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国主义战争和作战过程1916年至1

引言

在年的苦战中,协约国并沒有击溃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盟国间相互矛盾,缺乏必要的配合。德国想在凡尔登击破法军,这个计划也沒有得到成功。奥匈军也未能粉碎意大利。从年整个战局来看,对协约国是有利的。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在世界大战的西欧战场上,年发生两次时间最长的大血战,一个是凡尔登战役,一个是索姆河战役。2月末,德军企图以速攻方式夺取凡尔登,但是未能击破防守的法军。3月末,哈利维茨将军负责进攻西段,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向担心在大规模进攻时武器不足的事,看来出现了”。6月底,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德奥阵地;7月1日,英法联军在索姆河畔狠狠打击了敌人。在那时候,德军仍然不断攻击凡尔登,不过,它的锐锋日减,到9月就完全偃旗息鼓了。

10月至12月,法军多次猛烈反攻,把敌人赶出要塞地区的重要阵地。双方伤亡各数十万。协约国指挥部计划以索姆河战役为年战局中的主要战役,由法英的几个师组成强大兵团突破德军阵地,击败德军。德军进攻凡尔登后,法国指挥部不得不把部分兵力和武器抽调到这个要塞来。尽管如此,索姆河战役还是在7月1日开始了。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仅是炮弹一项,在这里作战的法国第6集团军的储备量就等于年法军全部的储备量。

经过局部性质的战斗以后,英法军队于9月开始猛攻。在这些战斗中,英军指挥部采用了新型武器-坦克。由于坦克数量不多,在技术上不够完善,所以只能保证局部的胜利,而不能保证整个战役的成功。西欧军事家的兵法中没有突破战线的方法。他们把军队配备在成排的、纵深达10-20公里的强固阵地上。为数众多的机枪向进攻的敌人吐。炮兵摧毁防御阵地需要很长时间,有时需要好几天。

守方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构筑新阵地和调来援军。10月和11月战斗激烈;入12月,战斗逐渐停息。结果是:协约国占领平方公里土地,捕捉,名俘虏,缴获1,挺机枪和30门大炮。双方折兵超过凡尔登战役,伤亡和被俘达万人以上。虽然在西欧战场上沒有突破战线,可是由于索姆河战役,由于俄军突破了奥匈战线,德军指挥部就不得不放弃对凡尔登的进攻,而使整个战局向有利于协约国方面转化。

俄军的进攻

德军进攻凡尔登后,法军指挥部再三乞求俄国支援。年3月18日,西北战线俄军在得文斯克(陶格夫匹尔斯)和纳罗奇湖地区展开猛烈的进攻。这次进攻虽然伤亡惨重,沒有成功,可是在这时期,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却暂时停止了。布鲁西洛夫将军所指挥的西南战线预定进行辅助突击。由于意军的处境困难和协约国的再三求援,俄国指挥部不得不在6月4日匆忙展开战役(原定6月15日)。俄军的进攻几乎在所有地段都很成功。第8集团军占领卢茨克,第9集团军进击布科维纳,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按照计划,俄国西部战线这时也应当展开进攻。可是,前线指挥官爱维尔特将军只对巴拉诺维济展开小规模的进攻,到7月才发动总攻。6月下半月,西南战线各集团军继续扩大战果,右翼进抵斯托霍德河一线,左翼占领布科维纳的大部分。7月3日,俄军西线再度进攻巴拉诺维济,但未能突破敌人的战线。这次进攻的失利终于使沙俄最高统帅部明白:死死拖住过时的计划是没有用处的。于是,把西南战线作为主要战线,把西部战线改为辅助战线,负责阻击敌人。然而,大好时机却白白错过了。

西南战线的夏季作战消灭了奥德军队的大部分。俄军俘获9千来名军官和40多万名士兵,占领25,平方公里工地,包括布科维纳和东加里西亚的一部分在内。凡尔登要塞血战方酣,德军指挥部却不得不从西欧战场抽走11个师投入东方。奥匈指挥部从意大利战线调回6个师,削弱了对特仑的诺的进攻。俄军又一次表明,它是善于猛攻的。西南战线指挥部采取突破敌人阵地的新方法,即在许多单独地段同时进攻,切碎战线。奥德军队伤亡和被俘兵员达万名。

