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人们从一个自己待腻的地方,
蜂拥向别人待腻的地方。
——鲁迅
国人蜂拥向西欧的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而西欧的人,则蜂拥向伊比利亚半岛。比起声名远扬的西班牙,葡萄牙更像是欧洲大陆上被隐藏的一位活色生香的尤物。
它曾经是大航海时代的霸主、水手的故乡,它还是欧洲第一批崛起的帝国。有人从这里出发,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气候更暖,阳光更软,色彩更艳,饮食更香。
本期《小艾玛的游乐园》便从里斯本开始,带大家探索葡萄牙。里斯本(Lisboa)是葡萄牙的首都,这座城的历史比伦敦、巴黎更为悠久。可惜的是在年,里斯本毁于一场9级大地震,葡萄牙人在废墟上重建了里斯本。随后它幸运地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现如今得以完整的面貌示人...
01阿尔法玛
里斯本是一座建在七座山丘上的城市。城东的阿尔法玛区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存在,座落于特茹河湾的小山丘上,是里斯本在经历大地震之后唯一幸免于难的区域。
这里的山坡泾渭分明,起伏有致,蜿蜒的石阶小巷数不胜数。阳台上晾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房屋外墙贴着五彩缤纷的瓷砖,街头巷尾中回荡着法多(Fado)名谣,这些都是阿尔法玛区的标志。
它就像一个令人心情愉悦的迷宫:狭窄的街道、广场与棕榈树组成的每个转角、每扇门后仿佛都藏着惊喜。
★搭乘有轨电车
各种颜色的有轨电车,慢吞吞地爬上爬下,是阿尔法玛最有趣的一道景致。这里的电车拥有年的历史,车厢内朴实的红木结构与金属构件打磨出时光的质感。
其中,28路电车是最受游客青睐。它沿着陡峭狭窄的街道穿行,迂回在古老的房屋、宁静的修道院和山顶皇宫的断壁残垣间。所有蕴含着里斯本内涵与艺术气息的地方,都可以搭乘28路到达,就像翻开一本流动的历史书。
里斯本的小偷并不多,但基本都聚集在28路有轨电车上,所以坐车的朋友们不要在欣赏美景之际放松警惕。
如果不愿坐电车,还可以选择东南亚特色——电突突。坐上它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梭漫游在古老和现代之间。
★穿街走巷自由行走
阿尔法玛的精髓都藏在蜿蜒的小巷里,五颜六色的老房子写满了故事。你会随时在街角墙边发现一些有趣的涂鸦,涂抹出里斯本最精彩的韵味。
葡萄牙特有的蓝白瓷砖根本不需要到博物馆寻觅,也许一转弯,就会拥有一整条街的惊喜。偶遇的路边摊也千万不要错过,有些别具特色的小物件可是别处难寻!
老城中还有不少充满怀旧情调的杂货店、咖啡店和酒吧,大都会从日上三竿一直营业到半夜,因此也成为许多里斯本人夜生活的不二之选。
破碎的石子路、高高低低的阶梯、墙角的一捧鲜花、层层叠叠的桔色屋顶,一切都如此的悠闲。喜欢自由自在旅行的朋友们不要担心迷路,尽情地沉浸在这里就好...
★听一曲法多(Fado)
年左右,法多来到葡萄牙,其地位相当于西班牙的弗拉明戈(Flamingo)。但与弗拉明戈边跳边唱不同,法多只唱不跳。
法多在早期主要表现家人对于即将出海的亲人的眷恋,通过歌曲向他们表达不舍,盼他们早日归来,因此大多数法多表达的都是哀怨、失落和伤痛的情怀。独唱者的特有腔调搭配独特的葡萄牙吉他,空灵且动人。
弗拉明戈是狂放、粗犷、肆无忌惮的,那种激情会让观众瞬间流下热泪。而法多是隐忍的,是一种哭不出来的忧伤。歌者通常是中音,嗓音在浑厚间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圆润。
里斯本最好的法多小馆子基本都在阿尔法玛区,走在街上就能听到这悠扬悲伤的歌声在回荡。天洪和Emma走进的一家名为CLUBEDEFADO的小馆子,墙上贴满了名人与老板的合影。老板MarioPacheco是一位著名的法多歌手。
▲WoodyAllen来过这里
▲老板和C罗合影
和观看弗拉明戈不一样,在法多歌者吟唱时,观众一般不能欢呼舞动,只能静静地倾听,以至于天洪后来完全不敢再按动快门。法多没有华丽的乐队,两把吉他便能奏响拨动心灵的乐曲。
不过法多也不都是忧伤的(万一有人想表达“他终于走了,又到我自由解放的时刻了!”),最后一曲,突然就欢乐起来,台上台下一唱一和,气氛无与伦比的美妙。
★观景台俯瞰
阿尔法玛去有两处观景台值得一去,第一处便是圣乔治城堡。它是阿法玛地区的至高点,远看像拱卫在山巅的城池。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堡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由凯尔特人建于5世纪,占地平方米。
堡内的观景台是俯瞰里斯本市区及特茹河的绝佳地点,更是观赏日落的极佳选择地。从这里向下望,阿尔法玛区带着阳光色泽的屋顶就这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铺阵开来,一直延绵到蔚蓝的河边,令人悠然神往。
另一处观景台是太阳门广场,从这里望去,圣维森特教堂和圣乔治城堡就在最高处傲然昂立,美不胜收。比起圣乔治城堡,太阳门广场观景台离特茹河更近,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湛蓝如海。
