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食粥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果在粥中配入一些“药食同用”的食物,更是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哦!
气虚——山药
气虚的人往往会出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自汗、动辄气喘、面色淡白、语音低微、头晕耳鸣等症状。坚持喝一段时间山药粥,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碎和大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持续服食效果最佳。
咽喉炎——鲜藕
此粥甘滑可口,有清热凉血、利咽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有急性咽喉炎及炎症后期热退伤阴的人,均可服食。
做法:鲜藕50克,大米、绿豆各3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至沸,加大米煮至半熟后,再放入藕片,待熟后调入少量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脾胃虚弱——扁豆
此粥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吐泻等症的辅助食疗。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之功,能疏脾开胃,可用于脾胃虚弱而饮食不进,呕吐泄泻者。
做法:粳米克,鲜白扁豆克,红糖或冰糖适量。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放入锅内用大火煮沸;加入鲜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粥内可加入少量红糖或冰糖,搅匀,稍焖片刻,待糖溶化即可食用。
胃寒——茯苓
气温的降低再加上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胃寒发作。添加茯苓、薏仁、干姜等制作米粥,可以温胃驱寒。因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湿、温胃功效,而姜片则可以散寒。
做法:在制作米粥时,可以添加适量茯苓、薏仁、干姜等一同熬制。
肺燥——松子
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粥,有补虚、养液、润肺、滑肠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做法: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先将松子仁研碎,然后同粳米一起煮成粥,待粥熟了之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便秘——杏仁
此粥不仅对胃病、便秘等疗效很好,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尤其适合小儿便秘。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而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做法:粳米50克,苦杏仁10克,适量白糖。将苦杏仁洗净去皮,用纱布包裹,洗净粳米,一起入锅内,加水同煮,待粥汁黏稠时,取出杏仁,用适量白糖调味即成。
养血——牛奶
此粥具有益气、养血、生津、健脾胃的作用,若加入少许大枣,补益气血的功效更佳。
做法:牛奶毫升,黑米克,白糖适量。将黑米放入锅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中火煮至粥快熟时,加入牛奶、白糖煮熟。每天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气不畅——萝卜、枸杞
萝卜枸杞玉米粥具有消食利气、宽中止渴、养血明目的功效。其中萝卜有消积化痰、宽中理气、清热解毒、除燥生津等作用,而枸杞可养肝滋肾、清热明目。
做法:萝卜克,枸杞20克,玉米粉10克。先将玉米粉加少许清水调至糊状备用;萝卜切小块后与水一同下锅,大火烧滚后加入枸杞子、玉米糊,边下边搅;煮沸后改小火煨至玉米粥黏稠软熟即可。
头屑多——菠菜
菠菜养血止血,大米健脾和胃,两者合用能益气养阴、补血润燥,减少头屑的出现。
做法:菠菜50克、大米50克。将菠菜洗净,焯去涩味,切段。将大米煮成粥后,再将菠菜放入粥内熬制。
养五脏——鸡
鸡汁粥具有滋补气血、安养五脏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诸证、精血亏损、肾气不定、产妇营养不足等病症。
做法:母鸡1只,大米克,精盐少许,加水煮成粥。
肾虚腰酸——栗子
栗子粥具有养胃补肾、壮腰膝、强筋骨的作用。适宜于肾虚腰酸、腿足无力以及中老年多尿者服食。
做法:大米克,栗子50克,加水煮成粥。
泄泻——鸡蛋花
鸡蛋花粥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润燥的作用。此粥是我国民间药食两用的保健食物,尤其小儿更为适宜,并对湿热引起的下痢赤白、痢疾厚重及泄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做法:新鲜鸡蛋花10朵,粳米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稀粥。
(文章提供食疗方仅供参考,诊断服用请遵医嘱。)
图文编辑
菟丝子
医院
精
彩
导
读
▲一个动作让你天寒腿不寒!这个冬天“老寒腿”有救了!
▲天冷了血压波动大?用这些药材泡脚降血压!
▲“三九灸”二九就在明天,千万别再错过!
▲先艾灸还是先拔罐?事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精
彩
导
读
▲粥里加一物,不仅好吃还有奇效
▲搓搓手脚也能“进补”
▲“颜控科室”又放大招?为您免费美容!
▲豆浆+油条,竟然是三高早餐?
图文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中科白癜风黄金周公益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