俄军的进攻在战略上沒有取得决定性的结果。一个原因是:最高统帅部指挥无能。大本营未能扩大战果。运输落后,不能及时送到援军和弹药。7月底,进攻就逐渐变成在斯托霍德河畔的长期血战了。然而,西南战线俄军的突破奥德阵地,毕竟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次进攻和英法联军在索姆河的进攻使德国指挥部完全丧失了主动权,从年末起,在陆战战线上就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了。一直到大战结束,奥匈军队都不能东山再起,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罗马尼亚参战罗马尼亚战线的作战

罗马尼亚统治集团认为,战爭可以满足他们侵略的野心,建立所谓“大罗马尼亚”。除德兰西瓦尼亚而外,他们还想夺取奥匈帝国的许多领土和属于俄国的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人民的意愿是:把德兰西瓦尼亚与罗马尼亚联合起来,建立罗马尼亚的民族国家。统治集团的阴谋和这种意愿是毫无共同之处的。罗马尼亚政府虽然在大战开始时宣布中立,但是它仍然敞开门戶,欢迎交战双方跟它商讨价钱。罗马尼亚政府决定:不完全看清交战的某一集团稳操胜算,决不参战。

根据年10月1日俄国和罗马尼亚的秘密协定,俄国保证决不侵犯罗马尼亚领土,承认罗马尼亚“在适当时机有权合并奥匈帝国所属罗马尼亚人住区”。罗马尼亚则保证“对俄国保持善意中立”。后来战爭旷日持久,罗马尼亚统治集团越来越倒到协约国一边了。沙俄最高统帅部希望罗马尼亚保持中立。因为它认为,如果罗马尼亚对中欧强国发动进攻,不但不能增强协约国的兵力,反而需要俄国来支援它。可是,英法两国不顾俄国的反对,坚决主张罗马尼亚参战。

年8月27日,罗马尼亚对奥匈帝国宣战,为夺取德兰西瓦尼亚展开独立战役。起初罗马尼亚获胜,但是后来,它在多布鲁甲和德兰西瓦尼亚连续败北。德军侵入罗马尼亚,占领了布加勒斯特。主要粮食产地以及石油和其他原料产地,都落到德国集团的手里。由于俄军的帮助,罗马尼亚战线才于12月底在多瑙河下游一布来拉-福克沙内一奥克纳-多尔纳瓦特拉一线稳定下来。因此,俄军战线延长了公里。俄国指挥部不得不把35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调到罗马尼亚去。

意大利战场和巴尔干战场

年3月,意大利军为了支援在凡尔登遭受攻击的法国军队,又对伊孙佐河展开进攻,但是毫无战果。5月,奥国指挥部开始猛攻特仑的诺的意军。5月15日,奥匈军队集中庞大兵力(达18个师),在加尔达湖和布兰塔河之间展开进攻。意军败北后,在战线60公里的地段上迅速退却,情况十分严重。由于西南战线俄军的进攻,奥匈指挥部不得不停止对特仑的诺的冲击,而将兵力东调。这样,意军才免于全军覆没。

年下半年,意军又对伊孙佐河发动4次进攻。他们以惨重的牺牲占领了戈里查,但未能突入的里亚斯特。年,巴尔干战线比较平静。8月,保加利亚军占领斯特鲁马河下游的一部分希腊领土,并在莫纳斯提尔(比托利)以南地区展开进攻。9月,协约国赶走保军,占领莫纳斯提尔。协约国兵力逐渐增强,形成一条接连不断的战线一-从爱琴海沿岸起,沿斯特鲁马河和多伊兰湖,穿过莫纳斯提尔和奥赫里德,一直到亚得里亚海滨发罗那以北的地区。

