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年第2期。
作者:李艳红,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引言
国际交往中,国与国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互间的了解程度。冷战期间,美苏之所以没有发生热战,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苏联国情的深入研究,而研究的工具就是语言。冷战以来,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俄语学习和俄罗斯研究的措施以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安全战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政府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警惕,在语言政策上,继续支持俄罗斯和东欧国家语言文化的研究,并通过国际教育等途径增加外语人才储备。年10月,由于资金短缺,美国国务院叫停了实施近30年的“东欧及原苏联研究和语言培训项目”,此举受到美国学界的猛烈抨击。事后不久,乌克兰出现政治危机,不久后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美俄关系跌至冰点。美国国务院再次认识到了解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重要性。年4月,国务院恢复了该项目的拨款,继续支持美国学者、研究生和科研单位进行东欧和欧亚地区的研究和高级语言技能培训。从政治上看,这一项目的“复活”,表明东欧地区在美国全球利益中始终如一的战略地位。从理论上看,美国的做法是对语言战略的调整,即根据国际局势和本国语言需求,调整外语人才储备,应对外界挑战。
针对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过去的了解和分析大多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入手,没有剖析美国如何利用语言资源达到政策目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语言功能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语言、国家安全与外交的重要关系。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解释国家语言规划行为的相关理论,还没有将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划行为当成战略对象来研究。本文以“东欧及原苏联独立国家研究和培训项目”为例,探讨美国的全球语言战略规划以及对苏联和俄罗斯的语言战略及所采取的措施。
一美国的语言战略规划
战略是调动一切力量与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与科学。战略可涉及不同的领域:经济战略、国防战略、外交战略、文化战略等。战略的目标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国家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战略资源(如人口、自然资源、地理、军事、经济、政治、人文、语言等),战略资源的多少体现国家实力的强弱。当语言为国家大战略目标服务时,语言就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效丰富和利用语言资源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就是国家的语言战略规划。
(一)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美国语言战略
国家语言战略(NationalLanguageStrategy)是基于国家语言需求,为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宏观语言规划。国家语言能力是指国家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对语言需求的应对能力。外语人才越多,国家语言能力越强。国家语言能力是重要的软实力。当语言能力被视为沟通各国文化的工具和增进国际间理解的桥梁时,语言能力能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当语言能力被视为战略武器用来了解敌情和与敌人作战时,语言能力能增强一个国家的威慑力,较低的国家语言能力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利益。例如,美国高层把九一一事件发生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情报机构没有及时翻译重要信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是美军对当地语言和文化缺乏了解。
语言战略依据国家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政策导向——安全导向、经济导向、意识形态导向或政治导向。美国是一个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非常强的国家,导致其在制定国家战略时必然偏向国家安全。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迫使美国立即通过《年国防教育法》,该法第六章支持高校发展外语教育和国别研究。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将国家语言能力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于年公布“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加强关键外语的教育。
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语言战略紧紧围绕国家的核心利益实施。美国历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其核心利益分成国防、经济、价值观和国际秩序四个方面。语言战略必然为这些内容服务,语言的作用表现在:在国防方面,为美国本土和同盟国的安全服务,提升国家硬实力;在经济方面,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应对亚洲经济腾飞,出台了《年经济安全教育法》,首次将外语能力和经济安全联系在一起);在价值观方面,推动民主价值观和美国文化的传播(例如,通过广播、电视和外援等途径传播美国文化);在国际秩序方面,增强美国的国际领导力,树立世界领导者形象。
(二)关键语言规划
美国语言战略的国家安全导向主要表现在关键语言的规划上,即哪些语言对美国利益来讲是关键性语言,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根据该法第六章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教育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关键语言列表,并以此为据确定国家优先扶持的语言和区域研究中心。~年,教育办公室连续发布四个公告明确了6个最关键语种(按字母顺序排列):阿拉伯语、汉语、印度斯坦语(现在的印地语和乌尔都语)、日语、葡萄牙语和俄语。在年7月1日的第四个公告中,教育办公室确定了四个关键级别的83个语种:一类关键语言6种(国家最需要的语言),二类关键语言18种(不是特别急需的语言),三类关键语言59种(现在不太重要但将来可能重要的语言),其它“被忽视的”语言被列为第四类。此后,美国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对关键语言列表作出多次调整,语种的认定原则是:有利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异军突起,美国的危机意识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出台了《年经济安全教育法》(Pub.L.98-)。该法第二章规定,教育部在指定期限内公布关键语言列表作为政府资助外语教育的依据。随后,美国教育部长于年8月在《联邦公报》(50FR-)上公布了最终的种关键语言。九一一后美国的关键语言规划继续走向制度化。根据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美国教育部要与其它政府部门协商制定并公布年度关键语言列表。~年公布的关键语种没有变化,共78种,最关键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汉语普通话、波斯语、韩语、俄语和乌尔都语。除了教育部,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和情报部门分别确定了本部门认可的关键外语,但总体差异不大。这些部门在实施关键语言战略时根据项目不同,支持的语种也不同。如国务院“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支持的关键语言有13个:阿拉伯语、阿塞拜疆语、孟加拉语、汉语、印地语、印尼语、日语、韩语、波斯语、旁庶普语、俄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国防部“国家领航语言计划”支持的语种是9种:阿拉伯语、汉语、印地—乌尔都语、韩语、葡萄牙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土耳其语、俄语。还有其它很多类似项目。
总体而言,美国政府通过规划关键语言引导外语教育朝着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方向发展。关键语言列表作为美国政府认定和支持外语和区域研究中心的重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一个风向标。
(三)语言战略实施体系
自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教育部、国务院、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四位一体的关键语言战略实施体系。
这一体系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实施途径和内容。共同的目标是:(1)建设从中小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外语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2)增加外语学习者人数;(3)增加外语教师数量;(4)增加非通用语种数量;(5)建设国家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实施途径是管理部门依托高校建设语言和区域研究中心,实施关键语言教育项目。国务院国际交流项目——东欧及俄语培训是这一实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国对苏联及俄罗斯的语言战略
美国的语言战略是冷战的产物,苏联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是美国支持语言和区域研究的主因。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语言战略是遏制苏联的工具,手段主要包括通过俄语学习了解苏联的动态,通过英语教育传播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的语言战略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