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我带着一个28寸的行李箱和大大的双肩包登上了飞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飞行了一万公里后,飞机降落在Schiphol机场。这是个繁忙又现代化的机场,第一次一个人出国的我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观察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和来来往往各种肤色的旅客。
不过在一阵新鲜感过后,我不得不担忧接下来的16个小时要怎么在这个机场度过。因为阿姆斯特丹只是我的中转站,距离我的最终目的地,还有一万公里。
我要去厄瓜多尔的曼塔(Manta)支教两个半月。一片非常陌生的大陆,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国家。我只知道曼塔是一个海滨小镇,出产金枪鱼。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拉丁美洲?
一切的起点就在这里。
记得回国后第一次去学校,室友们看到我惊呆了,评论是“又黑又壮”和“异域风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重了8斤。
当然,我改变的不仅仅是外形。
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Quito)的机场,我和组织派来接机的小伙接上了头。他带我去了汽车站,买了下一班去曼塔的车票。这将是一次耗时9小时、从海拔米的安第斯高原城市到海滨小镇的长途旅行,没有高速公路,几乎都是盘山路。长途巴士是厄瓜多尔人民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这段曼塔往基多的山路后来走了好多次。那时为了省钱省时间,总是坐夜车从曼塔出发,睡一觉醒来就到基多了。其实这段路开夜车挺危险,巴士坠崖的新闻并不少见,只能说那时心很大。
在汽车站,我发现原来接机小伙并不会跟我一起去曼塔,在经历了三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要独自和一车厄瓜多尔人民共渡9小时有点魔幻。我记得坐在边上的是一个带着大包小包的大妈,之所以还能记住她是因为她手里抱着一个蕾丝枕头,不是旅行U型枕,而是真正睡觉用的枕头。那一路我都很忐忑,毕竟目的地是厄瓜多尔最穷的省。
这不是一篇迟到了十年的游记,
而是经过了十年还能留存在我脑海中的回忆。
Manta
曼塔
曼塔港口,离学校很近
曼塔街景
支教的学校是一所为贫困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的小型慈善学校,只有一楼和二楼是教室,我和其他几个老师、校长都住在学校的3楼。校长Tanya是一位四十几岁圆滚滚的大妈,嗓门超级大,每天放学会开一辆面包车送一些学生回家,她就好像是所有孩子的妈妈。熊孩子们怕她也爱她。我们学校对面是一所私立贵族学校,每天放学时路上总是停满了接孩子的私家车。虽然家庭条件天差地别,但孩子们都是一样阳光可爱的。
食堂大妈们
班里的小可爱们
中午所有学生都会去地下一楼的食堂吃饭,老师们会轮流给大家分发食物,吃饭前会有一位老师带大家做祷告。给孩子们分菜时,他们都会睁大看似无辜的双眼,装可怜说“Másmás!Unpoquitomás,porfavor”(再多一点!)学校食堂大概每周有三天都在吃金枪鱼,可见金枪鱼产业在这里是多么重要了。食堂的阿姨们做菜很好吃哦!
收到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写在作业本撕下来的网格纸上,折得很小很小,来自班里一个11岁小男孩。他比其他小孩早熟一些,也是让老师头疼的捣蛋鬼。他妈妈似乎有酗酒和精神问题,Tanya说他妈妈喝完酒会打他,而他好像没有爸爸。每周他身上都会有新的伤痕,让人看着难过。Tanya说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走在正道上会有不错的前途。不知道这个总是让老师头疼的小男孩现在有没有念大学呢。
每个人都会告诉你,晚上不要一个人出门,不要带包,也不要带超过5美金。每天走在路上都会接受所有人的注目礼和各种招呼,从普普通通的“Buenosdias”到“Linda,guapa,hermosa...”(络绎不绝的拉丁情人式赞美,他们可以看着你说一长串不带重复的),不过最最最常听见的是“Chinita”(意为“中国小姑娘”,比较亲切的叫法)
厄瓜多尔的足球超级联赛,妇女儿童免票入场
有一天Tanya带我们去早上的海鲜市场买鱼。这是一个在海滩边,非常繁忙的市场。可以看见不断有渔夫的小船向岸边靠近,岸上的人纷纷跑去帮忙搬新鲜捕到的鱼。整个市场和海滩上几乎看不到女人,只有我们这几个跟在Tanya身后。在海滩上看见了颇为震惊的一幕:一排排鲨鱼,和被割下的鱼翅。当时我还不相信他们会特意捕鲨鱼吃,在当地菜单上也没见过。
后来知道,捕捞鲨鱼在厄瓜多尔是违法的,但如果鲨鱼是自己“不小心”游进渔网,则不会追究责任。
真的会有这么多鲨鱼不小心游进渔网吗?