观景台附近都设有各色小咖啡厅,伴着如梦的水色与美妙的城市景致,呷一口香浓的咖啡,感受阿尔法玛区缓慢单纯的生活步调。
02贝伦区
里斯本的阿尔法玛老城区,纪录着里斯本的沧桑;而临近港口的贝伦区(Belém),则叙述着大航海时代的壮阔。虽然地理大探索与殖民时代已成为过去,葡萄牙也优雅地退下光辉舞台,静静地待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但曾经大航海时代的伟大英姿仍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
贝伦区最令人惊叹的建筑便是热罗尼姆修道院(MosteirodosJerónimos)。它始建于年,经历了年的时间才建成。这座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见证了葡萄牙的鼎盛时期。
修道院除了宗教的元素之外,也揉合了很多大航海时代的元素,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完美结合。被后世认为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是历史的唯一,无法被抄袭。
而贝伦塔(BelémTower),则是充满大无畏精神的大航海时代水手们在里斯本起航的起点和回航的终点。这座有年历史的建筑,是葡萄牙的象征之一,年跟修道院一并列入世遗。
贝伦塔旁边的发现者纪念碑(Padr?odosDescobrimentos),是对大航海时代最好的赞颂。登上纪念碑的顶端,就能鸟瞰整个港口,和纪念碑上的达伽马、麦哲伦一起,为远航的水手壮行。
*小知识:达伽马(VascodaGama)是葡萄牙最伟大的航海家,他是首位到达印度的西方航海家,开拓了欧洲至印度的香料贸易,为葡萄牙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各地以他命名的地方数之不尽:里斯本的达伽马大桥、印度果阿的达伽马城以及澳门的华士古花园...甚至连月球上也有以他命名的地方,足证他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在纪念碑上向西眺望,4月25日大桥(Ponte25deAbril)记录着葡萄牙人民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历史。
它的曾用名是当时的独裁领袖萨拉查,但是独裁统治的结果引起人民强烈的不满。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极右派领导的独裁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自由日,大桥也随之改成现在的名字。这座大桥1:1仿制金门大桥,已经成为里斯本的标志。
从贝伦塔往回走到热罗尼姆修道院旁便是贝伦蛋挞店(PastéisdeBelém)。此店开张于年,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可谓老字号。它是葡式蛋挞的正宗鼻祖发源地,所以前来旅客都要到此品尝。
贝伦蛋挞店有多出名?从看它门前长长的队伍就知道了。每天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人潮脚踏在门前年的葡式碎石地上。
当其他店铺每天还愁着卖不卖得出几百个蛋挞时,贝伦蛋挞店却可以一天轻松卖3万个蛋挞,高峰期甚至可以超过5万个!
葡式蛋挞与修道院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世纪,热罗尼姆修道院用大量的蛋白给衣服上浆,剩下的蛋黄修女们就用来做点心。
后来葡萄牙自由党人发起革命,修道院被迫关门,穷困潦倒的修女们把蛋黄制作的甜点沿街售卖。一家糖厂老板灵机一动,将蛋挞的配方买了下来,在修道院附近开了一家专门制作蛋挞的店,取名为贝伦蛋挞店。
Tips:贝伦蛋挞店分外卖区和堂食区,门口排队的人们都是买外卖的。如果不想等那么久,可以选择从标有“Eat-in”的小门中走入去屋内点餐享用。
03寻味里斯本
葡萄牙是非常讲究吃的民族,这里的美食秘诀得到了较好的传承。高品质的原材料按照最传统的食谱或用创新的方法烹饪,色香味俱全。所以,葡萄牙不仅是用来玩的,还是用来吃的。
★蛋挞PASTELDENATA
在里斯本,最先嗅到的香,一定是蛋挞的香。我们已经提到了大名鼎鼎的贝仑蛋挞店。但除了这家以外,里斯本还有很多家值得品尝的蛋挞店,且不用排队。天洪和Emma去到的这家叫Manteigaria(黄油店)。
开在里斯本希亚多区的Manteigaria曾经是一家正宗的黄油店。年之后,这里重新翻修,不但保留了老式建筑的特点,还融入了现代艺术风格,也让小店成为希亚多地区一家标志性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全程对外开放蛋挞的制作过程,没有丝毫的保留。小伙伴们可选择在店内品蛋挞、饮咖啡,再观赏纯正的葡式蛋挞制作过程。
由于是现场制作、现场贩卖,Manteigaria的葡挞温度很暖,飘着自然的淡淡奶油香味,金灿灿的色泽非常讨喜。洒上一点肉桂粉,咬上一口,浓郁的奶油味充斥口腔。它的外皮与其他葡挞有点不同,并不属于香脆的类型,而是更接近港式蛋挞的那种酥软,拿上手后让人担心它会融化在掌心...
Manteig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