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
桃子姐姐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为何连强盗都不敢去抢?
·趣味科普·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便讽刺了唐玄宗为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不惜动用国家邮驿运输系统。
中国古代邮驿系统靠的是驿站,古代的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但是再快的马都不可能直接跑到目的地,实际上要靠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赶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
“八百里加急”对人和马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如果,送信人本身体质差一些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所以在古代时候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杜牧会对唐玄宗从千里之外的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给杨贵妃的愤怒了。
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年),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当时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之内唐玄宗就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里,约合现在的公里。
这其实在道路和工具都不发达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多才能到。
到了宋朝,邮驿的驿卒基本由兵卒担任,规模自然不如唐朝庞大,但传递的速度却丝毫未受影响。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
后来,著名抗金名将岳飞在前线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即是当时最快的朱漆金字牌。据《宋史·岳飞传》记载:“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现如今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边疆守将在遇到紧急军情时都会飞马传递文书,而奉命传递差役则会在路途中频繁呼喊:“紧急军情,六百里加急,亦或是八百里加急。”
为此后来八百里加急则经常用来形容事态紧急,关系到江山社稷,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我国的历朝历代都对其都非常重视,唐朝更以法律的形式将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做出处罚。
唐朝律法规定,驿长负有若干职责,首要有必要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状况。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最为严厉的就延误之罪,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可处徒罪二年。
为了防止拦路打劫的强盗劫去文书。当时,唐朝律法规定,若是有人胆敢耽误或劫持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要是导致更严重后果,例如因书信贻误而战败的则直接判死刑,同时家人连带。
《大唐六典》就曾有记载:“(驿卒)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
正是在这样的严厉惩处下,连强盗都不敢去抢,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简直是找死,而且是全家都会遭殃。
正是由于驿站的历史悠久,在中国的地名演变中也留下了浓重的身影,比如河南省有个地级市,名叫驻马店,就曾是南北交通要冲中的著名驿站,驻马店就是因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最后我们要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驿传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邮驿制度也历经春秋、汉、唐、宋、元的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邮驿制度在我国古代运输中和通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封建王朝统治者靠着这些驿站收集信息、发布政令,掌控全国,维持统治。可以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军队存在,邮驿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疆域的统一,同时还为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外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