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构成生命的人体器官、细胞就更神奇了。
无论高矮胖瘦,创造一个你需要亿亿亿个原子;
而你的个人血脉自生命开始以来的30亿年从未中断;
你的心脏每天大约跳动10万次,一生多达35亿次;它每小时派送大约升血液至你的全身,一天推送的血液量为升,比你一年往汽车里加的燃油量还要多,而血液绕身体一周的旅程大约用时50秒;
你的肾脏每天处理大约升水(差不多能装满整个浴缸),外加1.5公斤的盐;
身体里大约有99%是细菌,不到1%的“你”…….
比尔布莱森BILLBRYSON的新书《人体简史》,年6月由文汇出版社初版。
以游记作家闻名的布莱森继《万物简史》之后(在长达17年时间的综合调研之后)推出的这本科普巨著,延续了他独特的诙谐写作风格,俘虏了一票大众读者。
毕竟能吸引读者看完一本厚达页的科普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关于听觉,常规的科普内容是:声波震动耳膜,从而激活听小骨,听小骨负责放大声音再通过耳蜗将传递到内耳,再传递到大脑整合所有信息后运算出刚才听到了些什么….
但在布莱森的科普书里会出现像看小说读游记一般的篇幅:
耳蜗还没有向日葵种子大,三块听小骨能放进一枚衬衫纽扣。但就是这三块微小的骨头、若干条肌肉和韧带、一张精致的耳膜、一些神经细胞,它们组合设计出一套装置近乎完美的保真度,捕获一整套听觉体验—亲密的低语、余音绕梁的交响乐、雨滴在树叶上的舒缓淅沥……
同时还不忘友善地指出了那些正在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日程行为习惯:
然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人类学会了朝自己的耳朵里插入塑料耳机,让耳膜隔着几毫米承受高达分贝(高于分贝的噪音可使耳膜爆裂)的旋律咆哮。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里的条头发状细丝(学名:静纤毛)会磨损并不会再生。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弄坏了静纤毛就将彻底失去了它。所以当你为耳机的音响效果而赞叹时,别忘了这昂贵的技术向你传递的听觉体验,只能差不多接近你的耳朵免费为你所做的一切。
这种风格几乎贯穿全书。作者不仅善于用具体的科学数字让读者感知人体构造的奇妙,更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幽默风趣地揭示我们身体各部位的任务运作,并通过罗列一些耳熟能详的病症原由:如皮囊与粉刺/青春痘、汗腺和脚臭、大脑与假象、糖尿病和胰岛素、非酒精性脂肪肝、吸烟和肺癌、饮食与健康等等让你产生一种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链接。
还有一些诸如食物在女性身体里逗留的时间比男性多一整天、
瘦人拥有更多吃不饱的肠道微生物、
一个热情的拥吻就能传播10亿个细菌等
冷知识的穿插也恰如其分地缓解了传统科普书的无聊特质。
结语:
这是一本不偏重专业知识但又相当有趣的人体科普书籍。
翻开书本一起历游,看看你的身体里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秘密!
唤醒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敬畏、感恩及珍爱!
涩啦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