Tanya认真挑选金枪鱼
关于曼塔的吃喝(我的8斤肉是怎么吃出来的)。
在路边的小摊点一碗Encebollado鱼汤(我的最爱),挤上青柠汁,倒上脆脆的Chifle大蕉片,完美的早餐。最常喝的饮料是甜死人不偿命的水果奶昔(Batido),选一种水果,然后看着摊主往搅拌机里加牛奶、冰块、还有好多好多白砂糖,可是大家都爱喝呀。下午的零食可以是路边小摊卖的炸饺子(Empanada),里面包裹着浓浓的芝士或是甜甜的香蕉。有时我会在街角的哥伦比亚面包店买一杯1.5美金的香草布丁(Flan),然后和Helena分着吃。还有酸橘汁腌海鲜(Ceviche)不能忘!和秘鲁不一样的是,厄瓜多尔的Ceviche会配油炸大蕉块(PataconesdePlátano),就像面包一样当做主食。香蕉共和国名不虚传~
Encebollado
洋葱,金枪鱼,香菜和油炸大蕉片
Ceviche
虾,青柠,洋葱,香菜和油炸大蕉块
PuertoLópez
洛佩兹港
坐小船出海看鲸鱼,记得那是个阴天,小船颠啊颠,然后真的看见了鲸鱼!还见到了它们跃出水面的样子。
还原当时场景
我拍的-o-
Monta?ita
蒙塔尼塔
一个冲浪嬉皮派对小镇。街两边是各种热带风情的餐厅和酒吧,还有梳着脏辫摆地摊卖彩色首饰的嬉皮士们。
晚上小镇中心的酒吧街两边摆出了像小吃摊一样的各种露天TikiBar,小推车吧台上排列着各种热带水果和五颜六色的鸡尾酒,记得喝的第一杯鸡尾酒是天蓝色泡泡糖口味,对当时的我来说好像走进了一个新世界。
第二天,一行5个女生一起Hitchhike(搭便车)拦下一辆小皮卡,我们一人付了1美金当油费,在皮卡后面的货箱里风中凌乱一路吃灰颠簸了三小时回曼塔。在加油站时,司机还被警察查了证件,可能因为一车外国美女太醒目,哈哈。
Cuenca
昆卡
第一次吃了天竺鼠(Cuy),看到它们被一根木棍插着的样子觉得好可怜。
这也是以巴拿马草帽出名的城市,顺理成章买了一顶带回家。不知道为什么买了诡异的大红色,戴着好像女巫,回国也没有再戴过。
看着我的大红帽成型
在一家照相馆穿着印第安妇女的衣服拍了一张照片留念,照相馆的老板说“你是我的第一位中国顾客”,哇!
Guayaquil
瓜亚基尔
相当于厄瓜多尔的上海。市中心的公园ParqueSeminario里有蜥蜴四处随意爬行,近距离接触它们还是很可爱的。
谁在它肚子上涂鸦了?
