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类越是发展,对于商品中情感的需求、注入、交流要求越为强烈,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需求。冷冰冰的,没有性情、人性和文化的产品是不会持久的,要对世界保持虔诚的态度。”谈起产品,说到大学生,宋卫平先生的语言体系强大、情感深邃,与他的精彩对话,我们分两期刊发,分享他那份矢志不渝的思想与品格。
中房报记者梁笑梅马琳杭州报道采访宋卫平是一次重新发现之旅。
采访之前,就知道他那些丰富的过往,粗线条以为已经是如烟的往事了。未料,“有表情、有身段、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富于活碳、至情、有意的词汇,被他表达那些水泥钢筋的建筑物,你瞬间就会被感染、感动,“刚性原则,有情操作”闪进我们的脑海。
一旦提至产品,理性、思辨,都会从他那强大的语言体系里脱口而出,产品主义本色不改。他很不满行业存在的产品力差的现象,他会以激烈的方式表达强烈的反对,“粗制滥造的产品本来就应该被拒绝”。
第二层发现,他的同理心很敏感、强大。他认真地研究过大学生、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者的住房问题,以及空置率的问题。我们后来得知,宋卫平在25岁时,思考过“人类将往何处去”的命题,知识分子的本色未改,“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他说。
第三层发现,宋卫平很真诚地爱护房地产这个行业。“在1/4的世纪里,有10倍左右的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和生活配套的提升,房地产行业取得的成就是决定性的。这样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几亿人的居住及改善难题。这是一个事实。”
从他纵横捭阖、带有哲学味儿的话语体系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有过严肃、成体系的思考。
说到公司话题,经历过两次危机的宋卫平说,上千亿规模资产的公司发展到要依赖于中国金融系统时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因为金融系统的资源主要是国有的,它们对于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所以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适不适合做重资产、高负债率,这一直是一个问题。
“他们即我们”中国房地产报:年2月,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产生了化反,有梦想有理想的人越来越多地投身其中。在你的人生时间轨迹里,年有着怎样的意义?
宋卫平: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基本确立了中国经济的方向,要走市场化道路,当时我在珠海,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那种开放、激荡的氛围使我做了一些思考和改变。带着这种思维,回到浙江,在杭州开始创业。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这25年中,我们这一代人恰逢其时,参与了、经历了,也努力工作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和思考。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房地产行业的25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宋卫平:一二线城市,地价涨了50倍到倍,房价涨了20倍。
中国房地产报:你怎么看待房地产行业25年这段大历史?
宋卫平:首先,充分肯定自年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管它有多少问题、有多少怨声载道,包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但它取得的成就是决定性的,给几亿人带来了居住的改变和城市生活的改善。
我们小的时候,通常和普遍的现象是一家五六口人蜗居在20~30平方米的房子里;那时走亲访友去上海、杭州时,城镇居民的住宅也是非常窘迫的状况,三代人同居一室的情况也很多。即便是公务员、领导的房子也才有40平方米或90平方米,正厅以上的领导才相对宽敞些。我参加工作后分配的房子建筑面积才50多平方米。这是向苏联学习的模式。
现在来看,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文革结束后(~年)的3.4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6平方米,提升了10倍;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为89.3%,基本实现了每户人家有一套房,每个人有一个房间;生活配套、教育配套、医疗配套齐全,城市状况在这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改善。
在1/4的世纪里,有10倍左右的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和生活配套的提升,房地产行业取得的成就是决定性的。这样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几亿人的居住及改善难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非常清晰地肯定它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实。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些巨大的成就面前,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甲氧胺福林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