欧洲以外的战线

在高加索一土耳其战场上,俄军取得辉煌的战果。在崇山峻岭、寸步难行的情况下,他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打败了土耳其军,年2月16日占领埃尔祖鲁姆。俄军指挥部将兵力调到另一个重要地点一特拉布松(特拉帕作斯),4月18日,由于陆海联合作战,攻陷这个城市。同时,俄军在乌米亚湖地区展开进攻,占领卢凡迪茲。年夏在凡湖地区进攻顺利,占领穆什和比特利斯。年,英国在伊拉克遭受重大失败。在库特城被围的唐森所部英国远征军投降。在叙利亚战线上,年夏天,土军又想占领苏伊士,沒有成功。在东非,德军溃退到殖民地南部边境。

日德兰战役

年,北海发生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前两年,英国和德国舰队都把主力留在基地,不敢出来决战。在交战双方中,德国处境较坏,由于海上封锁,简直喘不过气来。德国指挥部为了突破封锁,在海上击败英国,从而改善自己的地位,就决定展开海上进攻。5月31日至6月1日,在日德兰海岸举行海战,结果英国胜利。不过,英国舰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德国想把英国舰队各个击破,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德军指挥部突破海上封锁的希望也破了产。日德兰海战以后,德国舰队再也不敢到海上去进行较大的战役了。

年战局总结和双方年作战计划

从年整个战局来看,对协约国是有利的。由于西南战线俄军的进攻,由于凡尔登和索姆河的消耗战,德国集团已经陷入窘境。协约国的力量显然占有优势。由于人力资源丰富,协约国可以大大扩充兵员;由于军火生产的发展和美国的援助,不但克服了缺乏大炮的状态,而且在飞机和坦克方面都比敌人优越了。年年底,包括所有战线在内,协约国拥有个师,敌方拥有个师。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手里。

从年底起,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代表的德国指挥部,不得不命令各个战线的德军转入战略防御。这时,它企图用“无限制潜水战”猛烈破坏主要敌人-英国的经济。军事统帅的意见分歧削弱了协约国的力量。结果,德国不仅使协约国失去了它的优越性,有时甚至让敌方处于困难的境地。奥德军队战胜罗马尼亚表明:大战的收场还是遥遙无期。年底,积极参战各国的军队有个师,而在战爭开始时只有个师。军队的人数增多了。技术装备也大大增加了。

但是,他们损失了和平时期的最熟练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干部。由于伤亡过重,物资缺乏,在本年度头几个月的战爭中,一时流行沙文主义的狂热。士兵大多是较老的预备兵和未达应征年龄的青年,他们不但缺乏军事训练,而且体力也顶不上。在各交战国中,革命运动蓬勃高涨起来。士兵群众也参加了这一运动。虽然残酷地镇压怀抱着革命热情的士兵,但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运动依然不断扩大。协约国统帅部在制定年战略计划时,又通过了在主要战场上一致打击德国集团的决议。

年底,法军改由尼维尔将军指挥。作战计划是:由英法联军在阿拉斯一巴波姆地段冲击,在索姆河和瓦茲河之间箝制德军,在安讷河畔兰斯和苏瓦桑之间突然袭击,突破德国战线。俄军总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西南战线部队在里沃夫地区进攻德国集团最薄弱的一环-奥匈军队。意大利改善了军队的物质技术装备,计划在年大举进攻。意军总司令卡多尔纳将军想要在伊孙佐河战线攻占的里亚斯特,然后进入萨瓦河谷。

年的军事行动

年3月15-30日,德军指挥部把部队从危险的诺恩突击部调到预先修好工事的阵地一-所谓“齐格菲防线”。这样一来,英法指挥部年战略计划中规定的主要战役,就在很大程度上失掉意义了。虽然如此,英法联军还是在4月16日发动了这场战役,它的目的是在西欧战场上击溃敌人。在当时来说,这场战役的规模十分巨大,计划投入多个步兵师,10多个骑兵师,11,多门各种类型和各种口径的大炮,1,架飞机,来辆坦克。

