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没有觉得,老王似乎很久都没有给各位带来新船,也没给各位讲故事了?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同时满足各位这两条期望就好了。开门见山,咱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吹雪级驱逐舰。什么?咱们游戏里已经有吹雪了?不不不,我们这次要上的,当然不是吹雪号,而是吹雪号的小小妹——雷号当然,毕竟雷号也是吹雪级的,所以咱们讲故事呢,还是要从吹雪级开始讲。而吹雪级的故事呢,又一如既往地,要上溯到《华盛顿条约》去讲。年,按照《华盛顿条约》的一纸合约规定,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吨位被限制在了美国海军的60%。主力舰面对面硬刚,肯定是打不过美国人了。解决办法,自然就只能从其他舰种上下手。万吨巡洋舰?开造!航空母舰?用新锐主力舰改造!但是,五系战舰啊,咱们游戏都懂,日本海军当然也懂。所以在驱逐舰这一系上,日本人也要开始下功夫了。其结果呢,就是一批名字叫“特型驱逐舰”的大型水雷战舰。哦,别误会,在日本海军的术语里,水雷是鱼雷的意思,不是咱们中文的水雷。老王以前也说过,在二战之前,驱逐舰排水量只要超过吨,就会被认为是非常庞大的超级驱逐舰了。而这种特型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达到了吨。虽然欧美也有一些体型相似甚至更大的驱逐舰,但那都是按照驱逐领舰的标准来设计的,每个驱逐舰分队最多只有一两艘。而吨的特型驱逐舰,却是量产型的舰队驱逐舰,用处就是组成完整的水雷战队,至于领舰?那是轻巡洋舰的活了。既然是用来弥补主力舰差距的大型驱逐舰,性能自然也要以压倒对方的驱逐舰为目的。其结果,就让特型驱逐舰成为了拥有三座双联装毫米主炮、三座三联装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也高达38节的强大战舰。在年代末至年代初,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驱逐舰,能在鱼雷战能力上,和特型驱逐舰相提并论。有了好船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大规模建造了。以吹雪号作为特型驱逐舰的首舰,第一个开工,特型驱逐舰自然而然地也就被西方称为了吹雪级。但其实么,特型驱逐舰要分为三种,也就是,特1型、特2型和特3型。主要改进集中在动力方面。吹雪号属于10艘特1型之一,从11号舰凌波号起,则是特2型。从21号舰晓号开始,则是特3型。而雷号作为第23号舰,自然也就是特3型之一了。顺带一提,自从特型驱逐舰服役之后,英国和美国就疯了,他们觉得自己的舰队驱逐舰根本无法和特型驱逐舰相提并论,结果居然在年的《伦敦条约》里加了一条,禁止再新建吨级以上的驱逐舰了。在此之后,日本人建造了几种希望能维持与特型相同武备的驱逐舰,但因为排水量降低太多,处处存在隐患,实际反而还不如特型好用。Emmm,什么?想让我讲特型驱逐舰到底干过什么?那太多了。别忘了,特1、特2、特3加一起总共有24艘,这老王哪介绍得过来啊。总之,就是战遍了太平洋的每个角落。日本人干得露脸的事和丢脸的事,基本上都参与了。至于雷号本身,则是参加了年初泗水海战的功勋舰,之后又伴随第四航空战队攻克了阿留申群岛,参加了瓜岛海战和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最后在年4月,被美国鲻鱼号潜艇给打沉了。停!你以为今天剧透就到此为止了?不!绝不!真正的剧透,才刚刚开始!看下一篇文章,剧透继续!
《巅峰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