲和远东的业务,四处寻找适合巴林银行发展的新机遇,并建议在法兰克福设立分行,以便打入正在成长的欧洲市场。下半年,里森抵达新加坡,巴林银行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分行,任命里森成为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的总经理(前台工作)。他的存在的确为巴林银行做出了贡献,业务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不应该成为管理者疏忽的理由。一个致命的祸端被埋下:里森同时肩负前台后台的工作,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其次,里森被安排的工作都是一些低风险的套利交易(在价格较低的交易所买进期货头寸,形成多头,在价格较高的交易所卖出期货头寸,形成空头)和卖出跨式期权(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有相同行权价格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工作,没有大的盈利,也不会出现巨大亏损,只需要看准时机进行操作即可,然后,从后面的结局看来,里森并没有“按常理出牌”,这也就是第二个祸端了。

然而,里森违背“常规操作”的动机可并不仅仅来源于“一腔热血”,对于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里森来讲,他不会轻易激进冒险的,更大的利益驱动是帮助下属弥补操作错误,瞒报上级,保住职位,因此他需要暴利带来的“额外的收益”去“补窟窿”。

当然,监察巴林银行账目的部门也不是那么好骗过的,里森还是没少费尽心思,手段之一就是“设立虚假账户”骗过审查部门。

里森的一己之力,巴林银行的倒闭,并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四大祸端:瞒报上级、设假账户、前台后台、违背常规。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瞒报上级,设假帐户,前台后台

里森手下的一位新上任的交易员误将客户买进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同看作卖出20份,由此造成了2万英镑的损失,随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了点,损失达到了6万英镑。作为直属上司的里森并没向上级汇报,而是利用虚假的错误帐户掩盖了亏损(通过伪造客户信息和账户谎报这是客户单方面的亏损)。

另一次是一位作为里森的好友的交易员在一次交易中出了错误,损失高达万英镑。里森为了保住乔治和自己的职位,便将乔治的错误记入了帐户。

帐户之所以可以长久的存在而不被人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里森同时拥有前台和后台的权力,这样缺乏监督和约束的设定使得他无论捣什么鬼都可以轻松地掩人耳目。

类似的行为发生了数次后,虚假账户的“窟窿”越来越大……

里森终究面临着如何弥补这个“巨大窟窿”的问题,不及如此,他还要考虑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每月的内部审计和交付金融交易所SIMEX索要追加的保证金(因为账户有巨大亏损,如果不追加保证金就会被平仓,亏损的钱彻底覆水难收)。

这就好像是一个巨大麻烦起始的小谎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放大,账户的亏损由0万、万英镑,万英镑(这其中里森的确凭借“私下交易”和“里森的策略”(详见下文)弥补了一小部分,甚至有过转亏损为略有盈余,但使里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年,这个错误账户的实际亏损达到了2.08亿英镑!为了掩盖它们,里森需要更多“额外的高收益”,因此不得不持续进行私下交易和高风险交易。

违背常规

里森的第一个交易策略是卖出日经的跨式期权(Straddles),即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有相同行权价格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如果同时买入,就形成一个V型的结构,这意味着在股票价格波动不剧烈的时候是有亏损的,但是,在股市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会产生巨额收益。如果同时卖出,就会形成一个倒V型的损益结构,只有在股市波动不剧烈的时候有收益,在股市暴涨和暴跌时会出现难以估计的亏损。里森所做的卖出跨式期权就是倒V的情况,在股市不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是可以持续盈利的,而且当时日本经济在30个月的萧条后已开始复苏,因而看起来是一个低风险的策略。

第二个策略原本应该是套利(利用日经期货合同在不同交易所的价格不同进行高买低卖)在价格较低的交易所买进,形成多头,在价格较高的交易所卖出,形成空头。比如而日经在日本价格比较低,新加坡价格比较高,就可以在日本买入,新加坡卖出,从中赚取价差。一边买一边卖,套利的行为一般是不会出现巨额亏损的,当然也不会有巨大收益。只是里森原本该遵守的游戏规则。但他并没有。

但里森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交易策略从一多头一空头变成了两个多头,也就是单边交易(在两个市场同时买入日经期货合约,涨则收益倍增,亏则损失加倍。这种策略类似赌博,因而一般是不被授权允许的)。

凭借这两个策略,里森的期盼是既可以弥补错误账户的“窟窿”,又可以满足虚荣心,展现出超凡的交易策略。

在起初,里森确实如愿了,他在年第一次赚到万英镑(占巴林银行全年盈利的10%),因此获得了13万英镑的年终奖(相当于基本工资的2.6倍)。

“灾难”降临

然而所有谎言都有被识破的一天……

年1月17号,日本神户大地震(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是自年来在日本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导致日经指数大幅下跌,一日之内暴跌多点,点因此失守。里森的策略一和策略二也因此完败。

里森并没有就此收手,他还幻想着力挽狂澜,期盼日经指数回升至点之上,于是他继续大量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卖出指数看跌期权,大量卖空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进行着丧失理智的豪赌……

此时,远在英国的巴林银行总部,本来应该迅速核查问题来源,却偏偏选择了深信远在新加坡的这个“天才交易员”可以力挽狂澜,立马就批准了3.54亿美元的追加保证金。随着里森的行为愈发失去理智,巴林银行也在4个星期内批准了高达8.5亿美元。Unbelievable……巴林银行也不是很清醒……

THE

END

结局我们都猜到了,年2月23日,日经指数下跌了点,日本政府债券也在一路上扬。而里森恰巧做的都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操作,这一天,截至收市时,里森总共持有份日经指数期货的多头合约和份日本政府债券期货的空头合约。面对损失高达万英镑(这个数量已经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巴林期货新加坡分行无力缴纳这一天的保证金,里森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挽回不了整个局面,留下了一张“I’mSorry”的便条后溜走了(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里森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破产,也顺利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先是在德国监狱服刑9个月(因为事件败露后他曾逃往德国),然后转到新加坡监狱继续服刑3年7个月)。然后带着自己的成名作《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出狱了,甚至在之后去攻读了一个心理学学位,参加大大小小的讲座论坛,接受媒体的采访,他确实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里森闻名于世了,而巴林银行却不复存在了,多么讽刺啊……

丑闻就是丑闻,教科书上给尼克?里森的标签可能永远都是‘金融流氓’

然而里森的一句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他说:“其实巴林银行迟早会倒闭,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权以求生财之道,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却一塌糊涂,我开设非法账户,以及随后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诱因而已。”

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和上上下下的部门被一个普通的交易员玩弄于股掌间。

上级的漫不经心,总部的过分信任,职位设定的疏忽,检查系统的漏洞,巨大的利益驱使……

从某种程度上讲,

巴林银行就是尼克?里森最大的帮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zy/5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