4月16日,当协约国军队进行总攻的时候,步兵和炮兵不协调,流动的炮兵弹幕脫离了步兵。德国机枪手从掩蔽部开始猛烈扫射冲锋的人们。只有两个军占领了第二线。在进攻时投入了坦克。它们不得不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反坦克炮),沿着满是弹坑的高低不平的地段前进。结果,辆坦克只有11辆开了回来,其余的不是被毁,就是被击伤。德军阵地沒有突破。4月17日,尼维尔将军决定继续进攻,并且重新配备了炮兵。可是,在大部分的战线上,进攻几乎沒有一次成功。当时,尼维尔把新的部队投入战斗。

4月18日和19日,法国的几个军占领了贵妇大道以南的山坡和康德要塞,但是再往前就无法挺进了。法国政府坚决主张停止这次战役。尼维尔的计划已经完全破产。英法联军在这次败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法军伤亡,名,其中有参加法国第32军的俄军第3旅5千多名;英军伤亡约8万名。德军也遭到严重损失。由于尼维尔所组织的这场毫无意义的大屠杀,法国军队当中发生了骚动。这时,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他们也发生了影响。士兵的起义被指挥部残酷地镇压下去。但是,英法两国政府考虑到士兵群众的情绪,终于不得不长期放弃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一直到年底为止,英法指挥部只进行了几次纯战术性的战役。一次战役是英军在易普斯市区进行的,目的是把德军从北法兰德斯和比利时海岸清除掉。英国海军人士害怕德国在法兰德斯海岸扩大使用潜艇基地,特別主张这样做。7月31日,进攻开始了。配合冲锋的有强大的炮兵(总共大炮2,门,每公里正面合门)和辆坦克。英军在法兰德斯泥潭中缓慢前进,费时将近4个月。11月,战役停止。德国战线沒有突破。在这次战役中,英军伤亡40万人,德军伤亡24万人。

法军在凡尔登进行了另一个战役。8月22日,法军在强大炮火支持之下进攻德国阵地。每公尺正面投下6吨炮弹。由于步兵、炮兵和坦克配合良好,这次进攻得到胜利。在年的战局中,协约国军在西欧战场的最后一次战役是堪布莱战役。英国指挥部打算用坦克配合其他兵种,试验一下它的实战价值;如果有效,就可以打消人们由于法兰德斯的败绩所造成的头痛印象。另外,协约国军事首领还期望把德国的大批兵力锁在堪布莱,以减轻意军的困难情况。

11月20日拂晓,英军出乎德国人的意外,不用一般的炮火准备,就展开了进攻。大批飞机轰炸德国的炮兵和指挥部。正午时分,德国防守线被突破了。在6至8个小时内,英军获得以前几次战役所沒有得到的成绩。但是,它未能扩大战果。11月30日,德国指挥部集中大批兵力,也是出其不意地进行反攻,把英军从他们所夺取的大部分阵地赶了出去。堪布莱战役既沒有战略成果,也沒有作战成果。不过,它证实了新型武器坦克的价值,并为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在战场上配合作战的战术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军使年的战局遭到严重的失败。根据协约国的总计划,他们应当和英法联军同时展开进攻。但是,意军一直迟延到5月12日才对伊孙佐河开始第10次进攻,而且又未能进占的里亚斯特。8月,他们在同一地区发动第11次进攻,结果也是损失惨重而收获极小。不过,依照鲁登道夫的证明,“奥匈军政首脑已经闻风丧胆,不敢再战,对伊孙佐河的第12次攻击只好束手待毙。”德国指挥部不得不拨出7个师支援它的盟国。这7个师和奥军8个师组成新编奥德第14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集中到意大利战线普列佐一托尔米诺地段的对面,企图用冲击方法,在卡波里多地区粉碎伊孙佐河的第12次进攻。可是由于崇山峻岭,不易作战,奥德军队对意军未能展开大规模的进攻。10月23日夜,奥德炮兵用毒气炮弹猛攻。拂晓,步兵开始冲锋。意军战线被突破了,奥德军队深深楔入意军阵地。意军企图坚守后方阵地,也沒有成功。由于指挥撤退无能,意军在伊孙佐河东岸丧失了所有的重炮。10月28日,意军放弃重要铁路枢纽乌迪内,继续向塔里亚蒙托河仓皇撤退。

