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白灵苏孜阿甫片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26.html
在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和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出动大军进攻苏联,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苏联在近乎毫无防范的情况下骤然遭到袭击,布置在国境地段的西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最先承受了德军的攻势。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军攻势还算勉力抵挡,暂时将德军的兵锋阻止在了他们预设的筑垒地带上,可噩耗却在不久之后传来——西方面军在一周内战败了,西方面军主力被德军合围,德军已经攻陷了明斯克。
一、大意的西方面军
西方面军的失败始料未及,作为一个拥有六十余万官兵、技术兵器和作战物资储备充足的方面军,西方面军可谓是苏联最好的方面军。其司令官是曾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苏联陆军大将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可以说,西部特别军区在战争之初是最被苏联高层信赖的,认为其战争中应是万无一失,至少可以阻止德军一周的进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巴甫洛夫本人在任期间对于德军可能进攻苏联的消息充耳不闻,并没有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举措来避免西部特别军区遭受突袭,反而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比如将西部特别军区的作战飞机集中到了几个大型机场上,而其余所有机场则都在扩建过程中,野战机场也没有被保留。而对于德国空军的越境侦察行为,巴甫洛夫也没有认真对待,仅仅是让空军驱逐对方而已。至于让部队做好战争准备,进入筑垒地带等等建议,也被他彻底忽略了。
而同时期的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做什么呢?三个方面军里实力最弱的西北方面军在战争即将爆发前就做了秘密准备,将自己的司令部以演习名义运动到了拉脱维亚,其部队也开始秘密进行战备工作,并向后方筑垒地带进行转移。而实力较强的西南方面军也同样注意到了德军不正常的活动迹象,同样在战争爆发前以演习的名义开始下发作战物资,将部队秘密疏散到各筑垒地带,准备抗击德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诸多举措虽然在战争爆发前显得十分冒险,可是在战争爆发后却成功避免了两个方面军遭受重创,其部队大多是较为完好的状态投入了战斗,目前正有组织的对抗德军的进攻。但是西方面军的情况就很不好了,因为缺乏有效的准备工作,西方面军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被德国空军扫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集中在几个大机场的作战飞机全都付之一炬,更要命的是因为部队大多没有进入筑垒地带,所以西方面军在战争初期陷入了被动。
二、西方面军的溃败
而此时西方面军在遭受重创之后,第一反应是调集部队进行反击。按照巴甫洛夫的幻想,德军将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进行中央突破,一举击溃西方面军的主力部队,所以巴甫洛夫决心命令西方面军主力进入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进行反冲击,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行血战,寄望于能够在正面击溃德军,尤其是要正面击溃德军的第2装甲集群和第3装甲集群,确保西方面军能够稳稳守住筑垒地带。
但是巴甫洛夫这完全是想当然的操作,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压根没想过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进行攻击,而是打算南北两翼的布列斯特和格罗德诺方向进行迂回,这样恰好就能够避开西方面军的主力行进方向,并且将西方面军的主力一举合围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里。考虑到西方面军没有对此方面做出任何预防性部署,再加上其部队现在处于混乱之中,因此德军很快就得以成功,在一周内将部队运动到了西方面军主力后方,先头部队已经在6月27日出现在了明斯克城外。
西方面军顿时陷入了空前不利的状态,其部队主力都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内,恰好是陷入了德军构筑的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包围圈,西方面军六十万大军等于是直接陷在了德军的重围之中,无力对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形成任何阻碍。迫于无奈,苏军统帅部只能下令放弃明斯克,让西方面军的部队竭尽所能地冲出包围圈,尽可能的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撤退,完成部队的重组工作。
西方面军的失败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一支60余万人的强大部队,在开战一周内就宣告失败,只能靠突围的方式跑出部分残兵败将,余者只能向德军投降或是被德军歼灭,而德军则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前推进足足公里,兵锋直指斯摩棱斯克。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西北方面军还在里加防线抵抗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并逐步向后方的卢加防线转移兵力。而西南方面军在杜布诺战役之后则开始收缩力量,依托基辅筑垒地带抵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
三、崩溃的战线
在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还将德军阻碍在自己的防线上的时候,西方面军已经彻底被德军击败,并在7月初就对斯摩棱斯克方向展开了攻击。那么在战线上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苏军的战线有被切成两半的危险,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已经完全敞开。为了保住自己侧翼的安全,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守住自己的侧翼,以防止自己遭到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击。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正面战线的力量又要被进一步削弱。而且在整体战况不利的局面下,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必须将自己原本部署在防线上的部队进行进一步的调动,这本身就容易造成部队的混乱,尤其是在他们本身处于不利地位,饱受德军空袭的情况下,这种调动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危险。这就造成了两个本可以阻止德军的方面军,现在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力量到侧翼去保护自身,哪怕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没有抽调部队南下或北上,他们也是万万不敢调回自己在侧翼的部队的。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中央集团军群自7月初就开始攻打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此举导致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自己也在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其侧翼同样开始失去两翼的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掩护。可因为德军处于整体的战略优势地位,再加上其机动兵力没有较大的损失,因此侧翼掩护开始丧失本身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这相较于苏联而言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只要德军自己不犯下什么错误,比如说攻陷斯摩棱斯克之后冒险突袭莫斯科之类的荒唐举动,那么他们侧翼的风险就始终不会变成一个致命威胁。
苏军自身则因为受限于战局,而无力派遣较为强力的部队向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发动进攻。西北方面军实力较为贫弱,能够在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下守住卢加防线已经不易,根本没有余力威胁德国中央集团集群的侧翼。至于西南方面军则要承受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虽然其身后还有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可是这两个方面军因为机动兵力较为匮乏,也只能等待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自己犯下错误才有机会发动攻势。换言之,战略主动权长期都落在了德军手中,而苏军则只能被动防御。
结语
事实证明,西方面军的失败是个巨大的灾难,它导致了苏军在战略上彻底落入下风,战场的主动权也完全不在其手中。直至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方向取得优势,并在八月末调兵南下参与基辅战役为止,苏军都没有任何一个机会威胁德军的侧翼,反倒是自己的战线陷入了彻底崩溃。而这一切的起因,则完全是因为西方面军的快速战败,倘若西方面军不曾如此快速失败的话,那么战局或许还不至于如此糟糕。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
《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