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9月30日,中国食品报03版刊发报道《从“穷脏差”到“绿富美”下姜村70年的华丽蜕变》
记者李军华通讯员方升林
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境内,千岛湖南岸,有一个面积10.76平方公里、不足千人的小村庄——下姜村。这里是姜银祥的家。在这位任职28年的村支书眼中,昔日的小山村“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从里到外透着一个字——穷。
在这位67岁老人的记忆中,转变始于年,下姜村成为前后五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4次到下姜村调研,给下姜村写了3封信,提出了靠山吃山同时还要养山的致富理念,保护好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明星村、富裕村、幸福村。全村经济总收入超过万元,茶叶、蚕桑、中药材、土特产品等产业撑起了下姜村的一片天。
数说
年,下姜村全年共接待游客46.19万人次,其中住宿游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55%,实现旅游经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下姜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宜居十佳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大伙儿“摸黑”拔穷根,
拔得好辛苦
看着大巴车在村口“梦开始的地方”几个大字前缓缓停下,退休后的老村支书姜银祥和往常一样,将便携式扩音器往腰上一系,迎了上来。
姜银祥的解说词是这样开篇的——“我们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时的基层联系点。—年,他4次来到下姜村调研,担当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下姜村人,姜银祥说起“村史”来如数家珍。“根据宗谱记载,下姜村始于北宋靖康年间,至今已有余年。当时渭水郡姜氏从四川迁入这里。到了乾隆年间被称为‘下姜村’。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村子取名至今已经快年了。”姜银祥介绍说。
昔日,这座小山村一直是出了名的穷。“穷到啥程度?这么说吧,我们这边以前有一句民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
种粮食不够吃,搞生产没技术,山村交通不发达,知识储备更谈不上,怎么办?有人盯上了山上的树。
“上世纪80年代初,最多时40多座木炭土窑同时开烧,大量树木被砍倒用于烧窑。短短几年间,多亩林子不见了,群山成了瘌痢头。”随姜银祥漫步街巷,他口中的下姜村,昔日是另一番模样:“空中缭绕着呛人的烟雾,地上是被雨水一冲便肆意流淌的猪粪猪尿,苍蝇满天飞,村里肠道传染病不断……”
时任村支书的姜银祥看着这样的情景,愁在眉头,急在心头。
“我们下姜村人骨子里就有一种敢于尝试、不屈不挠的精神。”姜银祥最近听说有一部电影挺火,叫《哪吒》,他记住了其中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跟我们当时的心态是一样的”。
“上世纪70年代,我们引进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通过改种、密植,大家在上世纪80年代时吃上了饱饭,但是家家户户还是穷。”姜银祥回忆说,“下姜村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村民都住在北面的高地上,南面才是耕地农地,只有一座木桥连接南北两岸,一到下雨,木桥都被冲走,村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建。”
当时的姜银祥带领全体村民,苦干3年,终于在年修建了第一座石拱桥。后来村民又开始种植桑树养蚕,在山坡上种植茶叶,大家口袋里的钞票渐渐多了起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但实现富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习近平心系下姜村,
先后写了3封信
年,浙江省建立了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多任浙江省委书记先后把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
尤其是—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4次到下姜村调研。此后,习近平先后给下姜村写了3封信,提出了靠山吃山同时还要养山的致富理念,保护好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年4月24日,习近平第一次来到下姜村,辗转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多个盘山弯道才到了村里。当时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家家住着土坯房,院坝里养着猪,污水到处流。
顾不上休息,习近平立刻开始走访调研。调研结束后,习近平召集村干部到简陋的村委会办公室开会。姜银祥提了个要求:“习书记,有件小事不知该不该说?想请省里帮我们建沼气。否则,山就要砍光了……”
几天后,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便派专家入村进行指导,村民姜祖海在全村第一个用上了沼气。1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姜祖海的家里,当年建的沼气依然用着。
同时,在习近平的关怀下,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旭平进驻下姜村,带领村民们种植了亩黄栀子。两年后,每户农民通过药材种植,能收入多元。
年10月4日,习近平第二次来到下姜村。尽管已是晚上9点,他仍放弃休息,抽空召开下姜村下一步工作“问诊会”。
年3月22日,习近平第三次来到下姜村。他看到黄栀子基地发展喜人,对随行的同志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不断完善特派员、指导员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今后,驻村指导员,全省要做到每个村一个。”不久,驻村指导员走进了浙江的3万多个村庄。
年5月25日,迎着蒙蒙细雨,习近平第四次来到下姜村。在村里的养蚕室,他详细了解村民养蚕情况。这时,有的记者为了抢拍镜头,脚步踏进了蚕室的桑叶空隙间。习近平见状连忙说:“小伙子,当心把人家的蚕踩坏了。农民养点蚕不容易!”