败兵无主,混乱异常。战士们高呼“打倒战爭!”“打倒军官!”,向西逃去。这样一来,在卡波里多战役中,奥德联军本来只希望粉碎意军所准备的进攻,结果却使意军遭到严重的失败。意军被俘,余人,伤亡13万人;丢弃火炮3,门,机枪3,余挺,大量炮弹和各种储备品。战线西移将近公里。威尼斯省大部分被奥德军队占领。只有在英法指挥部赶紧派几个师前去应援意军,而意大利当局又残酷镇压后退士兵以后,撤退速度才开始缓慢下来。

在巴尔干战线上,早在协约国四月大进攻以前,法军司令官萨拉意尔将军就准备在斯特鲁木河一多伊兰一契尔纳河湾-莫纳斯提尔地段进行进攻战役了。4月底至5月初,他开始作战,结果却失败了。因此,士兵举行暴动,盟国间也发生摩擦。萨拉意尔失败后,协约国外交界极力迫使希腊参战。6月10日,协约国向希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反对四国同盟。亲德国王康士坦丁退位,流亡瑞士。拥护协约国的威尼齐洛斯掌握政权。

在东欧战场上,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俄军在本国专制政府倒台以后所进行的夏季进攻。在协约国和俄国的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压力之下,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临时政府下达了进攻的命令。6月18日(公历7月1日),西南战线俄军在里沃夫方面开始军事行动。不久,这次进攻就被敌人的反攻阻止住了。俄军退至出发阵地,士兵群众和反革命军官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9月初,德军指挥部攻夺里加和里加湾,它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自己左翼的地位,一是在开始向西欧战场调动几个师以前,先试探一下俄军的实力。

出乎德国人的意料,俄国充满革命情绪的守军战斗非常顽强。可惜前线指挥部沒有做到所有的努力,就于9月3日下令放弃里加了。此后,俄军在彼得格勒附近的地位大大困难了。年,在高加索一土耳其战线上,只有巴拉托夫军在摩苏尔和巴格达方面继续进攻。俄军在红拉巴特与英军会师。在伊拉克战线上,英军经过仔细准备,在巴格达方面开始进攻。3月10日,巴格达落入英军手中。德土军队企图打退敌方,沒有成功。英军向摩苏尔挺进,直到战爭结束坚守巴格达和摩苏尔之间的卡拉铁佩一提克里特一线。

在巴勒斯坦-叙利亚战线上,英军在3月和4月两次进攻伽萨未成。直到深秋,经过仔细准备之后,英军才又发动攻势。由于年作战的结果,德军全部被赶出东非洲。在海战中,广泛地使用了潜水艇(主要是德国集团)。年2月,德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起初,德国获胜。在2月,协约国被击沉船只总吨数为,吨(年全年被击沉船只的总吨数只有1,,吨),3月-,吨,4月-1,,吨。其中英国船只占一半以上。英国大受威胁。

海军上将奇利果说,如果潜艇战这样继续下去,英国只能支持到年11月1日。协约国采取很多有力的反潜艇战措施:武装商船,用军舰护航,设水雷障碍和障碍网。由于加强对德国的封锁,德国几乎完全不能从中立国输入必要的物资。美帝国主义集团害怕俄国退出战争,使协约国的情况急剧恶化,因此,就提前采取它早已准备好的行动了。年4月6日,美国国会对德国宣战;但是,一直到年,美军才积极采取军事行动。

结语

年、年的作战结果,大致就是这样。俄国的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参战国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也影响了美国对参战问题的立场。年,中国、希腊、巴西、古巴、巴拿马、利比里亚和暹罗也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了。世界大战继续进行,把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民族卷入它的漩涡。几十个国家的劳动人民为了一小撮帝国主义者的利益血流成河,在战爭中遭受空前未有的牺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wh/10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