ParqueSeminario
晚上在LasPe?as和Helena看完夜景回酒店,街上时不时有黑车司机停下问我们要不要搭车,也看不到什么正规的出租车。惊慌之中我们向路边的警察求助,让他帮我们找辆出租车。结果,他手一招拦下一辆黑车,跟司机说了几句之后就告诉我们可以放心乘坐了。好吧,好像没有更安全的选择了。
充满艺术气息的LasPe?as
Otavalo
奥塔瓦洛
安第斯山上的小镇,以超大的露天手工艺品市场出名。去了两次,每次都把身上所有的美金花完。
买买买
Ba?os
巴尼奥斯
极限运动小镇,时不时可以看到许多人在大桥上准备蹦极。在波兰小伙伴的怂恿下,我尝试了攀爬瀑布。穿着全套装备拉着绳子跟向导爬到瀑布顶端,湍急的水流让岩石变得非常光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最后从瀑布顶端速降,简直吓尿。
还原当时情景
Amazonía
亚马逊雨林
在进入雨林深处的前一天,我和两个小伙伴参加了瀑布徒步行程。向导没有提前告诉我们途中需要游过一条河,没经验的我和Helena都没有准备泳衣。于是,我就穿着牛仔长裤在亚马逊的河里游了一次。而我们俩都没有带备用长裤。
当天傍晚急急忙忙跑去Tena小镇的超市,好不容易找到两条男童运动短裤可以穿,天真的我们以为万事俱备了。到了亚马逊森林之后,部落向导告诉我们在雨林里一定要穿长裤,因为亚马逊的蚊子非常凶残。
遮阳防蚊
两不误
牛仔裤还没有干,那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只能睡裤上场了!我们在粉粉的睡裤外面套了男童短裤,再穿上向导给我们的黑色长靴,就打算去征服雨林了。
入乡随俗
可可果,所以巧克力是水果
雨林里住的小木屋
记得人生中最美的夜晚就是在亚马逊河上泛舟,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可以听见树丛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最让人惊喜的是河里某种会发光的鱼会在水面跳跃,就好像TinkerBell们在给我们引路。虽然,最后独木舟差点撞上一只大鳄鱼,引得一船人很惶恐,但这依旧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晚上。
Quito
基多
第一次真正游览这个首都城市是一个连假小周末。从曼塔坐了9个小时的夜巴士,在清晨六点半到达这个尚在睡梦中的城市。高原的清晨冷嗖嗖,这时候最适合去市场吃早饭了。
SantaClara市场的烤全猪
你会看到一整只巨大的烤猪安静地放置在摊位后的桌子上,穿着围裙的原住民大妈熟练地用刀割下几大块烤猪肉和脆脆的猪皮,再加上一勺烤土豆。还可以配上一碗清甜的鸡汤,里面会有鸡肉,胡萝卜,Yuca和香菜叶。走马观花看了旧城区和赤道纪念碑,很开心。
有点甜的鸡汤
每个锅里的菜都想吃
第二次去基多,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抢劫。晚上在市中心的街上走时,被人从后面推倒在地,抢走了包包。后来想想有点后怕,还好当时他没有拿武器。坐警车去警局报了案,填了单子,当然我知道基本是找不回来的。幸好我把证件都留在了青旅,只损失了数码相机和信用卡。
自从在基多遇到抢劫之后,我在外出时都会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尤其在比较不安全的国家旅行时可能会三步一回头。
面包山女神
SanFrancisco修道院
第三次去基多也是我离开厄瓜多尔前的最后几天。半夜住进了一家名叫Galapagos的小青旅,第二天早上来花园吃早餐,发现所有人都在讲一种神奇的外语,一种我完全无法辨认的语言。一问才知道他们在说希伯来语,这个由一栋两层楼小洋房改造的青旅几乎住满了以色列人,还有我。本来我以为他们是一大群朋友一起旅行,但其实大家也都是三三两两或者一个人旅行的背包客,这也太巧了。所有人都刚刚结束兵役(以色列全民服役,男生4年,女生3年),他们说以色列人在服完兵役后喜欢去南美洲或者澳洲新西兰背包游一段时间,再决定要回去读大学还是工作。
在厄瓜多尔拍的第一张照片
那几天,我和新认识的三个以色列朋友一起逛了基多,瞬间有了三个大兵给我当保镖,完全不用担心被抢劫,这也许是我在厄瓜多尔觉得最安全的几天了。大家分别时互相加了FB但也几乎没有联系,直到前年去以色列旅游时,和其中一个见了面,他已经从当年的酷拽小伙升级做了奶爸,人生真神奇。
那一年,厄瓜多尔的大街小巷都放着《MiNi?aBonita》,来听一听ChinoyNacho的洗脑神曲!
这段经历就好像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一次冒险,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事情挑战我的认知,让我发现自己隐藏了那么多年的另一面,所以也好像是一次蜕变。
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拉丁美洲?
因为在那里,我会处于一个“野生”的状态。
怎么解释“野生”呢?
非常自然,无杂质和人性化的纯粹生活。
曾经规划着要在十周年的时候故地重游,看来今年是没法实现了。在厄瓜多尔的日子,我写完了一整本日记本。以后可以当做传家宝给我的子孙们读!
-Fin-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谢谢
Gracia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