年春节前夕,乡亲们饱含深情给习近平写了封信。很快,村党总支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
姜银祥清晰地记得信中的内容。“我在浙江工作期间曾4次到下姜村调研,与村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间,我离开浙江已经4年了。4年来,在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下,在广大村民共同努力下,下姜村又有了新变化,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对此,我感到由衷高兴……请转达我对全村干部群众的问候,祝愿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茶桑药果和土特产,
撑起一片天
“年,下姜村人均收入只有多元。年,村集体收入万元,人均收入有元,整整翻了十倍。”姜银祥介绍说,16年来,下姜人一步一脚印,实现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逆袭。
随着姜银祥沿环村绿道缓缓而行,下姜的全景展现于眼前。“东侧带塑料棚的是亩葡萄园和60亩草莓园;向西是占地亩的‘世外桃源’基地,里面种着桃树;不远处,黄栀子灌木遍布山坳,那片是亩中药材黄栀花……”姜银祥如数家珍。
在完善了村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后,村里又发展起了旅游业,还被评为了3A级景区。每年有20万的游客来村内旅游,成为淳安县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
年,下姜村的民宿数量达到了23家,番薯干、茶叶、辣酱等农特产品也开始成为热卖品。
姜祖海老人以前和老伴养蚕,辛苦一年赚1万元不到。现在开了民宿,有4间房。“如今,他家烤的地瓜干卖20元一包,销量好着呢。收入足够养老了。”姜银祥说。
村支书姜浩强说,村里成功流转土地亩,建成了葡萄园、草莓园、茶叶园、中药材园等几大产业园区,村民收入“节节高”。
如今,下姜村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美丽乡村”称号,“下姜逐梦”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年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年下姜挂牌为浙江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年挂牌成为杭州市“红绿蓝”三色现场教学基地。
年,下姜村全年共接待游客46.19万人次,其中住宿游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55%,实现旅游经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下姜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宜居十佳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为了使下姜村餐饮、民宿、便利店等各经营主体的自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整个下姜村景区良性发展,淳安县市场监管局将下姜村景区建设成“质量优”“价格低”“计量准”“服务好”的乡村放心消费典范,成为“满意消费长三角”浙江省农旅融合放心消费示范区样板。
淳安县市场监管局不断推动下姜村景区建设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进程,推动大下姜景区开展了放心消费创建社会承诺,景区内所有参与创建经营户签订了放心消费公开承诺书,签订率达到%。目前,大下姜景区已实现创建放心消费民宿10家、放心消费餐饮店10家、放心消费商店5家、放心工厂1家、放心农厂1家及其他放心消费商家两家,包含多种业态。
党员争当“头雁”,
走上幸福路
如今的下姜村,游客来了可以体验打麻糍、包粽子、做米粿、开蜂蜜、黄牛耕田等农事体验活动。
记者走访下姜村当日,恰逢下姜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守着绿水青山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以前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回首来时路,姜银祥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广大农村党员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和群众的贴心人”。
“千难万难,在共产党员面前都不难。”以姜银祥为代表的这批基层老党员,无形中成为下姜村发展的“头雁”。
“村里前些年要流转土地建葡萄园,村民都担心不划算,后来党员一带头,村民就放心了。”当时,老党员姜祖海率先开出了“望溪民宿”;老村支书姜银祥在家门口开出了磨豆浆体验点,几户党员干部平均掏出30万元改造自家房屋,终于在年形成了下姜民宿的第一方阵。
“如果要亏,就先亏党员干部;如果赚了,就把好处慢慢让给村民。”姜银祥回忆说,当时想的就是这样简单。至今,村里有好项目招投标,党员干部都要先让着村民们先来。
目前,“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也正式出炉:第一步要改造闲置的猪圈变成“猪栏餐厅”;第二步要发展物业经济,把过客变成常客,让下姜村留住游客,还需要做好旅游产业的配套工作;第三步是发展具有特色的“帐篷民宿”。
下姜村通过了全国4A级景区评审之后,大家正酝酿第二次产业升级,农家乐全部提升为高端民宿,村里的有限公司挂了牌,每位村民都是股东,他们还聘请职业经理人,在接下来的3—5年初具规模,5年以后,希望能够上市运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